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扒皮形象饱受争议,周家后人愤而发难,到底谁对谁错?

谦语话书风 2024-08-21 01:07:23

一提起“周扒皮”,许多人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个为逼迫长工早起,竟在半夜学鸡叫的地主形象。

这个出自作家高玉宝笔下的人物,几乎成了旧社会剥削阶级的代名词,在中国家喻户晓。

2009年,一个自称是“周扒皮”玄孙的人,发表了一篇名为《半夜不鸡鸣》的文章,控诉著名作家高玉宝对周家的污蔑。

众人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是时候还“周扒皮”一个公道了,也有人说要坚决打击这种反攻倒算的歪风邪气!

那么,高玉宝笔下的“周扒皮”到底是真是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周家后人的“翻案”之旅

众所周知,“周扒皮”是有真实故事原型的,此人名叫周春富,是山东省平度县的一位地主。

然而,自打高玉宝的小说《半夜鸡叫》发表后,周家人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一天消停过。

各种骂名、诅咒接踵而至,甚至还有人上门闹事,打砸周家的房子。

即便周春富去世多年,愤怒的群众依旧没有放过他的子孙后代。

2009年,周春富的曾外孙孟令骞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境遇。

他决定为自己的先祖正名,洗刷周家几十年来背负的骂名。

于是,他在中央文献出版社的一本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半夜鸡不叫》的文章,对高玉宝的小说质疑。

孟令骞在文中称,自己的太姥爷周春富虽然是一位地主,但为人善良,待人宽厚。

并非像高玉宝笔下那样,为发家致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半夜学鸡叫逼迫长工干活。

相反,周家的财富靠的是自己的双手与智慧。

孟令骞还列举了高玉宝小说中的诸多漏洞,如半夜鸡根本不可能打鸣、周春富从未见过高玉宝本人等。

认为这些都是作家凭空杜撰的情节,与事实严重不符。

他甚至怀疑,高玉宝可能从未到过周家,对周春富的为人和周家的情况根本不了解,完全是在信口开河。

孟令骞的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些人将其视为一场跨越百年的申诉,毕竟周家人背负骂名几十年,实在是太冤枉了。

也有人对孟令骞提出的质疑表示赞同,认为高玉宝的小说漏洞百出。

一时间,众说纷纭,是非难辨。

高玉宝的回应

面对孟令骞提出的种种质疑,高玉宝曾多次公开进行回应。

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作家坦承,小说中确实有一些艺术加工和虚构的成分,但主要情节还是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

高玉宝解释说,他笔下的“周扒皮”其实是一个典型形象的塑造,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恶霸地主,并非专指周春富一人。

他的原意是想通过这个人物,来反映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高玉宝还提到,自己创作这部小说时文化水平很低,全凭记忆来写自传体的作品,很多细节难免有误,情节也不够完善。

后来在一些专业文学工作者的指导下,他才对作品进行了多次修改,使其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对于艺术创作中的主观加工,高玉宝认为这在文坛并不罕见,关键是要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高玉宝还表示,自己从未想过要抹黑或者诽谤周春富及其家人。

至于让他们背上骂名,倒有种无妄之灾的意思。

尽管高玉宝的解释合情合理,但孟令骞等周家后人似乎并不买账。

对于他的创作经历,也是充满质疑。

一个放猪娃的文学梦

而之所以存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玉宝曾经的身份——一个几乎不识字的放猪娃。

高玉宝出生在辽宁一个贫苦农家,从小因家境贫寒,没机会上学读书。

8岁那年,他被迫辍学,给地主家放猪,备受压榨。

尽管生活十分艰辛,但高玉宝却有着旺盛的求知欲。

他常常偷偷跑到学堂外,隔着窗户听先生讲课。

机缘巧合下,高玉宝在21岁那年参军入伍。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改变。

在部队里,高玉宝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文化知识。为了认字,他甚至会拦下司令员的马问字。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高玉宝萌生了写作的念头。

起初,高玉宝的文化水平十分有限,写作时常常是一边写一边画,把不认识的字用图画代替。

就这样,高玉宝硬是创作出了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

这部小说的问世,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

在众人的帮助下,小说最终得以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如果说《高玉宝》奠定了高玉宝作家的基础,那么发表于1950年的《半夜鸡叫》则让他名满天下。

这个短篇故事通过周扒皮的形象,形象地揭露了旧社会地主阶级的剥削本质,引发了广泛共鸣。

回顾高玉宝的一生,简直是一部励志传奇。

他从一个文盲放猪娃,成长为著名作家,靠的是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无论是早年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还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半夜鸡叫》,无不饱含着高玉宝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晚年的高玉宝更是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宣讲革命传统。

据统计,他一生做了5000多场报告,听众达500多万人次。

而每次演讲,高玉宝从不收取任何报酬,只是象征性地收一条红领巾、一束鲜花或一张聘书作纪念。

他的赤诚之心,感动了无数听众。

结语

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高玉宝的作品时,其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已无需赘言。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出身的作家,高玉宝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书写了时代的沧桑巨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扒皮到底是真是假,或许并没有一个准确答案。文学创作需要艺术加工,但关键是要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正如高玉宝所言,他笔下的周扒皮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非某个具体的人。

与其纠结于周扒皮原型的真假,不如去思考高玉宝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这位“战士作家”毕生致力于为劳苦大众代言,他的创作初心和奋斗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网-2013.07.04-《平反周扒皮形象与《半夜鸡不叫》》

2.光明网-2019.12.08-《高玉宝:《半夜鸡叫》有他童年的影子》

3.光明网-2019.12.16-《高玉宝 文坛上一块稀缺的宝石》

4.中国军号-2019.12.09-《追忆“战士作家”高玉宝(珍贵原声再现)》

1 阅读:96
评论列表
  • 2024-09-14 19:36

    文学作品也会生儿育女吗?还是玄孙。[呲牙笑]

  • 2024-08-25 10:53

    人家已经很黑了,不在乎你继续黑…但你不是在黑,你是在污蔑《半夜鸡叫》;长征已经有光环笼罩,奈何还在《金色鱼钩》?《半夜鸡叫》让我看到的是落井下石,《金色鱼钩》让我看到的是锦上添花…这就是当时的小说,当时的文学…为何不能写成纪实文学?

谦语话书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