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融创的债务风险再起波澜。
5月7日,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债券停牌的公告。其中指出,“H融创05”、“H融创07”、“PR融创01”、“20融创02”将自2024年5月8日开市起停牌。
在这份公告中,融创提及,停牌是为做好后续债务偿付安排,保证公平信息披露。这一说法也令市场警觉。
仅在一天之后,就有关于停牌具体原因的相关消息流出。
5月9日,根据一份由债权人提供的文件,融创中国拟对上述四只债券的兑付方案进行调整。计划将原有整体展期方案中6月和9月兑付的本息,调整至12月兑付。
从债券情况来看,此次涉及的四只债券“H融创05”、“H融创07”、“PR融创01”、“20融创02”,发行规模分别为23亿元、28亿元、40亿元、33亿元,合计124亿元。
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截至2024年4月,对应债券余额为13.966亿元、20.1838亿元、28.8068亿元、31.6445亿元,合计约94.6亿元。而除“20融创02”是在2026年12月9日到期外,其余三只债券到期日均为2025年12月9日。
上述债券的最近一次兑付,还是在去年10月。彼时,融创房地产集团公告,已将“PR融创01”、“H融创07”的本息足额划付至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上海分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上述债券自2023年10月10日开市起复牌。
更早是在去年的3月31日,“H融创07”、“20融创02”、“PR融创01”完成2023年第一次现金支付及小额兑付。相关债券自2023年4月6日开市起复牌。
回到此次事件,市场对于债券本息展期计划并不意外。
不久前发布的2023年财务报告中,融创中国对公司的融资情况并未做详细介绍。事实上,目前仍是具有较高信用的央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健康度更高的民营企业,更具备在公开市场直接融资的优势。
对于一些有过出险记录的房企而言,则更聚焦在以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的形式,加速项目贷款审批落地,保证项目交付。
来自住建部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各地推送的“白名单”项目中,有1979个项目共获得银行授信4690.3亿元,1247个项目已获得贷款发放1554.1亿元。
在3月28日,融创中国也曾宣布其已有120余个项目进入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河南省郑州调研房地产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期间也强调,对纳入“白名单”的项目,金融机构要优化贷款审批和发放流程,加快放款速度,支持项目建设竣工。
显然,加快项目建设速度,保证项目交付,也是出险房企获得融资支持的最优路径。
另一方面,以当前的债券利率和债券余额计算,拟调整至12月兑付的“H融创05”、“H融创07”、“PR融创01”、“20融创02”四只债券本息共计不到5亿元,于债权人而言或许仍在可接受范围。毕竟经历过更大的风和浪了。
对于此次调整,融创表示,自2022年12月公司债券整体展期以来,公司新增融资尚未恢复,项目盘活缓慢,销售持续承压,且项目端有限的资金须优先用于保交付和项目自身贷款偿还。因此公司现金流持续承压的时间和程度均远超2022年底信用债券整体展期通过时的预期。
在公告债券停牌的当日,融创中国发布了2024年4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融创中国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224.5亿元,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112.5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19960元/平方米。
而在去年前四个月,融创中国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73.3亿元,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281.4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13270元/平方米。
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以此计算,融创中国前四个月合同销售金额同比下降39.86%,合同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0%。两项数据的差异,说明融创中国卖出了更贵的房子。
究其主要原因,还要归功于刚结束的4月。数据显示,今年4月,融创中国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24.5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26.7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46630元/平方米。这一均价水平远超之前。
据此前消息,4月21日,融创中国位于上海黄浦区的外滩壹号院二期首开售罄,共录得销售额99.97亿元。但稀缺项目毕竟是个例,尚不能将融创中国从债务困境中拯救出来。
5月6日,天眼查显示,4月29日至5月2日,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新增4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2.6亿余元,案件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
若想脱身上岸,融创还需克服时艰。
据悉,此次融创中国恳请债券持有人支持,调整原有整体展期方案中6月份和9月份的本息兑付安排。并表示,将利用该时间窗口继续努力筹措资金,也将进一步结合房地产市场和公司情况考虑、寻求综合解决方案,以全力维护债券持有人的长期利益。融创已定于在2024年5月10日至2024年5月27日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并进行投票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