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蒋介石退守台湾的高人是谁?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的人又是谁?

宏阿易聊影娱 2024-03-09 22:34:35

在解放战争之后,战败的蒋介石带领着国民党残部逃往台湾,导致台湾至今无法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是说当初蒋介石兵败之后第一逃亡目的地并不是台湾。那么,究竟是谁指挥蒋介石逃往台湾的呢?

而且,当初也有人建议毛主席先夺台湾,最后又为何被搁置了呢?这个人又是谁呢?

该向哪逃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不顾民族团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反对,悍然发动内战。

战争初期,蒋介石意气风发,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国民党军队越来越抵挡不住共产党正义之师的进攻,甚至就连蒋介石引以为傲的几支嫡系部队也是十不存一。

眼看着自己即将失败,蒋介石望着自己那豪华的住处,心中满是不甘。很快心中一个想法便滋生起来:“我要先保存力量,选择一个地方退守,待到时机成熟,再发起反攻。”

蒋介石越想便越对自己这个计划感到满意,甚至就连身边的人也为其分析起来:

“共产党信奉马克思主义,建国以后肯定是和苏联一样的共产主义政权。而和苏联对立的美国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苏联阵营再添一员大将,肯定要对共产党政权处处使绊子,届时共产党肯定自顾不暇,我们就有足够时间发展经济,反攻大陆。”

眼看计划可行,蒋介石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诸多爱将和谋士统统叫来,共同商讨自己的退守计划。

很快他们便遇到了难题,究竟要退到哪里呢?

这个地方既不能太远,否则就会丧失和内地的联系,无法有效反攻;也不能离得太近,否则就会遭到共产党的进攻。

该向哪逃一时之间成为蒋介石计划中最大的难点,迟迟无法突破。

就选台湾

面对该逃到哪里的难题,在蒋介石的谋士们的讨论下,很快就敲定了三个方案:

其一,自然就是选择抗日战争时的“陪都”重庆,在其周边的川渝一带,就地坚守。

其二,是云南,海南岛一带。

其三,便是台湾。

这三个方案各有各的优缺点,各个方案的支持者各说各的理一时之间难以定夺。

就在这时一个坚定的声音打破喧闹:“就选台湾!”发出这个声音的正是蒋介石的爱将:张其昀。

严格上来讲,张其昀并不是一个军事家,而是一名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中华民国史纲》,《中国地理学研究》两书都是由他所编撰的。

虽然张若昀本职并不是军事和政治,但由于他的眼界异常宽广,政治格局也相当敏锐,蒋介石可谓是对他言听计从。

即便蒋介石非常相信他,但事关重大,蒋介石还是发问道:“不知道张君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

眼看众人的目光都在自己身上,张其昀不急不缓张嘴道:“选择台湾有着三大优势,有着三大优势傍身,我们可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点,台湾位于东南,与大陆之间相隔有一个长达400公里的台湾海峡,此为天堑。共产党军队装备落后,根本没有成编制的海军和空军,想要进攻根本是难如登天。

第二点,台湾地处热带,一年四季皆可种植农作物,粮食产量丰富,即便是带着众多人员和作战队伍前去也完全可以保障日常供应,适合休养生息,伺机反攻大陆。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台湾被日本占领长达五十年,刚刚回归,对我们国民党政府十分认可。不仅如此,因为日本的占领,台湾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工业体系也是十分齐全,可以快速恢复经济。

“有此三点优势在手,我们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讲完自己的见解,张其昀便将目光投向蒋介石。

蒋介石眉头紧锁,似乎是在思考可行性。

眼看蒋介石迟迟未定,张其昀又开口说道:“台湾岛距离日本较近,也更加有利于我们接收美国的援助。”

终于蒋介石下定决定,大手一挥:“就退守台湾!”

其实导致蒋介石最终选择台湾作为退守之地,并不仅仅是因为张其昀的三点优势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

1945年日本战败后,一直被日本占领的台湾岛也终于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而1946年正值台湾回归一周年之际,宋美龄前往台湾“视察”。返回大陆之后,宋美龄便不止一次向蒋介石描绘台湾的发展情况,叙述台湾的美好。

听着妻子的枕边风,蒋介石心生向往,再加上自己爱将的分析,蒋介石最终决定退守台湾。

其实退守台湾也有很大的弊端,张其昀和宋美龄却只字未提。台湾作为一个岛,虽然有着台湾海峡作为天险,但一旦与大陆失去联系,便会成为一个孤岛。

由于中国大陆面积辽阔,凭借庞大的体量,经济上很快便能超过台湾,一旦经济被赶超,那么蒋介石反攻的美梦就将是天方夜谭。

这一点蒋介石能看不出来吗?

其实蒋介石心知肚明,但他也没办法。

如果想要退守重庆,必须要从南京迁都到重庆,而那么多物资走陆上的话,消耗太大,得不偿失。

只有沿长江走水路,但当时由于解放军已经开始渡江作战了,长江已经被解放军控制,水路也走不通。

正当蒋介石考虑是否退守云南时,时任的“云南王”卢汉,响应了解放军的号召,在云南发动起义,成功解放了云南。这将蒋介石的第二条路也给堵死了。

无可奈何之下,即便知道退守台湾有着很大的弊端,蒋介石也不得不选择退守台湾。也正是这个决定,直接酿成了到现在都无法解决的台湾问题。

黑暗中的讯息

就在国民党紧锣密鼓筹备逃往台湾的同时,我们共产党的军队也在积极地解放着长江以南的地区。

就在毛主席感慨战争终于要结束,中国要迈向和平的时候,却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

信中明确说出:

“国民党的败退已成必然,以蒋介石的性子肯定会选择退守某地,而作为拥有着台湾海峡这样天堑的台湾岛,再加上海空军的绝对优势。 一定会成为蒋介石的首选。

一旦国民党在台湾稳定下来,站稳脚跟。届时,解放台湾就会变得异常棘手,甚至可能会很长时间都无法解放台湾。

建议毛主席当机立断,抢占先机,先国民党一步占领台湾,这样就可以截断国民党的退路,将国民党之反动派一网打尽,彻底解放全中国。”

而送出这份信件的正是国民党的将领杨杰。

杨杰是一名军人,在抗日战争当中,率领着军队英勇抗击日寇,取得了赫赫战功。同时,杨杰也是一名爱国的将领,他一直渴求着中国的和平,曾不止一次的呼吁停止战争,走向和平。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追求,他一直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但杨杰是国民党的元老,更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卓著的功勋,蒋介石无法随意动他。

即便知道到蒋介石如此痛恨自己 ,杨杰将军仍然不改初衷,不断游说自己身边的人,让他们及时悬崖勒马,迷途知返。

后来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反对,掀起内战。这让本就爱好和平的杨杰将军两人的矛盾达到了顶峰。

战争期间,杨杰将军不仅拒绝蒋介石的号召,还大力支持爱国人士的停战行动,公开叫板蒋介石。

现在蒋介石竟妄想退守台湾来造成中国分裂,杨杰终于忍无可忍,以黑暗的身份写下这象征着光明的信件,希望毛主席能够阻止蒋介石分裂中国的行径。

毛主席拿到信件后,很快心中便有了定夺:“这确实是一步好棋啊,虽然弊端很多,但的确真的切实有效啊!”

这封信件切中毛主席心中的担忧,毛主席对此异常重视,很快便起草了两份绝密的文件。

这两份文件详细讲述了解放台湾的策略,并让人将这两份文件加急送到了正在前线作战的粟裕手上。

粟裕收到文件之后,深知自己任务的重要性,任务完成与否将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国的走向。

粟裕不敢怠慢,第一时间便马不停蹄赶往东南沿海,组织人员开始进行调查,寻找作战的有利条件。

但沿海的气候环境并不适合我军作战,再加上我军并没有成建制的海军和空军,凭借我们的小船在海上根本无法和国民党的坚船利炮抗衡。

而且,海上不同于陆地,海上视野十分开阔,一片平坦,再加上我军船只性能较差,行进缓慢。一旦遇上国民党的飞机,我们的战士根本无处躲藏。

粟裕将真实情况转达给毛主席,毛主席无可奈何,率先抢占台湾的计划只能被迫搁置下来。

在中央与毛主席的商议之下,决定先将矛头对向距离大陆较近的海南岛上,并将解放台湾的计划推迟到1949年。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真的十分可惜,当时如果我军有能力抢先占领台湾,那么没有退路的蒋介石就会成为瓮中之鳖无处可去,只能落得被我军消灭的下场,也就没有现在的台湾问题。

英雄的落幕

那边确定了要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也丝毫没有闲着。他在国民党还能控制的区域内大肆搜刮黄金和财宝,还有一些名胜古迹里的历史文物也是能拿就拿走。并且将这些东西先一步秘密送往台湾。

甚至就连当时社会上的一些名人也是能带走的就带走,不能带走的,就找个地方秘密处决,手段可谓是残忍至极。

这些强盗行径自然引起了本来就对蒋介石不对付的杨杰将军的不满,杨杰多次发表声明,谴责蒋介石的行为,称其为强盗。并宣称:“这世道太黑暗,不打灯笼无法看到前路啊!”

面对这个与自己针锋相对的人,蒋介石本来就留了一个心眼,在他的有意调查之下,发现了杨杰将军的告密行为。

得知真相的蒋介石十分愤怒,当即便将时任中华民国保密局局长的毛人凤叫到身边,吩咐道:“我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不能让他继续活在这个世上!”

说完,便将刺杀杨杰的文件重重摔在桌子之上,随后便立刻启程逃往台湾。

毛人凤拿起桌上的文件并表示:“定不辱校长使命!”随后便开始安排特务追杀杨杰。

杨杰能够当上国民党的将军,自然不是什么庸碌之辈。他提前得知了蒋介石要刺杀自己的消息,马上便开始了逃亡。

毛主席在得知杨杰将军被追杀后表示,共产党愿意保护他,并邀请杨杰前往北京。

但在杨杰逃到香港,即将得到解放军的帮助之时,却被国民党特务抢先一步找到,并在大街之上抢先一步将其杀害。

这位为国民党奋战一生的将军,最终却死在了自己人手上。爱好和平的他,至死也没有看到和平的中国。

这样一名为祖国统一而铤而走险的伟大的英雄,就这样草草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令人十分惋惜。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53

宏阿易聊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