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他,有“词中之龙”的美称;
他,就是辛弃疾,南宋豪放派的代表。
他的作品,既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慷慨激昂,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宁静。
既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孤独与无奈;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深情与哲思。
在朝廷的偏安政策下,他的抱负难以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道尽了他壮志未酬的遗憾与无奈。
分享辛弃疾的十首词作,感受其深沉的爱国情怀。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历经千古的江山,难以寻觅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昔日的舞榭歌台、英雄人物,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夕阳斜照在草木之上,那寻常的小巷,传说曾是南朝宋武帝居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率领千军万马,气吞山河的气势,是何等豪迈。
然而,元嘉年间那次草率的出兵,终落得大败而归,仓皇北望。南渡以来,已有四十三年,依然能够记得当年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场景。
往事怎堪回首,看那佛狸祠下,社鼓声声,乌鸦盘旋,一片祥和安宁。如今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辛弃疾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怀古词。
词中借用三个历史人物、七个典故,抒发了词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自身壮志难酬的悲情。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醉酒后挑亮灯火,抽出宝剑看了又看,仿佛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号角连天的军营。
将烤熟的牛肉分给部下的将士,各种乐器演奏着鼓舞士气的乐曲,传遍塞外。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风驰电掣,弓箭如霹雳般划破长空。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只是可惜现在已是长满白发的人!
陈同甫为词人同道合的好友,此词为1188年,词人闲居信州带湖时所作。
词中回忆了青年时代驰骋沙场的战斗生涯,表达了建功立业的人生壮志,以及报国无门、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3〕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在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忧愁是怎样的滋味,只是喜欢登上高楼,眺望远方,以为爬得越高越好,为了写一首新词,本来毫无忧愁,而勉强说自己忧愁。
如今年纪大了,饱经忧患,历经沧桑,尝尽人间忧愁的滋味,想将忧愁的滋味说出来,反而却说不出口。却只说了一句: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辛弃疾受排挤,闲居风景优美的带湖,目睹国事日非,满腔忧愤难以驱散,于是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全词通篇言愁,字字珠玑,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言浅意深,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某个夏日的夜晚,辛弃疾经过上饶黄沙领道。夜空中,一轮明月升到树梢上空,明亮的月光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凉的晚风吹来远处的阵阵蝉鸣声。
在沁人心脾的稻花香中,人们讨论着丰收的年景,一路上蛙鸣声声,好像是在为农人的丰收而欢唱。
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这时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感觉大雨将至,词人想要躲雨,等走到溪头转弯处,那个熟悉的茅店出现在了眼前。
这首词作于词人在带湖居家期间,明月、清风、稻香、蛙声、疏星、稀雨,情景交融,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描写夏夜山村优美的风光。
〔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奔流不息的赣江水,江中有多少远行人的伤心泪。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无数青山重重遮拦。
但青山终究遮挡不住滚滚的江水,江水还会向东流去。江边夕阳西下,我满心惆怅,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登上郁孤台,俯瞰日夜奔流的滔滔江水,不禁感慨万千。
整首词沉郁悲凉,质朴自然,寄托着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思。
〔6〕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紧邻房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青草萋萋。
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一边喝酒,一边逗趣,那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一片温馨和谐的画面。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忙着编织鸡笼。最喜欢的小儿子则无忧无虑地横卧在溪头的草丛中,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辛弃疾因坚持抗金的主张,一直遭受排斥,闲居带湖长达二十年之久。
此词用白描的手法,将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描写得惟妙惟肖,意趣盎然,充满田园生活气息。
〔7〕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在哪里可以看到中原?站在北固楼上,美好风光依旧。
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不知经历了多少盛衰兴亡之事?时光悠悠,只有这无尽的长江水依旧奔流不息。
想当年,孙权年少时就统率三军,雄踞东南一带,战斗不息。
天下的英雄豪杰谁是孙权的对手?只有曹操和刘备。若生儿子应当如孙权一般。
这首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三问三答,词人赞颂古代英雄人物,暗示了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不满之情,抒发了词人渴望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8〕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清秋时节,长空如洗,碧波荡漾的江水仿佛与天相接,一同延伸到无边的秋色中。
他登上赏心亭,眺望远山,连绵起伏的山峦如同女子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这些景象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夕阳斜挂楼头,孤雁发出声声的哀鸣,客居江南的词人,看着手中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栏杆,他的一腔热血没有人能够理解。
西风吹尽,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翰是否已归来?身处乱世,只顾求田问舍的许汜,怕是羞于去见刘备。
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不禁担心风雨飘摇中的国家。树木都已经如此,就请那红巾翠袖的歌女,为我擦拭伤心的泪水吧。
辛弃疾南归后,一直被投闲置散,壮志难酬,借登临赏心亭所见所感,抒发深沉的家国情怀。
全词激昂慷慨,借用张翰、许汜、桓温三人的典故,表达时光流逝、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9〕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之夜,灯光闪烁,好像是东风吹开千树繁花一样,更吹得空中烟火纷纷、如雨般纷纷落下。豪华的马车芬芳四溢。
悠扬的凤箫声在空中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翻腾飞舞,笑语喧哗。
女子头上都戴着漂亮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的香气暗自飘散。
我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她千百次,总是看不到,猛然一回头,却发现她正站在灯火零落稀疏的地方。
金兵进犯,南宋朝廷整日寻欢作乐,沉湎于歌舞。辛弃疾有志报国,却无路请缨,他遂满怀忿恨之情作下此篇。全词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10〕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山园里耸立着一望无际的松树竹林,仿佛要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也该知足了。
每到社日,就拄着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一份祭肉,倘若恰逢白酒刚刚酿成,正好可以一醉方休。
秋风吹来,庄园内的犁树和枣树上果实累累。这时一群顽童手拿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和枣。
不要惊动了小孩子们,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免职后在江西乡间隐居所作,整首词意趣盎然,毫无雕琢之痕迹,语言平实易懂,愉悦的生活气息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