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现:运动少的人,身体要比运动过多的人更强健?真相如何?

小王的记事本 2024-09-24 02:31:29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运动少的人,身体真的比那些天天锻炼的人更强健吗?”这个问题看似荒谬,却时常被一些人口耳相传。大家都知道,运动有益健康,但到底什么样的运动量才算“刚刚好”?太少是不是不行?太多是不是反而有害?

让我们用一个案例故事来详细解释这些医学点,这样可以让信息传递更加生动和直观。

这天,小邵刚从健身房出来,浑身冒汗。他是个平面设计师,工作基本坐着不动,为了改善体质,半年前开始定期健身。

这天他在超市买早餐时,听到两个收银员聊:“运动多的人不一定比我们这种懒得动的人健康!”小邵皱眉,心里不服气,觉得自己这么卖力锻炼,难道全白费了?

小邵一坐下就开门见山:“赵医生,我今天听别人说,运动少的人反而比运动多的人身体好,这是真的吗?我每天健身,听到这话心里不踏实,觉得自己是不是白练了。”

他缓缓说道:“其实啊,运动这件事是个双刃剑。适当的运动的确能提高体质,但运动过量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先给你讲个数据吧,根据一项长期跟踪调查显示,每天运动过量的人,尤其是那些进行高强度运动超过两小时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反而比那些轻度运动的人要高出约20%。这是不是有点让人出乎意料?”

小邵听到这,忍不住插话:“啊?还会对心脏不好?”

“没错,”赵医生继续解释道,“运动本身是非常有益的,但一旦超过了身体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对器官造成额外的负担。”

“举个例子,许多运动员在职业生涯中,因为过度使用膝关节,退役后往往会面临严重的关节问题,甚至有些人年轻时就可能患上骨关节炎。”

小邵这下有点糊涂了:“可是我也没天天那么拼命啊,我的运动量应该不算太多吧?”

赵医生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你这般提问甚为恰当,关键症结恰恰就在‘适量’这二字之中。运动量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达到最佳效果并避免过度疲劳。”

“简单来说,保持适度的运动,比如每周三到五次,每次30到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反而比天天泡在健身房效果好。”

小邵挠了挠头:“那到底什么叫‘适度’呢?”

赵医生笑道:“适度的标准主要看你运动后的反应。运动后若觉精力充盈,次日身体恢复佳,表明运动量适宜。反之,每次运动皆疲惫至极,且需数日方缓,那便运动过量。还有就是运动过程中不要硬撑,适当休息也很重要。”

赵医生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我们不光要看运动量,还要看运动的方式。有些人运动时喜欢一味追求高强度,觉得越累效果越好,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高强度的无氧运动比如举重、冲刺跑等,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肌肉和力量,但如果长期进行高强度训练,反而可能增加免疫系统的负担,削弱抵抗力,甚至还会出现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等伤害。”

小邵认真听着,越来越觉得自己以前对运动的理解有点偏颇。他平时为了保持体型,总是强迫自己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觉得越累效果越好,现在听赵医生一说,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运动过度了。

赵医生见他若有所思,继而补充道:“实则,平素的日常活动佐以适度的运动,便足以维系健康。”比如说,走路、爬楼梯和做家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活动,实际上也都是运动的一部分,能够有效提升你的日常活动量,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有研究显示,每天保持一定的步行量,尤其是饭后散步,可以显著改善心血管健康和代谢功能。你别小看那些不去健身房的人,很多时候他们在生活中不经意间的活动量已经够了。”

小邵有点惊讶:“那就是说,有些不怎么运动的人,反而可能身体不错?”

赵医生点头:“没错,很多人因为生活中的日常活动,比如上下班走路、做家务,其实也能保持不错的健康状态。只要他们保持一个稳定的作息和合理的饮食,身体并不会因为少运动而变差。”

小邵听完赵医生的解释,点了点头,决定以后调整一下自己的锻炼计划,不再一味追求强度,而是讲究科学锻炼。

关于运动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苗迪,韩琳,刘潇,等.中医运动疗法对肺癌患者肺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09-01

0 阅读:178

小王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