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边的高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车企

晋瑞见闻体育 2024-11-09 03:13:13

衷心感谢您的阅读,是您的关注让小编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如果您喜欢小编的作品,请不吝点赞与关注,这将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愿这份感激之情化作好运,伴您左右,财富不断!

最近,高通和英伟达在智能汽车芯片市场的“决战”正愈演愈烈。10月23日,在夏威夷的一个峰会上,理想汽车和长城汽车的高管亲自亮相,向全球的科技公司展示了自己的智能化布局。这个峰会的主办方是美国芯片巨头高通,而此次邀请中国车企的参与,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高通正在加码中国市场,尤其是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与英伟达展开的竞争。

高通和英伟达,作为汽车智能化领域的两大芯片霸主,各自有着不同的打法。英伟达推出了Orin X和Thor等超高算力芯片,主攻智能驾驶领域,受益于中国新能源车的迅速崛起,出货量激增。另一方面,高通则是通过推出“骁龙座舱至尊版”和“Snapdragon Ride至尊版”两款芯片,打算在座舱和智能驾驶上同时发力,寻求与英伟达的差异化竞争。

这种芯片大战背后,最大的驱动力就是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车载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普及,让对算力的需求飞速上升。于是,谁能提供更强大的算力,谁就能在未来的汽车竞争中占得先机。高通和英伟达的“较量”,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高通这次的布局真的很有意思。之前,我们总是看到英伟达一枝独秀,大家都觉得它会一直占据汽车智能芯片的头把交椅。没想到高通现在也发力了,而且这次它的策略挺聪明的。高通并没有直接跟英伟达“硬刚”,而是采取了一个“分而治之”的策略,推出了两款分别负责座舱和智能驾驶的芯片,并且这两款芯片之间能够互相配合,算力共享,这个思路很巧妙。

英伟达的Thor是想堆算力,但问题是,单一芯片的算力提升,会直接导致成本上涨,对于车企来说,想必会有点“吃不消”。而高通的两款芯片,不但能实现计算互通,还能在需要时互相弥补对方的算力不足。这样一来,既能保证性能,又能避免高昂的成本开支,简直是“聪明人做聪明事”。

不过说实话,高通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高通要做到两颗芯片协同工作,得解决的可不止是算力互通这么简单。毕竟,如何让两个“脑袋”在同一个车里配合默契,做到真正的无缝协作,难度可想而知。就像两个很厉害的人合作,光有能力可不行,得磨合好,才能不互相干扰,发挥最大的效率。

更重要的是,电池续航问题也是个大挑战。很多车主已经发现,智能化功能逐步增强后,车辆的待机时间和能耗压力也随之增加。如果高通的双芯片系统不够节能,那可能反而让电池续航成了大问题。毕竟,新能源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续航能力。

再说回英伟达。Thor的出现,算力确实强悍,但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做大算力,成本和能耗都很大,这也是它面临的一大瓶颈。英伟达固然是顶尖的计算平台提供商,但在新能源车这个市场上,算力的提升并非唯一标准,灵活性、兼容性以及对能效的优化才是能让车企感到“心动”的关键。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高通的这颗Oryon CPU。作为自研的CPU,高通能从根本上解决算力和能效之间的平衡问题,甚至在性能上,比ARM架构的芯片还要强悍。要知道,ARM过去的设计方式在AI时代,尤其是在大算力需求下,已经显示出一些局限性。高通通过收购Nuvia公司,自己研发出了Oryon架构,这不光是为了超越英伟达,更是为了摆脱对ARM的依赖。这对高通来说,可能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但问题来了,高通这条自研路走得可真不简单。ARM和高通的“分手”,绝不是小事。从那之后,高通和ARM的关系几乎彻底破裂,这样的代价实在不小。ARM可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极高影响力的公司,任何像高通这样的大企业在此时放弃ARM,都得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要想在汽车领域完全站稳脚跟,除了技术硬件上的突破,还需要软硬件的生态搭建。对于高通来说,能否获得中国车企的支持,将是能否打破困局的关键。

现在来看,高通的未来还不完全明朗。它的芯片在技术上确实有很大的优势,但要想改变市场格局,能否拿到足够的中国车企订单,才能决定它是否能在这场“芯片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且,面对英伟达的强大竞争,可能连高通自己也得时刻警醒,不能掉以轻心。

说到这儿,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个“芯片争霸赛”?你觉得高通这条“分而治之”的路能走得通吗?还是说,英伟达在算力上永远是无敌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版权保护:文中使用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侵权,请及时与小编联系,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0 阅读:9

晋瑞见闻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