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投资金额高达445亿元的氢基一体化大项目,落地在了新疆的一个小县城—疏勒县。
这个大项目不单单是常见的绿电制绿氢,还涉及了一众氢基产业,像近来建设火热的合成甲醇、合成氨等等。
由氢衍生出的巨大能量,从最开始的绿氢席卷到新疆现在的氢能全产业链、氢基产业链。
而氢能,不仅在新疆的能源格局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也正通过优化调整其产业结构,在新疆的未来刻下重要印记。
01
445亿!
日前,有件大事发生在了新疆的一个小县城。
新疆疏勒县人民政府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西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了一个大合作,计划投资建设100万吨氢基一体化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的投资金额达到了令人咋舌的445亿,主要建设光伏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电解水制氢系统、合成氨系统、合成甲醇系统等。
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届时可实现年产合成甲醇40万吨、合成氨69万吨、氢气13万吨,预计年产值超7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刚过去的6月,中国能建中电工程高达72亿元的风光制氢制绿色航煤项目,也签约在了新疆。
这个项目也是建设绿氢及其下游应用、配套的相关项目,包括1万吨/年的绿氢、10万吨/年的绿色航煤以及1GW风光新能源。
除了中能建,还有不少企业来到新疆投资建设氢能相关产业。而且,多是些实力雄厚的央国企。
像中国石油70万千瓦光伏制氢项目也于近日签约,目前已启动前期规划论证;全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中石化库车2万吨绿氢示范项目已安全平稳运行超300天……在大批项目纷纷入疆之后,新疆已然成为了氢能产业投资热土。
与此同时,氢能也在这片土地上,迸发出强劲的动能。
02
迸发新动能
在传统的油气煤之外,新疆手握天赐的风、光资源,心有底气地开拓起了能源新天地--氢能。
据了解,新疆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的40%,排全国第一;风能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的17%,排全国第二。
老天爷追着喂饭没有不吃的道理,新疆也抓住了机会,大力上马新能源装机。
截至2023年末,新疆新能源总装机达到了6443.1万千瓦,占全区电力总装机44.6%。这一增长态势也延续到了今年,上半年,新疆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10%,位居全国第一。
充沛的风光资源,为新疆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且相对低价的绿电供应保障,而政策的加持,则坚定了新疆发展氢能产业的决心。
去年,自治区发改委发布了《自治区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自治区支持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
里面明确了新疆发展氢能产业的决心,其中提到要统筹氢能产业布局,明确主攻方向,在氢源开发、氢能应用两个领域实现充分联动,以国内有成功经验、有规模储备和有实力的企业为牵引,以氢能产业示范区为抓手,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示范,通过建链强链延链,高质量发展绿色氢能产业链,推进西氢东送,打造国家大型绿氢供应和出口基地。
此外,新疆坐拥广阔的空间环境,为绿氢全产业链技术提供了示范试验平台;新疆也是经贸的黄金通道,它地处“一带一路”重要地带,连接着亚欧的核心地区,有着开展氢能产业贸易的区位优势;化工、冶金、重卡等工业、交通领域为开展“绿氢”替代、氢热电联供、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提供了现实需求……如此种种,一起为新疆氢能产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03
写入未来
氢能产业的火热建设,在改变新疆的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在书写这个地区的新未来。
从新疆四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可以窥见新疆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带来的新生机。
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在氢能产业发展上主要选择了绿电制绿氢,并把氢能全产业链建设作为重点。
其中,乌鲁木齐市对“制、储、输、加、用”氢能产业全链条进行布局,将建立氢能创新研发园区、氢能应用装备制造基地,构建规模高效氢储运基地,搭建氢能下游产业应用平台等。
克拉玛依市发布《克拉玛依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建设。
仅在中国西部氢能大会上,克拉玛依就与全国氢能领域各大机构、企业签约和启动了40个氢能产业合作项目,总投资金额高达380亿元。到2025年,克拉玛依计划培育和引进20家优质企业,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一批绿色氢化工示范场景,建成1个零碳数据中心、1个零碳城区。
不止局限于埋头苦干氢能产业链,新疆还拓深了更多氢能应用场景,向外蔓延出了更多产业发展可能性,譬如,氢基产业。
以氢为主要载体转化形成的二次能源,像绿色甲醇、绿色航煤、绿氨等等,正成为替代传统燃料的新选择,这两年引发了一波波的投资潮,可谓是未卷先热。
就拿绿色甲醇来说,其不仅在航空、船运业的低碳转型下,迎来需求高峰,而且还能够在现有的液体基础设施中进行储运,有效解决了体量庞大的风光等新能源消纳问题。中能建、国家电投等都有在新疆布局相关氢基产业。
氢能,正凭借强劲的动力,书写新疆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