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与美学的交汇之处,传统手工艺与时尚产业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依托丰富多元的创新空间,为彼此带来了可持续的成长动力与文化传承效应。
8月2日下午,由中国服装协会指导,江南布衣、澎湃新闻和Greenext联合主办的《布尽其用—传统与创新的对话》主题论坛在杭州天目里美术馆成功举办。论坛上,全球首个牦牛可持续标准——《农场动物福利要求 牦牛》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近15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行业专家、学术人士、品牌代表作为与会嘉宾相聚一堂,他们基于传统织物手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从艺术、教育、设计、环境保护和商业应用等多元视角展开主旨分享与圆桌对话,共同解读传统手工艺与时尚产业创新融合的机遇与价值。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焦培为论坛致开幕辞,他表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在纺织、服装产品中的有机融合,可以使产品乃至品牌更具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江南布衣的「布尽其用」项目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兼备。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更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商机。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焦培
随后江南布衣创始人、首席创意官李琳也发表了致辞,她表示:通过材料循环,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重新利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探索新的可能性,这对江南布衣来说是一种极有意义的尝试。从芝麻实验室到「布尽其用」项目,随着越来越多经验累积和同行参与,“这个过程像拼图,逐步提升项目的整体价值。”
论坛还吸引了百余位纺织行业的企业代表、传统文化研究者和媒体记者等来到现场。同时,本次论坛还通过多个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及有奖互动,为更多观众提供了线上参与体验。
联动参与者,推出全球首个牦牛可持续标准「布尽其用」项目是江南布衣携手融设计图书馆开展为期五年的合作,从“织物 (布)”这一材质出发,对传统面料及其创造语境、工艺细节进行系统化的记录、梳理、研究和总结。
2022年开始,伴随「布尽其用」项目深入展开,牦牛绒作为代表中国的天然纤维被深入研究,并由此探寻出牦牛绒产业面临众多待完善的空间。今年,江南布衣联合多方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了“布尽其用-牦牛绒产业振兴项目”,此次参与《农场动物福利要求 牦牛》团体标准的制定,是该项目中的重要行动之一。
当天,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席春玲、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分会秘书长李松涛、江南布衣首席执行官吴华婷、SHOKAY绣嘉创始人乔琬珊作为发起方代表正式发布了《农场动物福利要求 牦牛》团体标准。
《农场动物福利要求 牦牛》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在发布仪式现场,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席春玲强调了《农场动物福利要求 牦牛》团体标准的三大意义:标准促进了牦牛的保护和健康养殖,提高了牦牛绒的质量和产量;助力中国时尚企业塑造品牌,拓展国际市场;此外,行业规范标准是国际贸易中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推动中国牦牛绒产业走向全球,并促进乡村振兴建设。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席春玲
搭建合作平台,让传统工艺焕发现代生机通过品牌推广,在现代语境下构建传统手工艺的联结只是「布尽其用」项目愿景的一部分。江南布衣更希望携手行业力量,打造一个集结创意与资源的交流合作平台,让传统工艺在现代文明中焕发新生,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论坛还正式发布了新书《布尽其用》,通过这本书,更多关于传统手艺在当代的故事将生动呈现在大众面前。除了书籍的出版,《布尽其用》展览也在江南布衣三十周年活动期间,于天目里园区美术馆的6楼同期举办。
《布尽其用》新书首布
技艺的传承,离不开对深厚文化底蕴的了解。据悉,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布尽其用」项目探索的脚步覆盖了国内12 个省市自治区,深入研究了34种传统工艺,开发了200多个实验性样片,并将这些传统织物与技艺在当代的设计语境中重现 。
作为「布尽其用」项目搭建者与主导者之一,融设计图书馆发挥了关键作用。张雷和主创团队积极投身于“传统的未来”这一使命之中,用当代设计语言重新定义传统材质和传统手工艺。
本次论坛,张雷以《中国设计力的探索》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今年是“布尽其用”开展的第三年。在张雷看来,今天的论坛不是一个总结,而是新开题,开启了永久持续的思考。他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推动中国时尚行业和设计力的发展,“在民族复兴的背景下,设计师和时尚品牌都应为此共同努力。”
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张雷
据悉,江南布衣去年以「布尽其用」项目的名义,赞助了融在青山村的编织馆,今年「布尽其用」小程序再升级,更全面地将研究资源与档案馆开放共享给行业端。正如江南布衣品牌营销总监吴伟波在其主旨演讲中提到的,“布尽其用”关乎传承,更是一种追求和使命,希望以此唤起所有人对传统面料和工艺的新认知。“我们是在织物的海洋里投下一颗石子,在创新的大地种下一颗种子,我们期待这涟漪连接更多的人,期待这种子开出不一样的花。”
江南布衣品牌营销总监吴伟波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彼此赋能,打开时尚产业新篇章我们为何要在现代时尚中重申传统工艺的价值?面对消费者审美需求的变化,行业如何讲好传统文化的故事?在现代应用中,传统工艺的复兴怎样才能避免流于表面,真切落实到大众的生活之中?
本次论坛还开设了一场圆桌对话,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朝晖、JNBY总设计师尹晓越、浙江沃棆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惠新以及稻荷草木染工作室主理人林含作为嘉宾出席,围绕《布尽其用—传统与创新的对话》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布尽其用—传统与创新的对话》圆桌论坛
当天的“布尽其用”的展览给王朝晖留下深刻印象。她感受到这些传统技艺蕴含着深厚民族文化内涵,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并体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我们应重视传统工艺的文化基因,关注品牌认知和身份,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艺术是引领商业前瞻性思考的表达方式。在探索多元开放理念,并通过产品设计向大众传递价值与乐趣的过程中,「布尽其用」项目令尹晓越受益良多。她以JNBY24秋冬系列为例,本季主题“一半是记忆一半是未知”,基于苗族丰富的装饰、简洁的廓形、简练有力的银饰、细腻的锡绣工艺等元素,通过现代设计去改写或创造出新的形态。
传统面料承载着地域和民族文化,而纱线与面料企业是链接原材料与品牌的重要载体,更是可持续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沃棆特通过“物尽其用”实现“布尽其用”。章惠新称以牦牛绒为例,从原绒中提炼出高端服装面料后,剩余毛渣通过现代技术分离杂质,可纺成抗紫外线、透气、保暖的面料,制成太阳伞、地毯等产品。这不仅落实了牦牛绒的可持续理念,也是对牧场、牧民和自然的尊重,以负责任的态度执行可持续行动,制作优质产品。
作为非遗传承人,林含是一名传统工艺的活化者,也是《布尽其用》的书中人之一。从自身职业经历出发,她发现,涉及到订单和与企业合作时,面料染色会遇到很多难题。但只有当和企业合作,让染色作为产品一部分呈现在大众消费者面前,这项工艺才能拥有勃勃生机。
天目里三十周年主题活动
当日,除举办布尽其用论坛外,江南布衣以“生于独到,立于多元”为主题,拉开了三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帷幕。在天目里现场,以多维度艺术装置、品牌回顾展览、和音乐盛宴等丰富活动讲述三十年品牌历程。作为中国领先的设计师品牌时尚公司,艺术和设计一直是江南布衣品牌基因的核心,贯穿其诞生与成长。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决定了其在全球时尚潮流中的话语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千年历史的工艺技术,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价值,「布尽其用」项目正是基于对这些传统工艺的热爱与珍视,承载着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快速发展的商业节奏中,坚持推动传承创新项目是当代企业和个体面临的共同挑战。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江南布衣将携手更多志同道合的企业和文化机构,共同推动传统织物与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为社会、文化和环境带来更多可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