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围绕一位身患癌症晚期的诗人亚历山大展开,他站在生命的终点线上,于医院的前夕,决定独自踏上一段心灵的旅程,去体验并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最后24小时。
这是一次身体上的漫步,更是一次灵魂的深度探索,是对生命、时间、爱与失去的全面反思。
该片在第5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棕榈奖,成为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永恒和一日》 Eternity and a Day 豆瓣9.1
在去医院的前夜,亚历山大沉浸于一个奇幻的梦境:儿时的他与两位挚友计划潜入海底,探寻一座因地震而沉没的古老都城。爷爷曾讲述,当晨星隐没于天际,古都便会重现于世,那一刻,地球静止,时间凝固。妈妈的呼唤将他从梦境拉回现实。
面对即将到来的医院之行,亚历山大婉拒了欧拉尼亚的陪伴,她已悉心照料他三年。他深知,医院意味着等待生命的终结,而他心中仍有未竟之事:老狗的安置,以及对面以同样旋律回应他的神秘人的身份之谜。他决定带着老狗前往女儿处,途中偶遇了一群阿尔巴尼亚流浪儿童,他们为生计所迫,在希腊街头擦车,时常遭受警察的驱赶。亚历山大救下了一个身着明黄外套的小男孩。
女儿对父亲的到来感到意外,询问起他正在创作的诗篇《解放受困之人》。他将妻子安娜的信物交予女儿保管,思绪飘回三十年前,那时女儿刚满月,而妻子因他沉浸在诗的世界而感到孤独。女婿透露,他们计划出售海边的老屋,女儿恳求父亲的理解。亚历山大带着老狗离开,途中目睹小男孩被强行带走,他追踪至人贩子藏匿之处,用皮箱中的钱赎回了小男孩,并试图送他至边境。然而,边境的电网与死者的惨状让他意识到,小男孩已无处可归。
亚历山大带着小男孩游览了索罗莫斯曾驻足的神庙,随后打算将老狗托付给欧拉尼亚,恰逢她儿子的婚礼。小男孩为了逗乐亚历山大,给了他一个词——“外地人”,这个词让他瞬间回到了女儿满月的幸福时刻。从回忆中抽离,小男孩告诉他,带领他们偷渡的赛琳已不幸离世,孩子们为他举行了简陋的葬礼。
亚历山大心情沉重地前往养老院与母亲告别,随后与小男孩一同搭乘公交车。车上,各色人物轮番登场:满怀理想的青年、争吵中的情侣、沉稳的中年人以及一支乐队,最终,诗人索洛莫斯也登上了这趟旅程。亚历山大询问索洛莫斯关于“明天”的时长,索洛莫斯以一首诗作答后下车。公交车回到起点,小男孩登上一艘游轮,开启了他的世界之旅。
次日,亚历山大回到老屋,仿佛时光倒流。他做出了决定:不再去医院,因为他已领悟到,死亡是另一种开始,而每一个当下都是永恒。此刻的他,如同那个渴望探险的小男孩,不过,这一次,他不是逃离,而是归家。
影片其标志性的长镜头和缓慢而沉稳的节奏,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现实的空间。镜头缓缓推进,仿佛时间在这一刻被拉长,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每一个细节,去聆听角色的内心独白,去体会那份深沉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无限渴望。长镜头不仅是导演对叙事节奏的独特把控,更是他对时间与空间连续性的一种哲学表达,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流动而连续的梦境之中,体验着时间的无垠与生命的脆弱。
影片通过记忆与梦境的交织,探讨了时间与生命这一永恒的主题。亚历山大在最后的时光里,不断穿梭于过去与现在,那些关于青春、爱情、创作的片段如同电影胶片般在脑海中回放,既是对过往的告别,也是对生命的深刻领悟。时间,这个看似无情却又充满魔力的存在,它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也让每一个生命都显得独一无二。影片中的时间,不再是线性的流逝,而是成为了一种循环与永恒,一天的时间,因为承载了太多的情感与思考,而变得无限漫长,直至与永恒相连。
导演: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 希腊 / 德国
上映日期: 1998-05-23(戛纳电影节)
片长: 13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