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牡丹亭》都是伤心人!他一生未娶却独钟情于红楼牡丹

耕其田 2024-01-06 09:42:28

四百年前,汤显祖《牡丹亭》刊印面世,惊才绝艳。有人记载当时人们争相购买、传阅的盛况:“《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而这样的名场面,在一百年后,再次出现。

三百年前,《红楼梦》一经问世,人们争相传抄,它轻松夺了《三国》的席位,在“四大奇书”中独领风骚。

《牡丹亭》是情之至也,它也是曹雪芹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处处伏笔,笔笔暗线,穿越时空与《牡丹亭》遥相呼应,珠联璧合。

三百年后,台湾作家白先勇,公演昆曲《牡丹亭》,开堂细读《红楼梦》,皆让人荡气回肠,激起一串串凄美的惊梦,随后便在全世界华人圈荡漾开来。

一、《牡丹亭》:杜丽娘还魂情之至

少女杜丽娘游园,在一场春梦中与书生柳梦梅欢会,遂害相思病而亡。后来,柳梦梅拾得杜丽娘画像,人鬼相恋,杜丽娘还魂而生。

这个故事至真至情,为爱死为爱生,穿越生死,让人惊叹!

16岁的杜丽娘初次游园,轻启朱唇,愀然咽切,如清泉出幽涧,清弦泠泠泛起闺中女儿怀春的愁绪。

她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杜丽娘一场春梦,邂逅书生柳梦梅,“小生那一出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

美人眉目流眄,转而含笑低垂粉面,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她兰花指轻拢曼捻,水袖却欲迎还拒,心如蝴蝶的触须一般在轻轻地颤呀颤。

谁教我是这样的我,谁教你是这样的你,我们在刹那间相顾错愕。

“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

这一刻是一眼万年,是前世的命中注定。

这目光痴缠,便让人惊了心,动了魄,失了魂!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柳梦梅折柳半枝请杜丽娘题诗,锦绣的才子,绝色的佳人,一个是惨绿少年,一个是绮年玉貌,明珠美玉,道不尽几多风流。

“小姐,咱爱杀你哩!”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撩得杜丽娘春心飞悬,魂儿颤。

在湖山石边,牡丹亭畔,芍药芽浅,月色溶溶,花影摇曳。在天地之间,梦魂儿厮缠。人间风月,缱绻旖旎。

事如春梦了无痕,寻来寻去,都不见了。

杜丽娘好不伤心,要见那书生柳梦梅,可惟一的亮光乍现,转瞬又坠入至暗。

杜丽娘有许多娇,许多韵,许多情。不知为谁颦,为谁瘦,为谁疼?

她珮冷魂销,相思病起,心如死灰,便生出死后葬在梅树下之意。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杜丽娘后悔没有给柳梦梅题诗。

恨西风,一霎无端碎绿摧红。恨匆匆,风剪了玉芙蓉。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杜丽娘慕色而亡。

西蜀杜丽娘之美貌藏在太湖石底。后来,柳梦梅拾得此画,人鬼缠绵,杜丽娘倩女还魂。

“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杜丽娘与柳梦梅人鬼相恋,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情之至也!

谁料在一百年后,也有一位少女林黛玉,今生为报前世灌溉之恩,一生还泪,直至泪尽而亡。

二、《红楼梦》:林黛玉还泪情之极

宝钗私下提醒黛玉说了《牡丹亭》的句子,探春也说“况且又并不是看了《牡丹亭》的词曲”,连丫环斗草时也会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可见,大观园众儿女对它的喜爱。

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赤霞宫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的灌溉之缘,一瓢即三千。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贾宝玉初见袅袅婷婷的林黛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

两人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黛玉亲自为宝玉戴斗笠,用手轻轻笼住束发冠儿,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把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端详了一会,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

黛玉看见宝玉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块血迹,便欠身凑近前来,以手抚之细看。只怕是才刚替她们淘澄胭脂膏子溅上了一点儿。黛玉便用自己的绢子替他擦了。

春三月,宝玉、黛玉两人在落红成阵的桃树下共读了《西厢记》,宝玉自比“多愁多病的身”,黛玉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西厢记》下文有“我情引眉梢,心绪他知道。他愁种心苗,情思我猜着”。

黛玉回房,听见女孩子演习戏文,“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不觉点头自叹。

“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觉心动神摇。

“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黛玉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宝玉似张生情引眉梢,黛玉如莺莺愁种心苗。

在这一刻,《牡丹亭》的杜丽娘和《红楼梦》的林黛玉合而为一。天下女子有情,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

林黛玉和杜丽娘两个少女一样貌美。

“谁知西蜀杜丽娘有如此之美貌乎!”、“颦儿才貌世应稀”。

杜丽娘春山眉黛,秋波流转,笑生两靥,又似被春愁,捻青梅淡立东风,俨然若飞仙。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杜丽娘与柳梦梅一梦倾心,贾宝玉对林黛玉一见惊心,为她摔命根子“通灵宝玉”。

杜丽娘不知为谁颦,为谁瘦,为谁疼?为水中月,为镜中花,为乌何有的折柳情人。

林黛玉“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只为贾宝玉一人还泪。

杜丽娘相思病起,行也相思,坐也相思。朝也相思,暮也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宝玉让晴雯给黛玉送旧绢子,黛玉一时五内沸然,余意缠绵,揽镜自照,只见腮上通红,真合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起。

黛玉除了先天不足之症,她的病还是相思病,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最终,杜丽娘自忖见不到最后一抹月色,残生今夜休。冷雨幽窗灯不红,因单相思慕色而亡。

绛珠仙草林黛玉泪珠儿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直到一句话,一点泪也没有了,魂归离恨天。

春香叫小姐,一声小姐多少情,一声小姐魂欲断,一声小姐珠泪堕。

宝玉祭女儿,黄土陇中,女儿命薄!斑斑泪血洒向西风;默默衷情诉诸冷月。

曹雪芹以情眼看世界,《红楼梦》是情之极也。

三、白先勇:爱红楼牡丹情已痴

人间自是有情痴,三百年后,2004年,67岁的白先勇携青春版《牡丹亭》首演,再次惊艳了世人。

白先勇是国民党上将白崇禧将军之后,他却不爱戎马,选择了文学。

有人说“他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他回忆少年时在上海听梅兰芳的《游园惊梦》,那时并不懂戏,可是《游园》中《皂罗袍》那一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曲调,却深深印在他的记忆中,以至许多年后,一听到这段音乐的笙箫管笛悠然扬起,就不禁怦然心动。

如今大半个世纪过去,台下人已是曲中人。

1966年,28岁的他便写下《游园惊梦》,借唱昆曲《游园惊梦》的主人公钱夫人嗓子哑了,暗示最美最雅致的昆曲命运——那就哑掉了。

这一年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

“把那千年古佛一个榔头捶下去捶碎了”

昆曲是明清时候最了不得的成就之一,在明朝万历以后的江南,过中秋节的第一乐事,不是把酒赏月、分吃月饼,而是上万人聚集到苏州,到虎丘山上,一起合唱昆曲。这个场面,可以想象一下。

那时候白先勇以为昆曲再也回不来了!白先勇为昆曲作了一支挽歌。

他借梅兰芳的一个唱碟,听《游园惊梦》,这篇文章前后写了五遍,用了半年。

1983年,46岁的白先勇写下带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孽子》,是他对同性爱情独特深刻的解读。

“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

这个议题,在当时的时代,还是个社会禁忌。

他说“我作为一个文学家,我写的是人性,既然写了就什么都可以讲。”

“我写作,因为我希望把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转换成文字”。

白先勇是孤勇者,悲天悯人,大庇天下无依之人。

1999年,62岁的白先勇提笔写下一篇《树犹如此》,讲述他与爱人王国祥三十八年风风雨雨、死生契阔的故事。此时,距离王国祥去世已经7年。

白先勇与王国祥从十七岁结识,但王国祥不幸患了一种极为罕有的血液病。

白先勇辗转美国、台湾、大陆,行程几十万里,遍寻西医、中医,连气功、土方法都要用上为王国祥治病,与死神搏斗。

“当时如果有人告诉我喜马拉雅山顶上有神医,我也会攀爬上去乞求仙丹的。”

有一次在王国祥送白先勇回返,白先勇在车中反光镜里,瞥见王国祥孤立的身影,满头萧萧,他将车子拉到高速公路一旁,伏在方向盘上,不禁失声大恸。

可是最后他们全力以赴,却一败涂地。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只留下白先勇一个人心中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白先勇将一腔深情倾注于昆曲《牡丹亭》、《红楼梦》。

他发下大愿,要做中华民族文化的“文艺复兴”。

白先勇在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红楼梦》二十多年。

他听说大学生不读红楼,说“那还了得?兹事体大!”

2014年,77岁的他屹立在讲坛前,在台湾大学一往情深讲述《红楼梦》,风雨无阻,一连三个学期。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在江西临川玉茗堂,汤显祖作《牡丹亭》,“二十年来才一梦,牡丹相向后堂中”。

在北京西山悼红轩,曹雪芹作《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一曲绝美的《牡丹亭》,让人越看越爱,读之余香满口。

这支繁华绮梦,穿越四百年的浩浩流水,拂过须臾变幻的流云,跨过时间、空间、生死的距离,至今摇曳在你我的心旌。

今天,三百年后的朱颜绿鬓,谁的青春不是一曲《牡丹亭》?谁的人生不是一场《红楼梦》?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