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可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春秋五霸。春秋五霸虽涵盖五个国家,但春秋时代的大格局整体上是晋楚争霸。其他诸侯国都围绕晋、楚两大强国的博弈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华夏诸侯列国之间由此形成了晋楚争霸的两极格局。这像极了20世纪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从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到公元前506年吴破楚入郢之战前晋楚之间先后爆发过13场直接战争,而双方之间的代理人战争、地缘外交博弈更是错综复杂。
晋楚之间13场争霸战争中晋国胜11场、楚国胜2场。虽说是晋楚争霸的大格局,但实际上晋国仍压楚国一头。在春秋时代大部分时间里晋国始终始终稳坐第一强国的宝座。奠定晋国霸业的是晋国第22代国君晋文公。晋文公在成为国君以前其实一度命运坎坷。晋文公是晋献公之子。晋献公在位期间对内铲除竞争对手、对外开疆拓土。他先后灭掉虞、虢、董、郇、韩、冀、魏、芮、耿、贾、杨、翟等晋国周边小国。
晋国经过晋献公此番扩张后发展成为地跨如今山西、河南、河北数省地险多马的大国。这为晋文公日后开创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晋献公晚年宠信骊姬打算废长立幼。他为此逼死了太子申生,又迫使公子重耳和夷吾出走流亡。这个重耳就是日后的晋文公。晋文公正是在颠沛流离的逃亡过程中逐渐得到了磨炼。重耳流亡前在晋国有很高的声望,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跟随重耳流亡的人中有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文武精英。重耳的母亲出生于戎狄部族,因此他决定往狄族人的地方逃跑。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逝世后荀息当国相,骊姬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此时太子申生早已自杀,里克又杀了骊姬和她所生的奚齐,如今有资格继承晋国君位的就只有流亡在外的两位公子——重耳和夷吾。相比之下重耳年长。
在嫡长子早已亡故的前提下重耳继位更加名正言顺,可此时西方的秦国和东方的齐国两大强国强势插手晋国内政干涉晋国君位的继承。秦国和齐国都觉得重耳继位名正言顺,如果自己立他为君他会认为理所当然;反观夷吾正因为继位不那么名正言顺,如果立了他必然对自己感恩戴德。就这样夷吾在两大军事强国支持下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夷吾即位后为清除隐患就派人去刺杀重耳。
重耳只好开始新的逃亡之旅。当重耳一行流亡到卫国时卫文公不予接待,于是一行人只好匆匆上路前往别处。当他们途经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时饥饿难耐便向沿途村民讨要饭食,可村民却抓起田里的泥土扔给这群落魄的流亡者。重耳见此勃然大怒,同行的赵衰却安慰他说:“土是土地的象征。他们是在赠予您土地,你该行礼接受它”。重耳闻言拜谢村民并把土块装在车上继续赶路。
可惜精神信念上的望梅止渴毕竟不能解决肚子饿的实际问题。同行的介子推看到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吃。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到了齐国后齐桓公以公子之礼对待重耳,还将齐国宗室女子齐姜嫁给了重耳。在齐国的五年间重耳对政治越来越不关心。他怀搂爱妻生活惬意,以致于不想离开齐国了。
赵衰、狐偃等人与夫人齐姜商议后把重耳灌醉带上马车离开了齐国。重耳酒醒后骂赵衰、狐偃等人道:“此去若是不能成就霸业我要吃你们的肉”。狐偃回答道:“若是此去不能成就霸业,那么我等都会葬身虎豹豺狼之口,怕是轮不到主公来吃喽”。此后他们又相继到过曹、宋、郑、楚、秦诸国。在此期间他们受到过礼遇,也受到过冷遇乃至羞辱,但他们始终能做到宠辱不惊。
在曹国时曹共公听说重耳长有并生的肋骨。心中好奇的曹共公竟不顾国君的尊严在重耳洗澡时躲在帷帘后面偷看。曹共公的偷窥行为让重耳很是恶心难堪。重耳鉴于人在屋檐下的现实不便发作,但七年后已成为晋国国君的重耳下令攻打曹国活捉了曹共公。在宋国重耳一行受到礼遇,但他们认定宋襄公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所以没在宋国待多久就又去了郑国。郑文公对重耳一行抱着极为冷漠的态度。
于是重耳一行又离开郑国来到楚国。雄才大略的楚成王比起曹共公、宋襄公、郑文公这些君主更加了解重耳流亡集团的力量,所以他愿意对重耳进行风险投资。在他看来这将会是一笔投资小、收益大的交易。因此他对重耳一行以礼相待。在此之前重耳受到的最高礼遇就是被当成一位流亡公子对待,而更多的时候可能遭到的是各种白眼冷漠。楚成王直接以国君之礼接待重耳。在此之前重耳还从未受到这样的礼遇。
这不仅仅只是待遇问题,而是有极强的政治象征意义。以国君之礼接待相当于承认重耳这个流亡在外的公子才该是晋国的正统国君。楚成王作为一位风险投资人如此礼遇重耳自然会关心自己的收益。在一次酒宴上楚成王用试探性的语气问重耳:“公子如果返回晋国执政的话将何以回报寡人呢?”重耳以谦卑的态度回答说:“楚国地大物博。您这里金银玉帛、奴仆婢女应有尽有。我一时间还真想不到该如何报答您才好”。
楚成王微微一笑说:“话虽如此,可总要回报点什么嘛”。重耳想了想说道:“如果在下可以回国执政,而晋楚两国不幸发生战事,那么在下愿意退避三舍以作为对大王的回报。如果得不到大王谅解就只好左执强弓、右佩箭袋与大王周旋一番”。重耳此话一出之后满座皆惊。楚国大将子玉甚至拔出利剑指着重耳说:“大胆!我大王对公子如此敬重,公子却出言不逊根本不把我们大王放在眼中”。
楚成王摇摇手说:“子玉退下。晋公子十分贤能,志向远大,生活俭朴,流亡在外受困遭厄十多年。他的随从皆有独挡一面的才能。这大约是上天有意安排的。上天如果要他兴起,谁又可以违抗天命呢?”楚成王下令继续好好招待重耳一行人。重耳这番回答可谓不卑不亢。他很清楚此时如果自己表现得过于强势无异于为自己的回国继位之路树立一个大敌;可如果表现得过于软弱又会被楚国轻视。
倘若他盲目许诺以土地钱财作为报答,那么一旦将来果真回国即位就意味着楚成王随时可以名正言顺要求兑现诺言。这对志在天下的重耳而言是不能接受的。他承诺将来会报答楚国,但拒绝承诺不与楚国交战。即使楚国大将子玉拔剑威胁也不能使其折服。可以说此时的重耳已经具备一个霸主应有的气度。公元前636年重耳已在外流亡十九个年头。就在这一年秦穆公派特使将重耳从楚国迎接到秦国。
在此之前秦国本来是支持晋惠公夷吾的。当年夷吾能回国即位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秦国的支持。正因为当初秦国力挺夷吾使年长的重耳错失回国即位的机会只得继续流亡。秦国这时之所以又愿意接纳重耳是因为和夷吾的关系破裂了。夷吾当初为了让秦国支持自己回国即位承诺事成后将晋国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等到夷吾真成为晋国国君后却绝口不提此事。从这点可以看出夷吾和重耳两人的区别。
重耳即使在落难之时也绝不拿国家利益作为交换工具;夷吾为了上位不惜承诺割地,等到真上位后却又食言而肥。不知是不是上天有意教训言而无信的夷吾:之后连续几年晋国都遭遇灾荒——五谷不收、饥民遍野,只好厚着脸皮硬着头皮向秦国要粮。这时秦国大臣普遍的态度是:我们好心好意帮助晋国平定内乱。如今他们的国君一登基就背信弃义,坚决不能拿秦国的粮食去援救一个背信弃义的白眼狼。
可这时秦国上大夫百里奚却说:“天灾流行总是在各国交替发生。救援灾荒、抚恤邻邦是符合道义的。按道义办事就会有福报”。秦穆公充分听取两派意见后思虑再三还是派了大量船只运载万斛粮食由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南)出发直达晋都绛城通过水路将大批粮食运送到晋国。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于是遣使向晋国求粮。同样晋国也开会讨论要不要援助秦国。
这次晋国大臣也像当初秦国大臣一样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援助;一派主张趁机攻秦。最终夷吾采纳了攻秦之策——他明白无误地告诉秦国使臣:粮食的没有,倒是要请你们尝尝金戈铁马刀枪剑戟的滋味。秦国使臣把这一消息报告给秦穆公后勃然大怒的秦穆公率兵大举伐晋。晋国士兵本就觉得此战自己理亏,所以都不愿出力与秦军作战,最终御驾亲征的国君夷吾成了秦穆公的俘虏。
后来秦穆公又把夷吾放回晋国,但要他交出太子在秦国当人质。公元前638年晋惠公夷吾病重的消息传到秦国。在秦国当人质的太子圉为了回国和自己的兄弟们抢夺君位偷偷离开了秦国。他这种不告而别的行为令秦穆公勃然大怒。秦穆公当初让太子圉入质秦国后把女儿嫁给了他。秦穆公此举当然有自己的政治算盘:以后晋国的合法君位继承人是自己的女婿,那么无疑秦国在晋国的内政中拥了更多的话语权。
秦穆公其实就是想把太子圉这位晋国君位继承人培养成为亲秦势力的代表。如今人质一跑让秦穆公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于是他转而派人联络此时正流亡在楚国的重耳。这时已在外流亡十九年的重耳已年逾六旬由壮年步入了老年。楚成王虽然礼待重耳一行人,但楚国距离晋国遥远,因此不太可能劳师动众护送重耳回国。在这点上楚国比不上与晋国接壤的秦国。重耳思前想后决定赴秦。
重耳一行到达秦国后受到了秦穆公的热情接待。公元前636年的新年刚过秦国便派出大军护送重耳返回晋国。进入晋国的领地之后秦军的军事行动非常顺利:连续攻占了令狐、桑泉、臼衰三座城池。当时刚回国即位的太子圉在国内缺乏支持。秦穆公派公子絷秘密抵达晋国主力部队中与晋国高级将领进行商议,重耳也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将狐偃与秦、晋两军的高级将领在郇地进行谈判。
谈判结果是晋军阵前易帜倒戈宣誓效忠重耳,于是重耳抵达郇地接管了这支晋军。重耳率领这支倒戈的军队攻占了晋国的重要城池曲沃,之后开始向晋国的首都绛城进军。太子圉匆匆逃往高梁。重耳的大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都城。重耳在晋国大臣的拥护下终于登上国君的宝座。重耳的经历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