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岿为自保不惜自称禽兽谄媚北周,其西梁灭亡后国君萧琮还曾拜相

史海撷英 2024-07-04 17:21:55

一般而言,亡国之君不会有好下场。即使侥幸得到赦免,诸如蜀汉后主刘禅、陈后主陈叔宝,也不过是笼中之鸟,只能靠装傻充愣度过余生。但凡事都有例外,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皇帝,他丢了基业,却保住了性命,后来还成为隋朝的宰相,此人就是西梁(也称后梁)的末代皇帝萧琮。

太清元年(547年)初,东魏权臣高欢去世。高欢临终之时,嘱咐儿子高澄,“侯景狡猾多计,反复难知,我死后,必不为汝用。”“至是,世子为神武书召景。景先与神武约:得书,书背微点,乃来。书至,无点,景不至。又闻神武疾,遂拥兵自固。神武谓世子曰:‘我虽疾,尔面更有余忧色,何也?’世子未对。又问曰:‘岂非忧侯景叛耶?’曰:‘然。’神武曰:‘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今四方未定,勿遽发哀。厍狄干鲜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并性遒直,终不负汝。可朱浑道元、刘丰生远来投我,必无异心。贺拔焉过儿朴实无罪过。潘乐本作道人,心和厚,汝兄弟当得其力。韩轨少戆,宜宽借之。彭乐心腹难得,宜防护之。少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与汝,宜深加殊礼,委以经略。’”

事后不出高欢所料,他前脚刚刚咽气,侯景就起兵叛乱。不过高澄早有准备,侯景叛乱不成气候,狼狈逃至南梁。

听说侯景要来,南梁大臣集体劝谏梁武帝萧衍不要收留。可梁武帝却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还是收留了这头白眼狼。之后没多久,高澄起兵南下,威胁南梁,要求交出侯景。梁武帝还没表态,侯景却慌了。“魏人入悬瓠,更求和亲,帝召公卿谋之。张绾、朱异咸请许之。景闻未之信,乃伪作邺人书,求以贞阳侯换景。帝将许之。舍人傅岐曰:‘侯景以穷归义,弃之不祥。且百战之余,宁肯束手受絷。’谢举、朱异曰:‘景奔败之将,一使之力耳。’帝从之,复书曰:‘贞阳旦至,侯景夕反。’景谓左右曰 :‘我知吴儿老公薄心肠。’”他知道回去肯定没好果子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发动叛乱,囚禁了梁武帝。并将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二长寿的“佛门皇帝”活活饿死。侯景害死梁武帝后,又陆续扶持了三个傀儡皇帝。

此前,萧氏一族统治江南近七十年,藩王遍地,民心依附,统治根基比较稳固。按理说,对付侯景这种外来户,应该易如反掌。但因为梁武帝打破了嫡长子继承制,引起萧氏诸王的集体不满,以致梁武帝被软禁期间,其第六子邵陵王萧纶、第七子湘东王萧绎、第八子武陵王萧纪,以及皇孙河东王萧誉、岳阳王萧詧,不仅没有起兵勤王,反而为了争夺帝位,自相残杀。

侯景

太清三年(549年),得知老爸饿死,萧绎连续发动攻伐,灭掉萧誉,迫使萧詧投靠西魏。这为后来西魏蚕食南梁领土埋下了祸根。次年,见萧氏诸王内讧不止,侯景派兵逆江而上,攻打萧绎的大本营荆州。萧绎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一番恶斗下来,大败亏输。

侯景之乱时,高澄的弟弟高洋篡位,建立北齐。梁军战斗力之虚弱,高洋看在眼中。于是趁着江南内乱,北齐侵吞了南梁在淮南的领土。

自古守江必守淮,萧绎见势不妙,立即调整部署,以王僧辩为大都督,统率王琳等将领征讨侯景。随后,王僧辩在陈霸先的协助下,大破侯景,陆续收复失地。

不过,就在萧绎旗开得胜之际,他的后援起火了。萧绎俨然一副领导做派,让割据益州的萧纪很是不满。便打算与萧绎两分天下。萧绎当然不可能同意,果断拒绝。兄弟二人就此决裂。

承圣元年(552年),侯景兵败被杀,萧绎于江陵称帝,是为梁世祖。萧纪得知萧绎称帝,也不含糊,亦在成都称帝。紧接着,兄弟两人关于谁才是正统,大打出手。一番厮杀后,萧绎不敌,也恳求宇文泰出兵协助自己。

宇文泰

另一边,萧詧投奔西魏后,力劝宇文泰出兵攻打萧绎。宇文泰考虑再三,决定让萧詧屯兵襄阳以北,趁机而动。现在机会来了,宇文泰遂出兵帮助萧绎攻灭萧纪。但宇文泰显然不可能白来,趁着萧纪兵败,西魏军独吞巴蜀。

见自己引狼入主,萧绎后悔也来不及了。虽说他此时已经自立为帝,可皇帝若是卖国求荣,也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心急之下,萧绎失去理智,写信臭骂宇文泰,要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南梁鼎盛时,碰上西魏尚且没有胜算。更何况现在还只剩下半壁江山?宇文泰见萧绎缺乏自知之明,遂出兵五万,攻克江陵(湖北江陵县),活捉了萧绎。

萧詧和萧绎有深仇大恨,听说死对头被擒,萧詧高兴坏了,便来魏军大营,亲手用土袋闷死了萧绎。“帝见执,如梁王萧詧营,甚见诘辱。他日,乃见魏仆射长孙俭,谲俭云:‘埋金千斤于城内,欲以相赠。’俭乃将帝入城,帝因述詧相辱状,谓俭曰:‘向聊相谲,欲言耳;岂有天子自埋金乎?’俭乃留帝于主衣库。十二月丙辰,徐世谱、任约退戍巴陵。辛未,魏人戕帝。”

绍泰元年(555年),宇文泰划“江陵一州之地”,册封萧詧为帝,打算以他为傀儡,扼守江陵。进可吞并江南,退亦可替自己挡住扬州之兵。这个小政权,史称“西梁”,又称“后梁”。

当时,西梁内部也是有明白人的。如萧詧的部将尹德毅就说:“臣闻人主之行,与匹夫不同。匹夫者,饰小行,竞小廉,以取名誉;人主者,定天下,安社稷,以成大功。今魏虏贪婪,罔顾吊伐之义,俘囚士庶,并充军实。然此等戚属,咸在江东。悠悠之人,可门到户说?既涂炭至此,咸谓殿下为之。殿下既杀人父兄,孤人子弟,人尽雠也,又谁与为国?但魏之精锐,尽萃于此,犒师之礼,非无故事。若殿下为设享会,固请于谨等为欢,彼无我虞,当相率而至,预伏武士,因而毙之。江陵百姓,抚而安之,文武官僚,随即铨授。魏人慑息,未敢送死;僧辩之徒,折简可致。然后朝服济江,入践皇极,缵尧复禹,万世一时。”“詧谓德毅曰:‘卿此策非不善也,然魏人待我甚厚,未可背德。若遽为卿计,则邓祁侯所谓人将不食吾余。’既而阖城长幼,被虏入关,又失襄阳之地。詧恨,乃曰:‘不用德毅之言,以至于是!’”

陈霸先‍

就在萧绎惨死,巴蜀、襄阳沦陷的同时,陈霸先和王僧辩也在江东明争暗斗。最终,王僧辩兵败被杀,陈霸先废黜傀儡小皇帝萧方智,建立陈朝。原隶属王僧辩的王琳等人则因不愿归附陈霸先,投靠了西魏,后又投靠北齐。

如果没有陈霸先,萧詧建立的傀儡政权显然没有存在的意义。但陈霸先称帝,西梁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什么价值呢?除了扼守荆州的地缘价值,就是标示“正统”的价值。

虽然陈霸先的江山是自己凭本事打下来的,可他毕竟是梁朝旧臣。而萧詧虽是引狼入室,可他的父亲萧统毕竟是梁武帝长子,根正苗红。论实力,萧詧和陈霸先固然不对等。但论正统性,萧詧要强于陈霸先。所以北周取代西魏后,历代北周皇帝出于萧詧的统战价值,都支持他。

面对北周干涉江南的“内政问题”,陈霸先非常不满。以他的脾气,灭掉萧詧,统一江南,这都是称帝之后必须要做的善后工作。可惜就在陈霸先筹划西征时,他突然驾崩了。

得知陈霸先病崩,萧詧狂喜,自认为反击时机已到!当然,他一个光杆司令,想掺和也没实力。真正出兵的是北齐和北周。

南北朝后期形势图

天嘉元年(560年),王琳在北齐的支持下,进犯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为了保住江东,刚继位的陈文帝陈蒨被迫从西线调集兵力,全力迎战。而就在陈军与王琳和北齐军大战时,北周突然袭击,拿下了云贵地区。这件事说明,经过萧氏一帮败家玩意数年的内耗,南方政权衰落明显,已经丧失了双线作战的能力。

此后几年,北齐连续搞事,陈文帝一面整军备战;一面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南陈无力西进,江陵无战事,萧詧可以安稳地做他的附庸皇帝。但曾经偌大的帝国,却因为一己之私,缩水到如今巴掌大点地盘,“又见邑居残毁,干戈日用,耻其威略不振,常怀忧愤,乃著《愍时赋》,以见志焉。居常怏怏,每诵‘老马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未尝不盱衡扼腕叹吒者久之。遂以忧愤发背而死。”

天嘉三年(562年),当了八年傀儡的萧詧一命呜呼,太子萧岿即位,是为梁明帝。

萧岿登基没几年,陈文帝驾崩,南陈陷入内乱。西梁趁机搞事,惹怒了陈宣帝陈顼。一个小小的附庸国居然也敢捋虎须,于是从光大元年(567年)开始,陈军针对西梁发动了连绵不断的攻势。西梁基本没有所谓的战略腹地,如果江陵被攻克,国家就没了。基于现实情况,南陈叛将华皎便向北周提议,请赐江陵附近基州(今湖北荆门)、平州(今湖北当阳)、鄀州(今湖北钟祥)三州给后梁,以增加江陵城的防御纵深。“初,华皎、戴僧朔从卫公直与陈人战败,率其麾下数百人归于岿。岿以皎为司空,封江夏郡公;僧朔为车骑将军,封吴兴县侯。岿之十年,皎将来朝,至襄阳,请卫公直曰:‘梁主既失江南诸郡,人少国贫,朝廷兴亡继绝,理宜资赡。岂使齐桓、楚庄独擅救卫复陈之美?望借数州,以裨梁国。’直然之,乃遣使言状。帝许之,诏以基、平、鄀三州归之于岿。”此时,北周正与北齐大战,确实抽不出多少兵力对付南陈。于是,北周朝廷便“大方”地把这三州割于西梁。

之后几年,北周与北齐的战争仍在继续,南陈也调整战略方向,将主要兵力用于进攻淮南。

当大国的视线移走后,饱受战乱的江陵附近也终于迎来了短暂和平。

萧岿

太建九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萧岿深知一旦平衡被打破,北周迟早要吞了西梁。为了保住基业,他亲自到邺城向周武帝宇文邕朝贺。

周武帝对这个附庸国向来不放在眼里。所以萧岿此次前来,他虽然以国君之礼待之,但起初并不怎么看重。“及高祖平齐,岿朝于邺。高祖虽以礼接之,然未之重也。岿知之,后因宴承间,乃陈其父荷太祖拯救之恩,并叙二国艰虞,唇齿掎角之事。词理辩畅,因涕泗交流。高祖亦为之歔欷。自是大加赏异,礼遇日隆。后高祖复与之宴,齐氏故臣吒列长义亦预焉。高祖指谓岿曰:‘是登陴骂朕者也。’岿曰:‘长义未能辅桀,翻敢吠尧。’高祖大笑。及酒酣,高祖又命琵琶自弹之。仍谓岿曰:‘当为梁主尽欢。’岿乃起,请舞。高祖曰:‘梁主乃能为朕舞乎?’岿曰:‘陛下既亲抚五弦,臣何敢不同百兽。’高祖大悦,赐杂缯万段、良马数十匹,并赐齐后主妓妾,及常所乘五百里骏马以遗之。”

萧岿很清楚自己的面子不值钱,能维持西梁国祚才是大事。常言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萧岿如此卖力地拍彩虹屁,周武帝大悦,遂收起轻蔑之意。

太建十年(578年),周武帝在北征突厥途中病倒,不久病崩。两年后,其子周宣帝宇文赟又暴崩。主少国疑之际,外戚杨坚攫夺实权。引起北周各地握有兵权的总管纷纷起兵讨伐。这场叛乱史称“三总管之乱”或“三方之乱”。

见北周陷入内战,西梁群臣纷纷建议萧岿乘势起兵。萧岿思量再三,选择观望。这无疑是个明智之举。“三总管之乱”虽然声势浩大,但很快就被平定。如果萧岿起兵附和,杨坚收拾了叛军,肯定就会顺势灭了西梁。而萧岿明智的选择,也让西梁又苟活了几年。

杨坚‍

太建十三年(581年),杨坚篡周建隋后,隋朝与西梁维持了良好的宗藩关系,萧岿之女还被杨坚纳为儿媳,即后来的隋炀帝杨广的萧皇后。

至德三年(585年),在位23年的萧岿驾崩,其子萧琮即位。这时候,隋朝已经收拾了北面的突厥。对峙了一百多年的南北朝,也因为隋朝对陈朝的压倒性优势,即将落幕。既然天下即将一统,南北之间自然也不需要再维持一个缓冲政权了。

祯明元年(587年),在隋文帝杨坚的授意下,萧琮率朝臣二百余人来到长安。“后二岁,上征琮入朝,率其臣下二百余人朝于京师,江陵父老莫不陨涕相谓曰:‘吾君其不反矣!’上以琮来朝,遣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之。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引陈人至城下,虏居民而叛,于是废梁国。上遣左仆射高颎安集之,曲赦江陵死罪,给民复十年。梁二主各给守墓十户。拜琮为柱国,赐爵莒国公。”至此,立国33年的西梁小朝廷,终于和平地走完它的历程。

不过,虽然祖宗基业没了。但萧氏一族在南方仍有很大影响力。为了稳定江南人心,杨坚对萧琮极尽优待。

同样受到优待的还有陈后主陈叔宝。隋朝灭陈后,这位史上著名昏君也不知道是真的没心没肺,还是演技太好,时常摆出一副混吃等死的摸样,让杨坚对他非常放心,因此得到优待。当然与萧琮相比,陈叔宝的待遇还是差点意思。萧琮入隋后,被封为柱国,赐爵莒国公。

由于隋炀帝杨广和萧皇后的感情非常和睦,其子嗣也全部出自萧皇后。正所谓爱屋及乌,杨广对萧琮也高看一眼。

萧琮

杨广登基不久,萧琮靠着萧皇后的关系,出任内史令。隋朝的内史令是内史省的长官,相当于宰相。此前杨广就做过内史令,位高权重。

值得注意的是,杨广高抬大舅哥,也有权力制衡的意思。隋炀帝大业初期的六个宰相:尚书令杨素、尚书右仆射苏威、内史令杨约、内史令萧琮、门下纳言杨文思、门下纳言杨达。有三人出自杨素家族。杨广让萧琮出任内史令,就是想利用其外戚身份,制衡关陇集团和杨素集团。但萧琮并不想蹚浑水。他的策略是不问政事,整日在家饮酒作乐。

见萧琮明哲保身,杨广让杨约带话,要求萧琮为君分忧。“内史令杨约与琮同列,帝令约宣旨诫励,约复以私情喻之。琮答曰:‘琮若复事事,则何异于公哉!’约笑而退。”于是,杨广后来又提拔了大量萧氏族人。史称“诸萧昆弟布列朝廷”。

可好景不长,大业三年(607年),萧琮的好朋友贺若弼因私下议论杨广铺张浪费,被人检举揭发。杨广认为贺若弼诽谤朝政,下旨将其诛杀。“琮虽羁旅,见北间豪贵,无所降下。尝与贺若弼深相友善,弼既被诛,复有童谣曰:‘萧萧亦复起。’帝由是忌之,遂废于家,未几而卒。赠左光禄大夫。”

纵观萧琮的一生,他的身份标签不少,既是亡国之君,又兰陵萧氏的领袖,还是与隋朝皇室联姻的外戚。这些标签让他受益良多,但同时也让他备受猜忌。估计也是因为知道水太深,风太大,自己把握不住。萧琮才会明哲保身。

隋末群雄割据图

事实上,杨广对萧氏的猜忌并非杞人忧天。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萧琮的侄子萧铣在江陵自称梁帝,地盘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距汉水,拥兵四十万。萧铣得势后,追谥萧琮为孝靖皇帝。

不过,上天显然更眷顾李唐。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李渊令李靖、李孝恭征讨江陵。萧铣兵败被擒,后被李渊下诏斩于都市。萧铣之死也为兰陵萧氏在南方的统治彻底划上了句号。

1 阅读:131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