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级”罚单频现!保险公司上半年罚单超1400张被罚没1.9亿元

俊材险 2024-07-13 16:16:40

“百万级”罚单频现,禁业、停业等“顶格处罚”越来越多,保险业的监管力度显著增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

今年上半年,无论是从罚单数量还是罚款金额来看,保险业的处罚力度都进一步升级。自年初至今,金融监管总局及其下属的各地监管机构已累计开出了超过1400张罚单,同比上涨超12%;罚款金额逼近1.9亿元,同比上涨超18%,共涉及90多家保险机构及其近800家分支机构。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被采取禁业措施的人员数量也显著增加,共有31名个人因违规行为被禁止进入保险行业。从处罚缘由来看,销售误导、虚假宣传、虚假理赔、违规返佣等老问题依旧屡禁不止,成为监管处罚的“重灾区”。

“百万罚单”频现

具体来看,财险公司仍是违法违规的“高发地带”,共有46家财险公司遭遇处罚,累计罚没金额高达约1.26亿元。

其中,人保财险以约2600万元的罚没总额位居榜首,太保财险和中华联合财险紧随其后,分别被罚约1500万元和1100万元,平安产险罚没金额也突破千万元大关。

寿险公司中,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平安健康、泰康人寿等约45家寿险公司因违规行为被处以罚款,总金额约为6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百万罚单”已成为保险业处罚的新常态。如,太保产险广西分公司与阳江中心支公司在上半年内接连收到百万级罚单,分别被罚192万元和113万元,公司高层及多位管理人员也因此受到相应处罚。

此外,保险中介机构同样未能置身事外。如,杭州建安民生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因一系列严重违规行为,包括阻碍监管调查、提交虚假报告、利用业务优势谋取不正当利益、高管任职违规、业务操作不规范以及职业责任保险缺失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处以77万元罚款,其主管人员亦被罚23万元,两者合计罚款超过百万。

“造假”仍是监管处罚重点

具体来看处罚事由,财险与寿险公司,由于业务范畴的不同,其违规行为的侧重点也各有差异。

在财险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未遵循规定使用已备案的保险条款、虚构保险中介业务链条以套取手续费等;寿险公司问题则主要集中在给予投保人超出保险合同范围的利益、欺骗性销售行为,以及通过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来套取费用等。

罚单覆盖了销售、理赔、内部控制、合规管理以及员工行为等多个领域,显示出监管部门对保险行业全方位、多层次的严格监管态势,其中,编制虚假材料的问题尤为严重。

具体案例中,太保产险阳江中心支公司因在农业保险承保过程中存在验标资料不真实等严重问题,合计被罚超过百万元;亚太财险新乡中心支公司因编造虚假报告、报表及文件,并涉嫌虚挂中介套取费用,被处以99万元的罚款及警告;信泰保险因股权转让许可申请中提供虚假材料被罚50万元……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预计今年下半年,监管部门将继续采取从严的处罚态度,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以有效遏制和震慑潜在的违规行为。

顶格处罚明显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业从业人员撤职、停新、禁业等顶格处罚措施也显著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31名从业人员因严重违规被采取不同期限的禁止进入保险业措施,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更令人瞩目的是,有16名从业人员被处以终身禁业的极刑,与2023年同期的3人相比差距明显。

这些遭禁业的对象中,不乏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如总公司董事长、支公司经理等,也有银保渠道负责人、代理人等关键岗位人员。例如,信泰人寿因在股权转让许可申请中提供虚假材料,不仅公司被罚款50万元,时任董事长邹平笙更是被撤销任职资格并终身禁业,这一处罚引发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光大永明人寿四川分公司也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被罚50万元,同时两名高管因直接责任被终身禁业。

保险诈骗也成为导致相关负责人被禁业的高频原因。例如,中国人寿某支公司因管理不善导致个人代理人涉刑案件,相关责任人被责令10年内禁止进入保险行业;国寿财险某中心支公司查勘定损岗员工因参与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进行保险诈骗,被罚5年禁入保险业……

这一系列严厉的处罚措施,不仅是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直接打击,更是对整个保险行业的警示和鞭策。同时,也提醒广大从业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共同维护保险行业的良好形象和健康发展。

0 阅读:0

俊材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