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率下降,接近尾声

图解金子 2024-08-18 12:33:07

根据美国劳工局最新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2024年7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2.9%,创下2022年以来的最低纪录,重回2字头时代。与CPI同比下降到2.9%同步的是,剔除了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也下降到了3.2%,同样创出2022年以来新低。有人可能好奇,美国的通货膨胀,到底行进到哪一步了?接下来,美国的通胀到底是会继续下降,还是有可能触底抬升?关于这个问题,我从三个方面出发来进行讨论。第一个方面,货币增速。根据货币主义学派掌门人弗里德曼的说法: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在美国诸多货币指标中,流通中的美元(Currency in Circulation)与CPI的同比增速关系密切,从时间上看,流通中美元月度同比增速,大约领先于CPI通胀率12个月。观察流通中美元的同比增速,其明显的下降出现在2022年年中,从该时点12个月之后,也就是2023年7月开始,美国的CPI通胀率出现了明显下降。进入到2023年年中之后,流通中美元的增速下降开始变缓,而美国的CPI通胀率,也正是从这个时刻开始,进入到了反复的阶段。流通中的美元,是美联储“负债端”的4个主要大项之一(另外3个是准备金、逆回购和财政部账户),理论上说,对于流通中美元的同比增速,美联储是可以施加较大影响的。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流通中美元的增速一直在持续下降,目前已经低于0.5%,这意味着美联储控制通胀的决心并没有改变。第二个方面,历史经验。我曾经详细对比过1968年-1982年的美国通胀率,与2015年迄今的美国通胀率,除因为统计内容的变化导致数据大小上有所差别之外,1968年1月-1976年12月的通胀率走势,与2015年9月迄今的通胀走势以及趋势,都十分类似。甚至,连疫情这样重大的影响,也没有影响这种相似性。某种程度上说,美国CPI通胀率的演化,可能也有着自己的规律。若按照1976年美国通胀的演化来看,从时间上来看,目前的通胀水平调整已经接近到位,可能接下来还有一两个月的下降期,但也就如此了。更有趣的是,如果从过去一年通胀的基数来看,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众所周知的是,CPI通胀率计算是基于去年同期的对比,如果,去年同期处于一个较高的基数,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今年的CPI通胀率的数据就有可能比较低;相反,如果去年有一个较高的指数,对应的今年数据就会比较低——在2022-2023年的通胀数据读数上,能够明显看出来这种对应关系。2023年的8/9月份,美国CPI通胀率均为3.7%,这算一个较高的基数,以此推断接下来的2个月,美国的CPI通胀率仍然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然而,2023年10月份之后,美国CPI通胀率就再一次下降到3.2%附近,这意味着2024年10月之后,CPI的下降空间就会大大降低。

第三个方面,中美竞争影响。我一提中美竞争,有人可能会说了,你这浓眉大眼的,咋也开始“大旗党”了?就讨论通胀的事儿,至于扯上这么大的议题么? 你还别说,真得扯上这个议题。1990年-2020年这30年时间,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通胀大缓和”时代,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通胀水平在经历前期的下降之后,都持续维持在低位,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西方主要经济体的通胀,一直都没有起来过……其核心动力,并不是什么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而是冷战结束的红利,特别是中国生产崛起的红利——因为有俄罗斯、乌克兰大批量的农产品出口、有俄罗斯的廉价石油供应、更是有源源不断、大量且廉价的中国制造业商品供应西方,这,才是压低美国乃至世界通胀的核心因素。然而,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全球能源供应链重塑,由此导致了欧美国家出现了全面的通胀(中国没有受大影响,是因为中国仍然可以接受俄罗斯的原油),更重要的是,拜登政府一直并没有完全解除特朗普时期对中国商品所施加的关税,而且还变本加厉试图撇开中国生产、打造所谓的“安全供应链”……从这个思路出发,与其说美联储在1990-2020年能实施2%通胀目标制,不如说是中国和俄罗斯在帮助美国在实施2%的通胀目标制。 这种拒绝俄罗斯石油、撇开中国制造业的所谓“安全供应链”,本身就会造成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全面上涨,这样一来,美国乃至整个欧美的通胀率,都再也不能回到过去的“大缓和时代”。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与美欧势同水火,特朗普贸易战叠加拜登政府的供应链重塑,中美全球竞争也趋于激烈化,俄罗斯、中国都不配合的情况下,美联储还继续强调其2%的通胀目标制,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不管是2024年接下来的时间里,或者是2025年,都很难预期美国的通胀率会持续保持在2%附近或更低。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我个人认为,美国的通胀率下降已经接近尾声,从现在起,3-6个月之内,美国CPI通胀率将见底,此后将再度开始回升……

-END-

1 阅读:63

图解金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