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是耐看!何绍基58岁时写的这件楷书,朴实劲健,亦颜亦柳

爱美人墨图 2024-07-17 22:29:14

何绍基58岁写的这件楷书,朴实劲健,亦颜亦柳,很是耐看,让人看到不一样的楷书。

今天,小编就向你分享何绍基的楷书《前后赤壁赋》。

在浩瀚的书法长河中,每一位书法家都是独一无二的星辰,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着后世学子的道路。何绍基,这位清朝中期的书法巨匠,以其58岁时书写的楷书《前后赤壁赋》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既朴实又劲健,既融合古韵又不失创新的独特书风,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楷书魅力。

《前后赤壁赋》作为苏轼的传世名篇,其文学价值与艺术美感早已深入人心。而何绍基以此文为内容,挥毫泼墨,不仅是对苏轼文学才华的致敬,更是对自己书法艺术的一次深刻诠释。这部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去修饰,也没有刻意的雕琢,有的只是那份源自内心深处的真诚与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

小编看过启功先生说何绍基的书法,他似乎有点不太瞧得上这位清代的老先生,一是说他执笔回腕法是"猪脚法";二是说何绍基为练字而练字,每天练同一件作品,实在写烦了,越写越差。

虽然启功先生说法颇显幽默,其背后则是何绍基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的独特运笔方式,它让何绍基的书法在稳健中不失灵动,力透纸背而又不失流畅。至于“为练字而练字”的批评,或许正体现了何绍基对书法艺术的极致追求,他甘愿在重复中找寻变化,在熟悉中探索未知,这种近乎“痴狂”的态度,正是成就其书法造诣不可或缺的因素。

何绍基的楷书,之所以能够在清朝书法界独树一帜,关键在于他能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他汲取了颜真卿楷书的宽博与浑厚,却避免了其可能带来的疏阔之感,使得字体结构既稳健又不失紧凑。同时,他又巧妙地将北朝碑刻的质朴与欧阳询、欧阳通书法的险峻茂密融入其中,使得作品在端庄之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生动与活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何绍基还大胆地将篆隶的逆锋笔法引入楷书创作,这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古朴气息,更使得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力量与韧性,达到了“重骨不姿”的艺术境界。

具体到《前后赤壁赋》这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何绍基在保持颜体风格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了柳体的骨力遒劲。柳公权的楷书以筋骨著称,其笔力刚劲挺拔,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何绍基显然深谙此道,他在书写时,既有意强化了字体的骨感,使得每一个字都仿佛拥有了生命,跃然纸上;同时,他又没有完全摒弃颜体的圆润与开张,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使得整幅作品既不失颜体的浑厚大气,又增添了柳体的峻峭挺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

然而,何绍基的书法并不仅仅停留于技法的展现,他更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形式的精神表达。他不喜欢唐楷那种过于刻板、法度森严的书写方式,而是希望自己的书法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人情味。他希望通过手中的笔,传达出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学理念,让观者在欣赏其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脱于世俗之外的宁静与淡泊。

这样的书法风格,或许对于初学者而言,难以立即领悟其中的奥妙与深意。但正是这份不易察觉的韵味与深度,使得何绍基的书法成为了后世书家争相学习、研究的对象。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让每一个有幸与之相遇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共鸣。

收集整理码字不易,敬请你的关注、收藏或点赞!

1 阅读:209
评论列表
  • 2024-07-29 18:35

    这字太差了

爱美人墨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