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快出“牛黄”了

思聪谈社会 2024-04-06 01:29:25
老詹小注: 好几天没有转载逄春阶的文章了。 逄春阶,大众报业集团高级记者。 每周三在报纸开专栏《小逄观星》, 专栏很受欢迎,一开就是二十年。 迄今,已发表了各种文章上千篇! 今天这篇,说的是牛群挂职的事。 一个相声演员到地方担任副县长, 干了三年半后,辞职回到演艺界。 作者认为,有了这三年多的积累, 牛群这头牛,应该出点“牛黄“了。 结果如何呢?好像效果不怎么样。 相声界多年习染的那么些个毛病, 哪是服点“牛黄“就能解决问题的? 作者姑且一写读者姑且一听罢了。 牛群快出“牛黄”了 逄春阶 许多媒体正在炒作牛群辞职的新闻,对牛群从政持否定态度的居多。而我觉得,一个相声演员,能顺利干副县长三年半,也属奇迹。即使牛群是头病牛,也该出“牛黄”了。这也算是收获吧。 牛黄是一味珍贵中药,亦名“丑宝”,因牛属丑,故从其名而称“丑宝”。说白了,牛黄是病牛的胆囊结石。它有清热、解毒、镇惊、利痰、通窍的功能。我感觉牛群当年是带着“病”到蒙城的,他的“病”是心病。我揣测,他遇到了自己的相声不能突破的尴尬,因为他无法再说出像《巧立名目》那样的经典段子。 记得当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后,各地一片“冒号”声,甚至几岁的孩子一觉醒来,揉着眼睛先要嘟囔“各位领导,冒号!”这样的相声才是真艺术啊!可是牛群的相声一年不如一年。作为相声演员,没有拿人的好东西,活着如一堆臭肉,还有什么意思?他体面地选择了逃避,选择了产牛的地方——蒙城。 说来荒唐,只因自己姓牛。就可以到产牛的地方做官儿。当地人说,这是期盼着自己的牛成群,想象力也够丰富的。假如有个相声演员叫马群或者羊群(还真有姓羊的),那就得到产马、产羊的地方去当副县长了。不管怎么说,牛群有了一段跟老百姓接触的经历,这段经历对一个演员来说非常重要。这段经历能医治好他的“心病”。 牛群的这三年半,我相信,酸甜苦辣他都尝了。他的胆汁一定凝结成叫做“牛黄”的黄色粒状物或块状物了。他如果重新返回相声界,一定能够出现自己艺术上的突破。相声本生长在民间,你从民间来,手上沾着牛粪,身上一股牛奶气,别人笑话不要紧,那是生活的气息。听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相声,百姓不会吝啬自己的掌声。 我不愿评价牛群在蒙城的功过,如果有人对此感兴趣,可以打电话问问蒙城的老百姓。我想说的是,牛群脱离开熟悉的相声圈子,大有裨益。他不是跟着别人走,不是欢天喜地的与别人一起走,而是孑然一身地走向陌生的地域。在孤独的时候,牛群肯定有自己对艺术的思考。 当下的相声界,其病在太热闹、太爱扎堆儿,互相比着用刻薄的语言糟蹋自己的先人和侮辱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年轻女性。从面上看相声,题材狭窄,主题雷同,表述单调。著名评论家李新宇先生曾说:“不少人在感叹当代文学缺少大家,缺少巨人,缺少卓然独步之作。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我们的作家常常是一群群地蜂拥前进,缺少独到的东西,拉不开距离。这可能与相互之间的影响过多不无关系。一种新的主题出现了,大家蜂拥而上;一种新思路产生了,大家蜂拥而来……我们普遍的缺乏应有的自我强度,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追时尚,随大流。” 相声界比文学界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或者是没有对生活的独特思考,整天麻木着,自娱自乐着,互相吹捧着。马三立和侯宝林等生前都不敢自称大师。可是现在相声界里都成了大师级的人物,在舞台上耍上一段大师腔,就俨然真的成了大师。这是些什么玩意儿! 如果牛群是真正的艺术家,他应该敏感地意识到,相声病了,表现的症状是虚热、谵语、癫狂、神昏。这需要服“牛黄”来解决。 我盼着牛群的“牛黄”早早割出来,自己服一部分,剩下的让侯耀文、冯巩、李金斗、师胜杰,还有山东的那个“糖葫芦”,都服一点儿,让我们的相声多些过瘾的东西。 (2004年7月28日大众日报《小逄观星》专栏)
0 阅读:0

思聪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