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一统天下的地缘优势和后发优势

旧时堂前 2024-04-13 19:46:05

一、统一曙光出现

公元前635年,当在外漂泊19年的晋文公重耳在秦穆公的护送下返回晋国时,正踌躇满志的开启晋国霸业,此时的春秋时代,晋、楚、齐、秦四强争霸格局已经形成,站在上帝视角,不会有人想到此时的华夏大地虽然处于春秋时代,但数百年后统一天下的竞争格局就此奠定,此后的战国时代七国之间的兼并战,除了几乎没有存在感的燕国,其余六国均脱胎于春秋四强。但当秦军一次又一次被风光无限的晋国阻挡在崤山以西时,谁也不会想到四百多年后统一天下的胜利者是秦国。那么既然上一篇文章提到商鞅变法与六国其他的变法并无本质区别,那么秦大出于天下,超越六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二、突破地缘锁链

当秦穆公听从百里奚的建议,灭国十二称霸西戎时,八百里关中为秦所据有,而正当秦国正雄心勃勃的开始东进中原参与春秋争霸时,秦国无奈的发现,此时的晋国早已占据今天山西全部,河南和河北的一部分,正好处于今天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处,如同锁链一般死死阻挡着秦国。

春期四强格局

晋国压制秦国东出

公元前403年,随着韩,赵,魏三家大夫获得周王室的认可,正式获封诸侯,封锁秦国长达两百多年的地缘锁链开始松动,原本铁板一块的山西地区由韩、赵、魏三家分据,但依靠人口稠密,物资丰富的河南,河北地区,三晋在一段时期的联合行动一度把秦国死死压制在关中平原无法自拔。但是,一分为三的三晋毕竟无法一直保持着合作,随着魏国魏文侯的去世,接国晋国衣钵的魏国逐渐无法束缚住秦国的攻势,随着魏国与齐国争霸战的失败,魏国对东西两线作战越来越力不从心,到秦惠文王时秦国正式开始挣脱崤山锁链,参与中原逐鹿了。

三家分晋 秦国地缘枷锁被打破

魏国衰落 秦国开始东出

当突破地缘锁链的秦国开始争霸中原时,秦国遇到了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齐国和楚国;齐国与秦国并不接壤,且齐国的基本盘主要在山东,因此并不是秦国的直接对手,且齐国的扩张方向分别遭到燕赵、魏楚的强烈抵制,扩张范围有限,且付出的代价大;实际上秦国直接的竞争对手就是楚国,一直到楚国灭亡之前,虽然秦国后期屡次击败楚国,但一直不敢小觑楚国。

吞并巴蜀 秦楚争雄汉江

而在秦楚强强对抗之前,秦国又不失时机的攻占了巴蜀,汉中之地和黔中之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重庆以及贵州的部分地区,占据了今天第二阶梯的大部分地区,对楚国有着居高临下的优势,最要命的是秦国的基本盘关中在汉江的上游,而楚国的基本盘汉江平原在汉江下游,秦国的试错机会比楚国太多了,秦国可以闭关自保,六国就只能顿兵函谷关和武关之下望城兴叹,等秦国恢复元气又可以开关东出,在秦国一百多年持续蚕食下楚国彻底丢掉了南阳盆地和汉江平原,偏安淮南,在与秦国的竞争中落于下风。

秦楚争雄 秦国压制楚国

虽然在战国后期赵国崛起,但秦国在百年不断的蚕食下已经基本拿下了山西,控制了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长平之战后对赵国所在的华北平原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攻势,赵国基本上只剩招架之功。突破了地缘锁链的秦国用百年的时间接力控制了关中,巴蜀和山西等山河险固之地,在地缘上形成了对六国的绝对优势。

占据形胜之地 秦国统一之势已成

三、占据后发优势

当春秋四强格局形成之后,占据农业发达之地的晋国,齐国都率先开始了土地私有化的改革,晋国的“作爰田”,齐国“相地而催征”的改革让世家大族们开始大肆扩展自己的私有领地,逐渐架空了国君和公室,最终晋国一分为三,齐国田氏代齐,而由于秦国地处西陲,生产力低下,秦国的私有化改革“初租禾”比中原诸侯晚了几百年,世家大族来不及侵吞土地,国君得以保有大量的国有土地,这也就为商鞅变法提供的土地基础,国君可以利用手中的土地实行军功爵制度。

由于秦国变法较晚,所以在进行土地私有化改革的时候可以参考中原各国的经济改革利弊,为避免世家大族架空君主,秦国的君主开始设立客卿制度,大量从六国引进人才制衡世族,以至于秦国统一前秦国的王室已经基本边缘化,得益于秦国的后发优势使得秦国成为君主集权最为成功的国家,面对六国时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和物资,屡屡扩张得手,战争胜利又为本国的贵族提供了大量的土地和财物,使得秦国君权更为稳固。

四、结语

秦能够统一六国,偶然性和必然性相辅相成,晋国的分裂帮助秦解开了束缚百年的枷锁,而秦国的后发优势帮助秦国变法效果远大于其他六国,秦惠文王的战略眼光在非常合适的时机拿下了战略要地巴蜀,自此秦国形成对六国的地缘优势,在秦昭襄王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对六国蚕食,基本上控制了第二阶梯的重要关隘,占据关中巴蜀和山西等形胜之地,可以说到秦始皇即位时统一就是临门一脚的事情了。

0 阅读:31

旧时堂前

简介:历史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