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之道,乃国与国之间的微妙交锋。
中国心怀大国情怀,欲与各国和谐共存;往昔岁月中,与菲律宾间的摩擦与对抗,似乎从未停息。
其中最为显著莫过于南海争端。
此事非止于几片礁石,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纠葛。
菲律宾自美属时期便对南沙群岛心怀企图,既有民间先行试探,舆论渲染推波助澜,又有官方则趁机而动,若隐若现间悄然布局。
自那时起,菲律宾便逐渐生长其阴暗的野心。
中国和菲律宾,存在的领土问题,可不仅仅只是几个南海的岛礁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
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领土争端,其复杂程度远非表面上几个岛礁的归属所能涵盖。
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这一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更是令无数目光聚焦于此。
菲律宾对南沙群岛的觊觎,似乎早已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所能解。
事实上,菲律宾的意图可以追溯至美属时期,那时的菲律宾,借助美国的庇护,早已开始了对南沙群岛的暗中觊觎。
彼时,虽然频频向美国提出掠取南沙的计划,却因未获美国支持而未敢轻举妄动。
可见,菲律宾的谋取方式颇具隐蔽性与欺骗性。
进入1950年代,冷战的阴影笼罩着东南亚,菲律宾乘机逐步显露其野心,图谋南沙群岛的主权。
两岸对这一企图均有所警觉,纷纷以各自的方式作出回应。
1954至1955年间,第一轮台海危机落幕,台湾海峡暂时形成了一种地缘政治的均势。
国民党军队在南海海域的重新布局,虽遏制了菲律宾对南沙日益膨胀的领土野心,却未能彻底平息其野心的暗涌。
美国作为战后东南亚地缘政治的主导者,一直以来都是菲律宾对南沙的强大后盾。
冷战初期,中美之间的博弈如同阴云密布,菲律宾在意识形态与现实政策之间摇摆不定,试图借美国之力达到其图谋。
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南沙群岛,并在1947年发布主权声明时,菲律宾却对此并未提出异议。
这时的沉默,似乎在为之后的骚动埋下伏笔。
1949年初,国共内战的局势愈加明朗,国民党政权的败局已现,菲律宾借此机会开始了对国民政府在南沙驻军及立场的不断试探,暗流再起,似乎意在乘乱而图之。
在国民党当局对南沙群岛的法理与军事实力占据明显优势的背景下,菲律宾媒体却频频以中共将进军南沙构成安全威胁为由,煽动国民党与美方、菲方“联防共治”,仿佛南沙之争只是单纯的军事博弈。
面对菲律宾的种种不轨之举,尽管两岸政治对立,双方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仍采取相应措施,坚定维护对南沙的主权。
国民党自居“正统中国”,竭力维护海疆主权的完整;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虽宣称为唯一合法政府,然而因当时军事投射能力有限,尚不能直接抵达南沙,只能通过不断发声以重申主权。
如此一来,反而在客观上助力国民党当局的维权行动,使得双方在这一历史关口的微妙互动愈加复杂。
1950年代初,中国与菲律宾尚未建立外交关系,菲律宾更是积极加入东南亚“反共联盟”,在国际舞台上煽动反华情绪。
对此,中国政府对此举态度谨慎,时刻保持高度警觉,严防其在南沙的觊觎行为。
菲律宾总统季里诺于1950年5月17日的记者会上发表涉及南沙的言论,引发了中国的迅速反应。
季里诺以荒谬的理论试图为侵略行为辩护,声称根据国际公法,该群岛应归最邻近国家,而最近的国家便是菲律宾。
对此,中方毫不留情地严正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绝对不容许团沙群岛及南海中其他任何属于中国的岛屿被任何外国所侵犯。
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摩擦,似乎不仅是海域之争,更是一场国家意志的碰撞。
意识形态之争
中国,作为二战的重要胜利者之一,重返南海诸岛的过程不仅是历史的回归,更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明确规定,曾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理应归还于中华民族。
这不仅是二战同盟国赋予中国的权利,更是中国作为战后主要国家所应享有的合法权益。
欧美两国,尤其是美国,初始时在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上倾向于支持中国。
随着冷战的逐渐升温,意识形态的铁幕逐渐拉开,美国的立场也随之变得微妙。
美国政府在遏制共产主义的思维框架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现出敌意,但在处理南海事务时,竟默许了战后中国对南海诸岛的实际收复,而其认可的主角却是当时的国民党当局。
1956年,随着“克洛马事件”的发酵,美国第七舰队司令英索格尔于6月7日在台北发表了重要讲话,声称:美国政府反对任何共产党试图夺取位于菲律宾群岛与印度尼西亚海岸之间的南沙群岛。
此言显然揭示了美国政府在南沙问题上的立场,尽管他们对南海主权并未明确表态,却无疑将自己置于了“反共”的立场之中。
南沙的归属问题对他们而言,不如意识形态的斗争来得重要。
在国民党当局决定重返南沙群岛之际,美国政府适时给予了支持。
可以说,南海诸岛的归属不仅是领土的争夺,更是国际博弈中各方势力交织的缩影。
六月份,国民党当局的防务部门负责人俞大维与美国第七舰队司令英索格尔进行了一场颇为重要的会谈。
其间,两人就海军派兵重返南沙的计划达成了共识,俞大维更是以坚定的口吻宣称,国民党海军编队将获得美军的空中掩护,以抵御潜在的攻击。
时至6月28日,美国国务院东亚司为“克洛马事件”所撰写的备忘录中,详细记录了各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声索情况。
其内容不无讽刺地指出,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主张早有根基,显然更具优势。
事实证明,菲律宾在独立前,曾多次遭到美国的否决,其对南沙的野心始终未能实现。
然而,独立后的菲律宾,尽管明白自身的主张缺乏历史法理依据,仍因美菲特殊关系而未被美国当局公开反驳。
从美方与国民党当局的互动中,我们不难窥见,美国默许了战后中国收复南沙群岛主权的事实。
菲律宾背后的靠山
早在宋朝时期,便有华夏的商贾与工匠乘风破浪,抵达菲律宾,带去了商贸繁荣与手工业的技巧。
这样的交流,为两国的关系播下了早期的种子,逐渐演变为两国间深厚的文化纽带。
然而,进入20世纪后,历史的进程发生了巨变,美国与菲律宾之间的盟友关系升温,直至今日,依然在地缘政治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冷战后的世界,菲律宾成了中美在西太平洋战略利益的交汇之地。
中美两国的地缘关系如同潮水,波动不定。
随着实力的此消彼长,美国对华战略的不断调整,令两国间的地缘关系经历了一场“消极—积极—消极”的演变历程。
1993年至2000年,克林顿政府时期,中美关系初起波澜,后逐渐趋于平稳。
面对世界格局的改变,美国一方面扮演着超级大国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试图防范新兴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再次成为其“警惕”的对象。
1996年,随着“重视并接触中国”的共识形成,克林顿的“全面接触”政策应运而生,令两国关系总体向好发展。
进入21世纪,2001至2008年的小布什政府时期,地缘关系仍在相对平稳中前行,小布什则以“欢迎一个和平、稳定和繁荣的中国崛起”为己任,期望两国间的分歧不再成为合作的绊脚石。
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双方的经贸合作如同春雨润物,渐渐助推了经济的共同繁荣。
光景不长,2009年至2016年间的奥巴马时期,地缘关系又从平稳急转而下,开始显露出波动的迹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崛起,奥巴马政府实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无疑是在蓄意挑起南海问题和网络安全等诸多争端。
此时中国既是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又是“战略竞争对手”,这样的双重角色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进入特朗普政府的2017年至2020年,双方关系骤然恶化,急剧而系统性的矛盾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
两国间的博弈在南海的波涛中愈加激烈。
2017年12月,美国将中国明确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并将其置于五大外部战略挑战之首。
伴随着全球经济滞胀的阴霾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美间的地缘经济关系日渐演变为以竞争为主的局面,互补性逐步被撕裂,贸易摩擦的火花在各个领域不断蔓延。
在美菲双边地缘关系的脉络中,美国对菲律宾的殖民历史深深植根于两国的互动之中。
这一历史影响至今仍在政治、经济与安全等多个维度上形成了独特的地缘关系,然而,菲律宾对美国的单向度依赖显得尤为显著,使得这种关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1898年,美西战争的终结使得美国取代西班牙,掌握了菲律宾,将其变为西太平洋地区最为重要的殖民地和美军长期驻军的基地。
进入20世纪的前四十年,菲律宾在美国的实际控制之下,形成了全方位的地缘关系网络。
即便在1946年菲律宾获得独立后,驻菲美军并未撤离,反而确认了其合法留驻的权利,使得美菲关系得以延续,密切程度难以割舍。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苏之间的安全竞争已然成为历史,伴随其而来的美菲共同战略威胁也逐渐消失,双方的安全关系随之陷入低谷。
克林顿执政时期,1992年美军撤出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海军基地,标志着美国近百年来驻军历史的终结。
但紧接着,1998年《访问部队协定》的签署,令美菲关系重新焕发生机。
小布什时期,这一关系更是迎来了实质性的发展。
在“9·11”事件后,美菲在反恐行动上携手并进,菲律宾被美国确立为“重要的非北约盟国”。
奥巴马执政期间,美菲地缘关系进一步加强。
尤其是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阿基诺三世政府的角色几乎成了美国在南海方向上遏制中国的先锋。
进入特朗普时期,尽管美菲的地缘安全关系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地缘经济合作的动力却显得匮乏,二者关系的复杂性与脆弱性再度显露。
2022年6月30日,菲律宾政坛迎来了新的风云人物,小费迪南德·马科斯正式宣誓就任总统。
自其执政以来,其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愈加明显,似乎将自己置于美国的怀抱之中。
2023年8月,菲律宾政府发布了新一版国家安全政策,令人瞩目的是,南海问题赫然被列为“首要国家利益”。
此举不仅是政策上的调整,更是对外发出的强烈信号,显示出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愈加紧密地与域外势力站在了一起。
在这两年间,菲律宾屡次无视国际法和相关条约,妄图向中国南沙群岛的仁爱礁非法运送建筑材料,更不乏在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挑衅行动。
这无疑激化了中菲之间的海上摩擦,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冲突。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不断摇摆。
小费迪南德·马科斯政府似乎在不断强化对美国的依赖,同时加大了对中国的对抗力度。
针对菲律宾政府的这一系列挑衅行为,中国需要展现出其战略定力,妥善应对海洋中的矛盾与分歧。
面对复杂的海上局势,尤其是在仁爱礁的敏感地带,中国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管理。
通过军事与经济的手段,中国应及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引导中菲关系朝着健康与稳定的方向发展,以期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唯有理性与智慧相结合,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把握主动,确保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信祖国,能为南海的和平稳定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资料:冷战初期海峡两岸对菲律宾觊觎南沙之应对及美国之立场
束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