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驯化前,熊猫是如何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

清云子 2023-06-14 11:36:04

生存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一条铁律。但是大熊猫似乎在挑战这一规律,因为它们四体不勤,外表憨厚,看起来与野兽的形象相去甚远。然而事实上,在被人类收编之前,熊猫一直都是凶悍的存在。最早在国内,熊猫的读音是“猫熊”,基因测序表明它属于食肉目的熊科动物。但是由于阅读习惯的改变,将“猫熊”误读成了现在的“熊猫”。熊猫虽然咬合力强,但是捕猎技巧却相对较弱,生性不好斗,所以很少见到它凶猛的一面。咬合力虽然是衡量动物杀伤力的指标之一,但并不等同于战斗力。凶猛的野兽主要依靠捕猎技巧对其它动物产生威胁。而熊猫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百万年,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野兽。通过碳14定年法测定化石,显示熊猫最早存在于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在这个时期,人类才和猿类从进化上分道扬镳,而熊猫就已经存在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几乎没有天敌。成年雄性熊猫的站立身高可达1.8米,体重250斤,单挑几头狼没问题。2011年,四川平武县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撕食牛羚尸体的场面。大熊猫攻击饲养员和游客的案例也并不少见。但是在被人类收编后,圈养大熊猫朝着与野生熊猫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性格变得更温顺,攻击性大大减弱。熊猫能够生存百万年而不灭绝的另一大原因是改吃素,这也让人们产生了熊猫不是野兽的错觉。竹子成为了熊猫主要的食物来源,它们的臼齿逐渐变大,适于磨碎竹纤维。竹子占了大熊猫食物量的99%以上,但是大熊猫体内并没有消化竹子纤维的基因,只能依靠肠道菌群消化,消化率只有17%。因此,大熊猫每天都需要排便几十次,为了补偿供能效率低的问题,熊猫每天有55%的时间在进食。竹林不仅可以作为熊猫的食物,有时也能成为避难场所,遇到更凶猛的动物,它们会躲在错综复杂的灌丛和竹林或是爬树躲避。野生熊猫的繁殖能力并不弱,和同属熊科的棕熊差不多,种族能延续百万年也不奇怪,繁殖能力弱的是圈养大熊猫。圈养熊猫的繁殖需要人工干预,即便这样繁殖率也不高。1972年赠与美国的一对大熊猫,在10年里产下的五只幼崽全部夭折。
0 阅读:62

清云子

简介:每日分享精彩内容,喜欢的话请多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