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降薪背后折射出的深层次社会问题

樊稠我见 2024-07-11 18:15:37

近日,随着中金公司女员工事件发生后,有关该公司降薪的新闻成为市场热议话题,作为金融业标杆企业的中金公司,其员工的月薪已从16万骤降至3.5万。据wind数据显示,曾经高居工资榜首的券商"一哥"——中金公司,如今年薪已不足80万。人均百万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此外,金融圈退薪传闻不断。6月有市场消息称,某央企要求旗下公募基金公司在6月底至8月中退回2023年发放的超过290万元的资金,且不区分奖金归属期、是否属于往年递延。7月初,有市场消息称,某国有大行总行将降薪10%,还有多个关于“退薪贷”的截图在网络流传。

数据显示,曾经作为高薪代表的银行,薪酬增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第一财经此前报道,Choice数据显示,按照员工人均薪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员工人数+期末员工人数)/2)计算(下同),40余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0家银行2023年人均薪酬同比下降,降幅在0.02%~14.36%。其中,有7家银行已连续两年出现人均薪酬下滑。

不仅如此,银行“反向讨薪”的力度不断加码,规模攀升至历史新高。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渤海银行、哈尔滨银行、天津银行等11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详细公布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累计“反向讨薪”金额近亿元。“反向讨薪”总金额最高的是招商银行,2023年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4329万元,涉及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4415人。

不少银行“反向讨薪”金额亦有明显增长。例如,渤海银行2023年追索扣回绩效薪酬2344万元,较2022年的1760万元增约584万元;东莞农商行2023年绩效薪酬因故扣回金额合计172.8万元,较2022年的66万元增长1.6倍。

2023年上市银行中有20家的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滑;在上市券商概念板块中,有29家的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滑。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应付职工薪酬波动不大,应付职工薪资合计4218亿元,去年同期应付职工薪资约为3935.34亿元。

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165人,涉及9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系近9年来同期最高水平,离任名单中还有不少有影响力的公募“老将”。万得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3年同期,离任基金经理数量分别为72人、81人、84人、116人、127人、141人、136人、144人。

不过,与银行相比,券商、创投等领域近年降薪则显得更为明显。2023年,在券商概念板块的57家公司中,共有29家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滑,占比过半。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是中金公司。根据Choice数据,该公司员工人均薪酬从2021年的116.42万元下降为2023年的70.04万元。此外,还有5家公司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下滑超5万元。

今年一季度,券商员工整体薪酬水平进一步下滑。根据Choice数据,券商板块的50多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合计应付职工薪酬120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88亿元下滑约13.32%。

如今降薪潮已蔓延至创投圈。“募投管退”等环节承压的中国PE/VC从业者,在金融行业降薪潮中备受打击。近日,北京基金业协会编制的《PE/VC机构薪酬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3年创投行业降薪趋势延续,整体年薪水平较2022年下降20%~40%。

具体来看,一线投资机构的基础薪资维持不变,但受大环境影响也无法避免投资节奏和出手频率的下降,不同行业组的年终奖下降可达10%~50%。国企央企背景的投资机构降薪程度,视政策监管要求而受到不同影响,但国资背景机构薪酬体系中的递延机制已全面实施。市场化机构则会用整体部门裁撤、降薪、降低员工福利等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

引发此轮金融业降息潮的原因

一、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中国股市长期低迷、跌跌不休、股灾频发的奇葩走势,直接影响了银行和券商的业绩和收入。

银行降薪的主要原因,1、银行业绩不景气,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存贷利差,由于净息差收入持续降低,导致银行整体盈利能力下降;2、为防范风险,薪酬逐渐递延化,以避免因短期激励导致的冒险行为和不当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当期收入。

3、国家多次强调要破除“金融精英论”,纠正对金融行业精英队过度崇拜和高薪待遇的错误观念,数学更加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

二、金融系统监管趋严

为防范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券商的监管力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模式。

三、业绩下滑,行业竞争加剧

今年以来,头部银行业绩下滑明显。在上市银行中,一季度,营业收入在千亿元规模以上的只有4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均为国有银行。这4家国有银行的营收规模、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截至一季度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98亿元、1860亿元、1608亿元、2009亿元,同比下降3.41%、1.76%、3.01%、2.96%。利息净收入为1614亿元、1445亿元、1127亿元、1497亿元,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除了国有大行,行业整体业绩状况也持续承压。在40余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银行的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家银行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中泰证券研报统计显示,2024年一季度,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0.6%。

上市券商的情况也类似,一季度营业收入普遍下滑。根据Choice数据,在券商概念板块的57家公司中,有47家营业收入出现下滑,占比超80%。其中,有14家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30%。净利润数据上,在上述57家公司中,有51家公司的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净利润降幅在30%以上的公司达到29家,远超往年水平。

实际上,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券商的崛起,传统券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来保持竞争力。

四、 业务结构调整

券商正在从传统的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综合性业务转型,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阵痛。

五、金融行业人才需求供过于求

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人才供给持续增加,而需求相对饱和,因此导致薪资水平回落。

笔者认为,此轮看起来与宏观经济不景气相关的金融圈降息潮,实际上背后却折射出中国经济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

即便降薪后,券商员工的收入仍远高于普通工人,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质疑。有人指出:"人家一个月降的工资都比很多人一年挣得多,啥也别说了,好好学习吧。"这种无奈的语气背后,是对教育改变命运的希冀。

从表面看,即便在薪酬缩减后,中金员工月薪仍达3.5万元,这在许多人眼中依然是令人羡慕的收入水平。一方面显示出中国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数字的背后是过去四年间,金融行业薪酬累计下滑近65%的残酷现实。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数字游戏,它触及的是行业生态的敏感神经,映射出金融领域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压缩以及宏观经济波动对行业薪酬体系的直接影响。

二、金融业创造的价值与回报是否成正比?

中金女员工事件在网上曝光后,迅速引发热议,有网友提出,"何德何能拿那么多,创造了什么价值",这反映出人们对高薪酬是否与实际贡献相匹配的疑问。即便降薪后,券商员工的收入仍远高于普通工人,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质疑。

三、有可能会影响人们今后的就业选择

金融业降薪潮打破了高薪行业的神话,就此可能影响年轻人今后的职业选择,促使更多人转向其他高收入行业,更加关注个人兴趣和社会价值。

四、降低社会流动性,减少低收入人群进入

高收入行业的工资下降,可能会减少低收入阶层向上跃升的机会,从而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

五、加剧了当下社会消费降级的趋势,影响中国经济内循环和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降薪导致高收入群体收入下降,必然会影响高端消费市场,进而影响到中国经济内循环,并进一步阻碍消费升级、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总之,降薪反映出中国金融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中国股市现在已成为令人头痛的、阻碍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可谓任重道远。事实证明,中国想要成为金融强国,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目前的改革,只能说是万里长征才迈开了第一步。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0 阅读:0

樊稠我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