小米为啥要造车?

卢克文工作室 2024-01-18 18:50:12

不说废话,直入主题,讲点浅显的东西。

要知道中国未来怎么发展,就要看现在中国的基本盘。

先说硬件。

目前中国高铁总里程是4.5万公里,铁路总里程15.9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建成约80%,高铁已经是世界第一。

按照中国铁路中长期规划,到2035年,中国总铁路里程达20万公里,其中高铁达到7万公里。

铁路到时将实现中国版的现代化,城区20万人口以上城市,铁路将全部覆盖。

但换个角度来看,中国铁路未来建设空间不多了,到2035年基本就很少有建设,主要是维护问题了。

公路这块,按2023年底交通部发布的数据,中国现有公路总里程535万公里,高速公路17.7万公里,也是世界第一。

目前我们高速公路还有2.8万公里待建路段,3万公里繁忙路段需扩容改造,11万公里普通国道需建设改造。

按2022年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到2035年,国家公路网规划总规模将达46万公里。

中国公路建设的空间也不多了。

民航就不一样了,截止到2023年,中国有43家航空公司,拥有在役民航飞机4186架,目前排名世界第二,数量仅次于美国的10002架。

按中国商飞公司的预测,到2035年,中国机队将达8139架,占全球机队18%,单通道喷气客机5232架,双通道喷气客机1904架,喷气支线客机971架。

中国未来20年,将交付6865架客机,总价值9293亿美元。

跟铁路和公路不一样,航空方面中国将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就是还会有很多钱投入民航,很多人将会在这里赚到钱。

再看房地产。

中国现在城乡共有6.6亿栋建筑,其中90%在农村,城镇只有4700多万栋,城镇这些还包括办公楼、工厂、酒店等,住宅只是其中一部分。

由于年轻人全往城里跑,农村都空心化了,我每次回湖南农村,都只看得到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扎堆在屋檐下晒太阳,等他们去世后,将来一个村都找不着仨人斗地主,那些房子基本也没人要了,我们就不讨论农村房子了。

只看城镇,目前住宅存量3.63亿套,共计313亿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34.7平方米,套户比是1.09。

美日德英四国的城镇套户分别是1.15、1.16、1.02、1.03,中国整体数据已经跟他们接近,具体分成各个城市来看,一线套户比是0.97、二线套户比是1.08、三四线是1.12,其实就是一线住房紧张,二三四线城市情况还好。

中国北上广深的房子问题确实让人痛苦,但是长沙、武汉、郑州、成都就还好。

后期中国的城镇建房,将更多的是自我更新,比如将2000年前的破旧老房子推倒重建或重装,这种需求约有100亿平方米。

也就是说房地产还有一定发展空间,但不再是以前那种密集发大财的行业。

软件方面,按七普数据,中国现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亿,其中7748万人接受过本科教育,占总人口的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3亿,初中以上学历的为4.87亿,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9亿。

七普已经过去四年,由于每年都有上千万大学生毕业,这个数据应该变化很大,大学毕业生已越来越多,而中国每年有约1000万老人死亡,去世的都是小学初中文化为主,整个国家人口的文化程度正处于快速更新期。

我们现在有点像1970年代的日本,正在普及高中教育,推广大学教育,人口素质上来了,人的要求也高了,就不可能再天天埋头做低端产业。

读书少但能吃苦耐劳的中老年也慢慢离世了,能在外野吃苦搞基建的人,肯定一年比一年少,刚好我们的基建也快饱和了。

这种情况跟美国当年也很像,美国人搞基建也是一代人吃苦,下一代人就搞不动了,现在你叫这波美国人去工地吃苦试试?拉都拉不动的。

中国也一样,上代人把上代的苦吃完,下一代人,就必须开拓承接新的产业链。

虽然教师、外卖小哥、医生、律师等容纳了大量就业人口,但这些有点像一家公司里的财务、后勤、行政等人员,公务员有点像公司里的管理层,负责指挥全公司往哪个方向发展,而帮助公司赚钱发工资的,则是生产和销售人员。

中国一直有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家电、建材房地产、互联网这些大产业,产业重心就是在这些行业中发生转折。

以前我们发展重心是建铁路、公路、盖房子,搞轻工制造业、低端电器、手机、汽车等,所以我们大量就业人员,集中在衣鞋、水泥、建材、建筑这些方面。

发展到现在,这些产业有的必须放弃,有的必须升级,有的必须创新,有的必须走出去。

像大基建里的铁路和公路,离饱和没多远了,以后就没那么多热火朝天的工地,干的都是修修检检的活了。

但航空业发展潜力巨大,飞行员、空姐、机械师、飞行学校、建新机场将产生新的就业机会。

海运也不差,目前中国沿海各省货轮有2427艘、7982万载重吨,2023年上海港年吞吐量达到了4900万TEU。预计到2035年,上海港年吞吐量将达6500万TEU,中国邮轮经济总量将达五千亿元了。

上面提到的数据,还不包括中国军方的需求。

中国现在大型造船厂,每天下班时,骑着电驴的人流浩浩荡荡,船舶造不完,根本造不完。

可见未来造船技术工人、海员和管理人员、邮轮管理人员等急缺,都是以后的高薪岗位。

所以公路和铁路以后主要就搞存量了,航空和航运,以后还有大笔增量。

另外虽然我们还在生产家电、五金、手机、轮船这些,但生产出来的东西跟以前完全不是一种质量。

因为我们工业的底层,包括模具、PCB、电子、机械经过几十年发展,都升级了,制造业的零部件都越做越好。

中国很多品牌厂商,都是到各零部件厂买来成品,跟组装电脑一样把产品组装出来,再搞好营销卖出去,所以中国哪怕一些杂牌厂,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差,因为他们买的是同一家零部件厂的东西。

美国现在就没有这些零部件厂了,刹车材料、黑白显示屏、把手等这些工厂,他们都没了,美国工业是无论如何难以回归了。

而中国零部件质量稳定,底层又是前面说过的模具、PCB、电子、机械等,最后抬起了一个又一个制造业升级。

就拿大家熟悉的手机举例子。

诺基亚和三星横扫中国市场那会,我们都是粗砺的模仿学习,华强北大哥把东西一拼装,弄出个山寨机到处卖。

做着做着,零配件水平就上去。

然后小米一看这些零配件可以搞出好东西啊,搭配好软件就可以干了,华强北这些人干嘛呢这是?好好做品牌不行吗?弄出1999元一部交个朋友,把山寨机清出了中国历史。

后面中国模具和电子越来越强,零部件厂商也越做越好,哗啦啦涌现出一堆手机品牌。

最后诺基亚死于自残,三星死于竞争,中国手机品牌就只剩苹果一个对手。

从华强北山寨机到今天的华为小米VIVOOPPO,就是产业升级。

另像造船、燃油车、厨房家电、火车等等,这些全都是已有行业的升级。

说个亲身经历的事情。

我在2015年左右装修过房子,自己找材料自己慢慢装,后来到2022年又重新装房子时,发现材料比以前更好,更环保质量过硬,价格跟原先的没什么变化,这就从侧面说明,装修材料这个行业是在升级的,一年比一年进步。

我们在中国生活久了,以为一切进步都理所当然,其实好多国家动都不动一下,十几二十年没进步的,原地踏步是常态,像中国这样,各行业年年进步的,那是不正常的。

前面说了放弃和升级,现在说创新和走出去。

目前中国的创新,都是围绕着新能源去做的,而欧美起先提倡的碳中和,刚好跟我们的新能源吻合,所以我们两边闹得再凶,一说起全球环保两边又好得不得了,中国这边有官员对抗碳中和的,甚至会被双开,这放在全球官场都是奇闻了。

中国现在的出口产品,只有10%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来会下降到5%以下,主要对外出口的已经是机电产品,三大件分别是光伏、新能源汽车、电池。

这数据,真的越来越像1970年代的日本。

出口的三大件里头,都是围绕着新能源展开的,光伏是太阳能发电,电池和电动车在替代燃油车,新能源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升级。

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是中国汽车直接吞噬德日美法韩的市场份额,前景极大极大,将会给中国直接创造500-800万中高端就业机会,间接就业机会另算。

日本德国的汽车工人,年薪都在30-40万人民币左右,中国电动车产业会在未来5-10年,将这些高薪岗位大把大把抢过来。

当然有些蠢货会说2023年世界销量第一的还是丰田,卖了1065万辆,第二还是大众,卖了880万辆,第三还是现代,卖了689万辆,第四是斯特兰蒂斯(雪铁龙、标致),卖了640万辆,第五是雷诺日产,卖了628万辆,第六是通用,卖了487万辆,第七是福特,卖了397万辆,第八是本田,卖了395万辆,第九才是中国的比亚迪,才卖了302万辆,还不到丰田三分之一,你怎么好意思说中国汽车变强大了?

说出这种话的人,愚蠢到令人窒息。

这种人连最基本的,用动态眼光看事物的能力都没有,在他们的脑子里,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是静止的,永远不会变化,强者永远是强者,弱者永远是弱者,这种人既没有判断的能力,也没有抗衡的勇气。

如果一个人到了三十岁还说出这种话来,你要远离他愚蠢的大脑,以免他一甩头时,他的愚蠢会从他的大脑里飞出三米远来,不小心溅到你身上,脏了你一身。

中国汽车市场2023年卖出3009万辆,是全球第一大市场,远远超出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的1550万辆,第三名印度的507万辆,能够在最激烈的中国市场成为冠军的车企,只要一出国,就能杀得全球其他车企片甲不留。

德国日本韩国的全球数据确实比我们高,但要知道他们这几个国家,是花了几十年时间,在全球各国建工厂累积起来的,中国车企已经做到2023年全球出口第一,就只差在各国分别建厂,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根本不是技术问题。

就好像你在NBA拿了个常规赛MVP,场均32分11板6助,但有个新秀在常规赛最后十五场才有机会上场,平均每场40分13板10助,打得所有球队瑟瑟发抖,你敢说下赛季你玩得过他?

我跟中国某个电动车品牌的一把手聊过,他说他们一到东南亚建厂,日本韩国车企就一片哀嚎,有一种中国车企在最残酷的角斗场厮杀出来,一身血淋淋追着他们砍的感觉。

这就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最优秀代表,中国以前依赖房地产行业太深,汽车产业布局全球后,加上房地产税的实施,是可以替代以前房地产在中国的财政任务的。

以前我们的父辈负责修路盖房子,日晒雨淋供出一代大学生,这代人就别去修路盖房了,去造电动车、造太阳能电池、造风力发电机吧,一代人一代人的接力就是这个意思。

小米为什么最后要去造汽车?

因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现在是中国所有新势力品牌创新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赶上来,后面才不会掉队。对于小米来说,1000亿现金拿去砸芯片,可能分分钟打水漂,但1000亿拿去造车,未来就很有可能,在全球打下2023年本田的位置,是小米公司换赛道的最后选择。

大家别看现在除了比亚迪,极氪、理想、小鹏、蔚来、小米、深蓝、阿维塔、问界销量在全球还排不上号,但这些品牌最后活下来的公司,对标的就是现代、日产、通用、本田、福特、标致,他们迟早赶得上。

这些年小米从手机到造车,算是中国产品升级的最典型案例,什么大风口都乘风而起。

最后说说走出去。

上次我在成都见到一家零售公司高管,他说他们公司在国内算是卷完了,每一厘米高坪效的商场和地铺,竞争都结束了。他们正在往东南亚卷,东南亚的商场里,现在越来越多中国品牌,走到哪都能遇见同行,预计将来七八成都是中国产品的天下。

而在非洲公干多年的一哥们,跟我说他在非洲工作,工资收入是中国的两三倍,工作时间还没国内长,当地人力成本又极低,他现在有司机、保姆,还同时交着两三个当地女朋友(这个咱们要批判他),过着白人大爷在东南亚的生活,爽得他根本不想回国。

当然东南亚有东南亚的不容易,非洲有非洲的苦,但那些地方,都是还没有充分竞争、充分开发的地方,那就是还有大把红利可以分享的地方。

乱世才有机会,有秩序的地方,哪容得普通人白手起家?

由于中国跟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美国对中国越来越抵触,东南亚也一定会承接中国的加工产业,中国公司会把原材料和半成品拉到东南亚,在东南亚完成最后一步,挂一个“Made in Malaysia”或者“Made in Thailand”就能卖到欧美世界。

所以中国是一定会跟东南亚深度融合的,中国企业将大量奔赴东南亚,将来中国跟东南亚的关系,就是美国跟墨西哥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相需要的关系。

大家看最近的新闻,中国跟东南亚国家免签的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两国做生意,人员往来越来越频繁的结果,迟早中国和东南亚大部分国家,都会相互免签的。

最后做个总结。

随着中国产品越做越好,中国品牌逐渐向上走,我们也完成了大基建工作,人口更迭速度也越来越快,后面中国会成为“中高端制造业版的美国”,成为一个生产中高端品牌的消费型国家,内循环比外循环更重要。

由于国内的竞争将要结束,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普通平民,可以跟着中国制造一起走出去,在海外闯出一个花花世界。

基建、房地产、互联网、低端制造业的红利期过去了,后面要进入新能源、高端制造、医药、航空、重建中高端消费品牌的世界。

要选择一份好工作,可以努力去做一名民航技术人员、医药工程师、新能源汽车工人或售后维护、海轮大副、电池设计师等等。

还要勇敢地走出去,去东南亚、去非洲、去中亚,时代的红利只有小部分在国内,大部分在这些地方。

好男儿志在四方,出发吧。

★★★卢克之前写的三篇精彩文章《香港问题与世界根源》《无声的战争》《如何评价犹太人》,因主题和内容原因,发布不久后就都删除了,不少读者都还没看过。

现在想获取这三篇文章的读者可以后台私聊【被删文章】获取!!

68 阅读:6646
评论列表
  • 2024-01-18 22:52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邪魂 回复:
    [无奈吐舌]听他十年话,干脆不读书
    人生无常时刻易命 回复:
    听此人一席忽言,书读十年也被坑
  • 2024-01-19 18:11

    说得很对,但最后一条,我不看好小米

    雷汉特 回复:
    其它车企可不傻,越是围攻小米,越给小米提供营销的机会。这是个万事皆可营销的企业,营销手段太恶心了
    阿桂 回复:
    想多了,小米和现在的车企比起来有哪些优势?以前做手机的时候,小米主要是价格便宜,现在雷军已经确认了他们的车并不便宜,而且成本也不可能比比亚迪这些车企低,技术又不如华为,没必要打压啊
  • 2024-01-19 04:33

    说的对,我有一同事,在国内每月还房贷都很困难,痛下决心去了莫桑比克,他英语好,给咱国人老板开的厂子当翻译,现在老婆孩子都去了,住别墅,开游艇,天天就是陪老板下棋,每月3万。他感慨的说,“选择大于努力”

    flame 回复:
    你上述说的都对 但是非洲艾滋病 疟疾横行
  • 2024-01-19 05:03

    华为卖技术与服务,旱涝保收,小米造整车,风险巨大,但形成了人车家的生态闭环,如果成功,小米商业帝国物联网会崛起。

  • 2024-01-18 21:38

    多少人是看了标题进来的,我说小米是流量王,你还不相信[点赞]

  • 2024-01-19 17:30

    因为国内企业有哪几个方向突围嘛!元宇宙等于全新开创新体系,投入大,看不清结果,摸着石头过河,消费需求落脚点未知,,,搞航天航空,也是,机器人,这种总机厂成式的产业,也就汽车路子看得清点,消费者需求就有,且有现成模仿对象,

    助力美好生活 回复:
    毕竟效仿乔布斯,整合个智能手机终端产业,是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抠鼻]
  • 2024-01-23 09:33

    克文兄,你变了,文章也变味了。马屁味太重了。

    蓝天 回复:
    啰啰嗦嗦通篇屁,就是给比亚迪拍马屁!
    Loser 回复:
    我突然觉得他有些恶心,之前那么喜欢看他的视频,现在只有恶心两个字,没有被收编我是不信的,改名卢维为算了
  • 2024-01-20 08:36

    不就是继续坑钱么?继续子公司发行股票,母公司还借机股票上涨套现

  • 2024-01-18 21:06

    好文章,值得推荐!

  • 2024-01-18 22:55

    自从特斯拉开放了专利 造新能源车就没有碰到壁垒了

    明天 回复:
    不放开自己玩特斯拉早死了,
    梦境情缘8023 回复:
    特斯拉没有你想的那么无私,面对油车企业的围剿,新能源有电、氢两个方向,特斯拉是电,日本是氢,特斯拉放开专利限制,电方向玩家增多了,特斯拉才能活下去,也就是把蛋糕做大
  • 2024-01-30 13:06

    因为产业链成熟了!偷米就进场了!

  • 2024-01-19 14:42

    看得老子热血沸腾的,真想让我孙子扶我起来一起去东南亚闯闯!

  • 2024-01-21 17:07

    哪里有风那里就有小米雷军

  • 2024-01-24 13:06

    好文

  • 2024-02-02 11:26

    连欧美国家的汽车制造岗工都抢来,他们还有钱买车吗?[得瑟]

  • 2024-02-02 18:51

    因为贪得无厌要赚钱

  • 实现全民8小时工作制才是真

  • 2024-01-25 20:07

    车间主任跳槽去罗技在越南的厂了,年薪40w

  • 2024-02-03 17:55

    我个人感觉小米造车是因为手机赛道已经到头,但汽车工业已接近饱和期,我认为发展空间不会太大。

  • 2024-02-11 18:10

    行业搅屎棍

  • 2024-01-19 07:18

    说的好,这么有深度,有见识,有战略的好文章,评论的有点少

  • 2024-01-28 11:53

    米粉又不是越老越有钱[得瑟],当初买小米的人口袋多不多钱大家都懂的[得瑟]

    夏末七月 回复:
    以为跟你一样一直穷?
  • 2024-01-22 11:56

    现在是美国什么时间。

  • 2024-01-22 20:57

    偷米!恶心!

  • 2024-02-17 16:56

    受教了[点赞]

  • 2024-01-25 12:15

    因为京城没有电动车

  • 2024-02-10 07:43

    为啥要造车,门框低啊,买设计、买配件、关键技术不懂就去偷然后找个代工厂代工出来就可以骗钱了!

  • 2024-02-16 08:51

    小米不搞芯片设计,是因为人才不足。另外就是美国的大棒在哪里,小米可不敢触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