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余吨的福建舰还是显小,起降有一大麻烦,004号吨位堪比福特级

航空知识王亚男 2024-07-22 17:48:03

本月初,福建舰开始了第三次海试,目前仍在渤海湾逗留,预计本次海试将持续到月底,虽然国内对这次海试的报道比较低调,但来自国外的一系列消息却让大家惊喜连连。

近日国外卫星图片显示,一架翼展约25米的飞机出现在福建舰甲板后方上空,疑似空警-600正在进行着舰测试。与此同时,福建舰甲板上还出现了身穿黄马甲的勤务人员,这从侧面证明舰载机起降测试很可能已经开始了,因为“黄马甲”们就是负责舰载机的转运、放飞和回收的。

(福建舰上了"黄马甲”)

如果福建舰真的已经开始起降舰载机了,那么进度就实在太快了,正常情况下,舰载机的起降测试是要在海试后半段才会开展的,因为舰载机的起降特别是降落难度是非常大的。福建舰这个进度已经大幅度超过了“福特”级的二号舰“肯尼迪”号,明年年末服役也是有可能的。

在这里却要泼点冷水,虽然比起“福特”级来,福建舰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其在舰载机的实际出动率上却差了很多,中美航母战力上的差距仍然摆在那里。福建舰存在2号跑道侵入降落跑道的缺点仔细研究福建舰的俯视图就可以发现,其2号弹射跑道侵入了降落跑道,而很大一部分3号弹射跑道也与降落跑道相重合,这就意味着,福建舰的舰载机降落时,完全不受影响,可正常工作的,只有1号弹射跑道。

(福建舰俯视图)

这又是为何呢?因为舰载机降落时要随时准备着舰复飞,虽然福建舰的降落跑道上有4条拦阻索,但舰载机连1条拦阻索也钩不住的可能性还是有的,1条也钩不住就有坠海的风险,为了避免坠海,舰载机需要马上从降落状况转为起飞状态,直接冲入3号跑道再次起飞,这就是着舰复飞,为此,舰载机着舰时需要加大油门,以保持速度,随时准备变降落为起飞。那问题就来了,着舰复飞是要在整个降落跑道上滑跑起飞的,而3号跑道很大一部分是与降落跑道重合的,这样一来,当舰载机降落时,3号跑道就没法用了,这倒没什么,对一般带斜角飞行甲板的航母而言,3号跑道都是与降落跑道都是重合的。

遗憾的是,福建舰的2号起飞跑道也有一部分与降落跑道重合,这就意味着,只要有舰载机降落,福建舰的2号、3号起飞跑道就都不能弹射舰载机了。原因也很简单,要为随时可能发生的着舰复飞清空跑道,否则,一旦有舰载机1根拦阻索也没钩上,就会与正准备从2号跑道起飞的舰载机相撞。

虽然舰载机4条拦阻索都钩不住的概率很小,但也不能冒这个险,因为一旦着舰复飞的舰载机与2号跑道上的舰载机相撞,受损的不只是这两架飞机,甲板上停放的舰载机和勤务人员也会受到波及,甚至引爆燃油或弹药都是有可能的。

(福建舰2号弹射跑道侵入降落跑道)

与福建舰相比,“福特”级的2号跑道却并未侵入降落跑道,其降落舰载机时,其仍然有2条弹射跑道可用,这也就意味着,“福特”级的舰载机持续出击能力几乎是福建舰的两倍。这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持续作战的情况下,福建舰实际上并不具备对抗“福特”级航母的实力。

(福建舰与“福特”级对比)

原因很简单,歼15的翼展太大了可能有人会拿福建舰的排水量比“福特”级小来说事,那与福建舰吨位相当的“小鹰”级的航母又如何呢?人家的2号起飞跑道也没有与降落跑道重叠,降落舰载机时也有2条起飞跑道可用,现在看来,福建舰2号跑道侵入降落跑道的“锅”是不能由排水量来背了。

(“小鹰″级航母)

如果说辽宁舰、山东舰的2号起飞跑道侵入降落跑道可以归因于排水量小的话,那排水量达8万余吨的福建舰仍然出现这种情况,就得仔细找找原因了。那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呢?无它,歼-15舰载机的翼展太大了,达14.7米,而F-18E/F的翼展才13.62米,实际上,未完工的“乌里场诺夫斯克”号航母跟福建舰一样,2号跑道也侵入了降落跑道,究其原因,也是苏-33的翼展太大了。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

降落时只有一条弹射跑道可用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这意味着,放飞第一波舰载机后,基本上就只有1号弹射可以用来起飞舰载机了,遇有紧急情况,只能一架一架的起飞舰载机,否则就必须在降落和起飞之间作出选择,而在激烈的战争中,这往往又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总而言之,福建舰之所以出现2号起飞跑道侵入降落跑道的现象,歼-15舰载机翼展过大是一个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短时间内将歼-15换掉显然是不现实了,只能大幅度增加排水量,但如果是这样的话,福建舰就不是福建舰,而是下一代的004型航母了。

这里要强调的是,考虑到歼-15舰载机的翼展要比F-18E/F大不少,004型航母的尺寸和排水量说不定和“福特”级差不多大,满排就是达到10万吨以上也不奇怪。

3 阅读:671
评论列表
  • 2024-07-23 02:44

    没叫小编去设计太可惜了,这么多缺点工程师们没人看出来[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航空知识王亚男

简介:《航空知识》主编 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