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临终前,对大明的未来充满了忧虑。作为一代明君,他辛苦建立的江山,最终会落入谁的手中?
朱元璋一生经历坎坷,从一介布衣一步登天,成为大明开国皇帝,可谓是"自古得国最正者"。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 —— 如何确保自己的江山能够稳稳地传给后人?
朱元璋曾经说过:"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这句话道出了他从平民到帝王的不凡经历,也反映出了他对自己地位的自负。但是,当他临终时,却不得不忧心忡忡地思考着大明王朝的未来。
究竟是谁会成为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朱元璋的四个儿子中,谁会最终登上龙椅?又或者,会有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人篡夺大明的江山?
朱元璋的最后时光大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一,南京紫禁城西宫。执掌帝国逾三十载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已经进入生命的倒计时。七十岁的朱元璋躺在龙床之上,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这句话,朱元璋常常挂在嘴边。从一介平民到坐拥天下的帝王,他确实有资本自傲。正如学者所说,朱元璋以"匹夫之身,剪暴元,继而开创帝业",这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特例。
然而,当朱元璋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脑海中不时浮现出一些熟悉的面孔 —— 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等曾经的战场对手,以及李善长、刘伯温、蓝玉等为他开创万世基业的文臣武将。这些人最终都死于他的手下,成为他建立大明王朝的牺牲品。
朱元璋为何会大开杀戒,杀得人头滚滚?显然,这都是为了维护大明朱氏的基业。如果不是太子朱标的早逝,他也许就不会不得不杀戮这么多人。
朱元璋又想起了自己的发妻马皇后。如果皇后不死,他也许就不会杀这么多人。然而,命运就是如此,他先后经历了三大不幸 —— 年轻时丧父,中年时丧妻,晚年时丧子。即使是皇帝,也难逃人生的三大不幸。
此时,朱元璋望着眼前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个孙子实在太过柔弱,缺乏一个帝王应有的气魄。而朱允炆也明白,自己将成为大明王朝的下一任统治者。
朱元璋的担忧作为大明的开国之君,朱元璋深知,想顺利完成皇位交接,任重而道远。虽然皇太孙朱允炆已经历练了五、六年,但在朱元璋眼中,他依然是一个小孩子。
朱元璋担心,如果让这样一个柔弱的孩子来接班,大明王朝的未来将会岌岌可危。他深知,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都是不容小觑的对手。
史载,朱棡"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自就藩太原以来,他便获得了节制沿边军马、屯兵塞外放牧的大权,手下还有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等著名将领。可见,朱棡的实力绝非等闲之辈。
而燕王朱棣更是令朱元璋忧心忡忡。作为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早已在北方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朱元璋深知,如果朱棣一旦起兵造反,恐怕会给大明王朝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为了确保皇位的顺利交接,朱元璋开始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他要求朝廷遍访通晓历数、数往知来、试无不验者,给予高官厚禄,封侯赏爵。这种做法令朝中大臣颇感诧异,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那个一向杀伐果断的皇帝。
朱元璋的反常行为,引发了朝堂的不安。国子监监生周敬心上书朱元璋,认为"国祚长短,在德厚薄,非历数之可定"。他建议朱元璋应该像汉高祖、唐太宗、宋仁宗那样,厚待功臣,广施仁义,勤政爱民。
朱元璋的安排朱元璋并没有因为周敬心的直言而杀他,而是认真地考虑了他的建议。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无所谓任何事情了。他最重要也是最后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让朱允炆顺利传承大统,以保障大明王朝万世一系。
为此,朱元璋特意招来了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梅殷生性敦厚,天性纯朴,处事谨慎,精于骑射,富于谋划策略,被当时人称为"儒宗"。
朱元璋将马皇后所生之女宁国公主许配给梅殷,希望借助这个亲戚关系来笼络梅殷。同时,朱元璋还密令梅殷辅佐朱允炆,因为在朱元璋看来,梅殷的品行端正,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朱元璋对朱允炆说:"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但朱允炆反问:"胡虏不安定,可以让诸王抵御,那诸王造反又如何?"
朱元璋默然不能答,应该是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于是,他反问朱允炆应该如何做。朱允炆就说:"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朱元璋认为朱允炆的看法正确。但后来事实证明,朱允炆并没有按照这个方法去处理。
朱棣的造反朱元璋实际上已经开始防范宗室诸王造反,而且第一个防范的就是四子燕王朱棣。为此,朱元璋特意让梅殷执掌重兵驻守淮安,希望借此来防范朱棣。
可惜的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朱元璋的计划进行。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享年71岁。
朱棣起兵后,朱允炆命梅殷担任总兵官,领兵四十万镇守淮安。梅殷一心防御,号令严明,将淮安守得固若金汤。但朱棣派使者去见梅殷,提出借道淮安去孝陵"进香"的要求,被梅殷果断拒绝。
梅殷还下令割去使者的耳朵、鼻子,然后将其释放,并对他说:"留下你的嘴巴,向你的殿下说一说什么是君臣之大义。"
这下,朱棣对梅殷算是记恨上了。迫于无奈,朱棣只得渡过泗水取道扬州,直扑南京。最终,朱棣登基,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代皇帝。
梅殷的结局朱棣登基后,逼迫宁国公主给梅殷写信,宁国公主咬破手指,梅殷见信后大哭,返回京师。朱棣亲自迎接,说:"驸马劳苦。"梅殷回答:"劳而无功。"
永乐三年十月,梅殷上朝,经过笪桥时,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把他挤入水中,却声称梅殷是投水自尽。
梅殷通常被认为是忠心之士,但很多人对他诟病的就是,在朱棣攻打南京时,梅殷坐拥数十万大军却不发一兵一卒进行救援。因此,他被人认为是徒有其表的忠诚。
但梅殷最终被朱棣所杀,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朱棣又杀谭深和赵曦灭口,从而佐证了朱棣谋杀梅殷这一猜想。
结语朱元璋临终前的种种安排,最终都没有如愿。他想让更有能力的藩王来抵御胡虏,以给柔弱的朱允炆留下安宁的江山。但结果却是,朱棣发动叛乱,最终篡夺了大明的江山。
朱元璋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作为一代明君,他虽然建立了辉煌的大明王朝,但对于大明的未来,他依然忧虑重重。他试图通过安排忠臣来维护大明的稳定,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这也反映出了权力交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即使是一代明君,也难以确保自己的继承人能够顺利接班。朱元璋的遭遇,也许预示着大明王朝即将走向衰落。
那么,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会是谁呢?这个问题,或许要等到历史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