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在位时国家增加一千万人口并三度收复哈密,属于成功守成

史海撷英 2024-06-01 18:09:39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明孝宗的历史风评都不算差。就算是后来的清朝史官,对于明孝宗的评价也相当不错,甚至还有人把他和汉文帝并称。但是到了最近,很多人却开始质疑明孝宗。很多人认为,明孝宗并不是什么好皇帝,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昏君!

对此,其实不妨先简单扒一下明孝宗的人生。

按照正史记载,明孝宗的母亲原本是一个广西土司的女儿。后来当地土司叛乱,明朝大军过去镇压了叛乱之后,就把他的母亲带回来,做了一个宫女。“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本蛮土官女。成化中征蛮,俘入掖庭,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

但问题是,当时朱见深有一个特别宠爱的妃子万贵妃,万贵妃本人一直没孩子,于慎行《谷山笔麈》记载:“纯皇之诞孝庙也,时万贵妃宠冠后廷,宫中有孕者,百方堕之。孝穆太后旧为宫人入侍,已而有孕。贵妃使医堕之,竟不能下,乃潜育之西宫,报曰:‘已堕。’上不知也。一日,上坐内殿,咄嗟自叹,一内使跪问故,上曰:‘汝不见百官奏耶?’小内使应曰:‘万岁已有皇子,第不知耳。’上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日:‘内使言是。皇子潜养西宫,今已三岁,匿不敢闻。’上即敕百官语状。明日,廷臣吉服入贺,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宣诏,孝穆抱皇子泣日:‘儿去,吾不得活。儿见黄袍有须者,即而父也。’皇子衣小绯袍,乘小轿子,拥至奉天门下。上抱置之膝,皇子辄抱上颈,呼曰:‘爹爹!’上悲泣下。是日颁诏天下。时孝肃居仁寿宫,恐皇子为皇妃所伤,乃语上曰:‘以儿付我。’皇子遂居东朝。 自是,诸宫报生皇子者相继矣。一日,上出,贵妃召太子食,孝肃谓太子曰:‘儿去毋食也。’太子至中宫,贵妃赐食。曰:‘已饱。’进羹,日:‘羹疑有毒。’贵妃大恚,曰:‘是儿数岁即如是,他日鱼肉我矣。’忿不能语,以致成疾。初,孝穆为宫人时,有宫人当直宿者病,而强孝穆代之,遂有孕云。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不过,明人沈德符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他引用了尹直《琐缀录》的一条记载:“纪后有娠,万妃恚而苦之。上令托病处安乐堂,以痞报,而属门官照管。密令内侍谨护。”大臣商辂在朱祐樘身世公开不久所上的《国本疏》中提到抚养朱祐樘的人就是万贵妃:“题为国本事:臣等仰惟皇上至仁大孝,通于天地,光于祖宗,诞生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天下归心,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逾于己出,凡内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门闻之,莫不交口称赞,以为贵妃之贤,近代无比,此诚宗社无疆之福也。但外间皆谓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见,揆之人情事体,诚为未顺。伏望皇上敕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烦贵妃抚育,俾朝夕之间,便于接见,庶得以遂母子之至情,惬众人之公论,不胜幸甚。臣等职居辅导,偶有所闻,不敢缄默,谨具题知,伏候圣裁。”

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还得进一步等待考古发掘来证明。不过,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事只能说明,朱祐樘早年经历比较坎坷,和他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没关系。如果非得说,后来是朱祐樘长大之后抹黑万宠妃,实在是有点牵强。况且,就算是朱祐樘真的抹黑那个宠妃,那也不能证明他就是个昏君!

就这样,在自己奶奶的抚养下,朱祐樘顺利成年,而且接受了很好的教育。然后在他十八岁那年,他爹明宪宗驾崩,朱祐樘本人顺利即位。

朱祐樘

而随着朱祐樘本人即位,接下来,历史上的“弘治中兴”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因为朱祐樘一共在位十八年的时间,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很难按照时间顺序简单说明。所以接下来就单纯来说一下,朱祐樘在位期间主要都做了哪些事情。

先说政治上。在政治上,朱祐樘清理前朝留下来的很多奸臣,重用一些贤明的大臣,而且对待下面的大臣也比较宽厚,允许大家多提意见。因为当年朱见深留下来的几个大臣确实都不咋地。他们掌权的时候,或许也做了一些好事。但从整体上来说,肯定是奸臣较多的。而朱祐樘后来启用的这些大臣,虽然也算不上完美。但整体来说,不管是能力还是素质,都比朱见深留下来的大臣们强很多。

除此之外,朱祐樘本人对于宦官约束的也比较严格。在整个明朝历史上,朱祐樘这个时代,应该是宦官权力最小的时代之一,基本上没啥影响。这一点,也是无可争议的。

在用人改革之外,朱祐樘时代,其实还做了一件很有影响的事情,那就是修改法律。明朝前期的法律一直都以严苛著称。直到朱祐樘这里,才删去了这些严苛的法律条文。单从这一条来看,朱佑樘的做法基本上和当年的汉文帝类似,符合古代“仁君”的标准。

然后是经济。在经济上,减免税赋和劳役,兴修水利,多次下旨提倡节俭……这些正常明君的标准配置,朱祐樘肯定都是一样都没忘,全都做到了。有人对这些政绩一一驳斥,认为这些成绩和历史上其他某些皇帝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对于这些没法量化的东西其实很难争论出一个结果。因为这些政绩确实有很多主观成分在里面。但有一样东西却是无可辩驳的。这样东西叫人口数量。

据史书记载,朱祐樘登基之前,明朝的总人口数大概在5020万左右。而到了朱祐樘驾崩的时候,明朝的总人口数已经突破了六千万大关!

短短十八年,明朝增加了一千万人口,而且还是在王朝中期,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人口数量一般都会稳定增加。正常情况下,都是开国时期最少,后期农民起义爆发之前最多。单纯的人口数量增加,确实不能直接证明这个时代就一定很好。但人口增速可以。短短十八年里,明朝增加近20%的人口。而且,这还是在没有新技术或者新的粮食作物出现的情况下。那这就只能证明,当时的老百姓幸福感是比较高的。因为社会资源分配相对公平,政治相对清明,所以大家才能迅速生孩子。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是不会骗人的。就算朱祐樘登基之前有大量瞒报的人口存在。但这个增长率依然很吓人。

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和平时代,又没有新技术出现的情况下,能有这么高的人口增长率就那么几次而已。而每次出现这种时代,一般都被称作“某某之治”,或者“某某盛世”。

而在军事上,朱祐樘在位时期虽然没有太有名的对外战争。但是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朱祐樘是有很大贡献的。除了提升军备、任用良将、在北方完善防守体系之外,朱祐樘在军事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三次收复哈密。正是他在位期间,明朝实际控制了哈密地区。

哈密卫示意图

这个贡献是绝对没有争议的。虽然在明孝宗之前,哈密地区曾经臣服于明朝政府。但明朝政府本身却很难向当地派遣官员,直接进行管辖。直到朱祐樘这里,才算是实现了这个目标。最关键的是,朱祐樘控制哈密,基本上没对国家造成太大的消耗,这其实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以上这些基本上就是朱祐樘的正面贡献。

接下来,再来盘点一下朱祐樘做过的错事。或者说,是现代很多人给朱祐樘挑出来的错误。

第一个错误叫任用宦官李广。

朱祐樘在位时期,虽然宦官的权力被极力限制,但明朝的政治体制注定宦官不可能完全退场。所以在朱祐樘时代也出现过一些宦官,掌握正常的宦官权力。

而在朱祐樘在位后期,就出了一个叫李广的宦官。这个宦官利用朱祐樘在位后期,大肆垄断卖盐,在京城周围强行买地。利用职权之便,收受贿赂。“李广,孝宗时太监也。以符箓祷祀蛊帝,因为奸弊,矫旨授传奉官,如成化间故事,四方争纳贿赂。又擅夺畿内民田,专盐利巨万。起大第,引玉泉山水,前后绕之。给事叶绅、御史张缙等交章论劾,帝不问。十一年,广劝帝建毓秀亭于万岁山。亭成,幼公主殇,未几,清宁宫灾。日者言广建亭犯岁忌,太皇太后恚曰:‘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祸及矣。’广惧自杀。帝疑广有异书,使使即其家索之,得赂籍以进,多文武大臣名,馈黄白米各千百石。帝惊曰:‘广食几何,乃受米如许。’左右曰:‘隐语耳,黄者金,白者银也。’帝怒,下法司究治。诸交结广者,走寿宁侯张鹤龄求解,乃寝勿治。广初死时,司设监太监为请祠额葬祭,及是以大学士刘健等言,罢给祠额,犹赐祭。”

因为这件事,很多人说朱祐樘在任用宦官这件事上和其他昏君没啥区别。对此只能说,这确实有点冤枉朱祐樘了。至少在政治上面,李广确实没做过啥太恶劣的事情。和王振、刘瑾等人相比,单纯贪点钱,其实已经不算啥大事了。

朱祐樘

第二个错误就是朱祐樘花钱比较狠。据史书记载,朱祐樘对国库的钱财,花费的特别大手大脚。当然,这种花费,不是花在大兴土木,或者个人享受上面,而是花在各种民生措施,或者基建工程上面。但就算这样,后来朱佑樘驾崩之后,留给他儿子的依然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国库。这直接导致后来他儿子刚登基的时候,因为国库没钱,前线一度发不出军饷。对此最多只能说,朱祐樘缺乏财政预算的知识,花钱花的比较狠。但同时也无法否认,这些钱确实没花在他自己身上。相比之下,如果把所有钱都烂在国库里面,一分钱都不花,这好像也不是什么明君所为。

第三个非常有争议的地方,就是所谓的“流民问题”。

据史书记载,弘治年间曾经做过几次流民统计工作。曾经有官员上书,光是在荆襄以及汉中一带,就有超过二十万的流民。

这个数字听上去似乎挺吓人。因为大家都知道,后来明朝实际上就是亡于流民的。这二十万流民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因为没有活路,直接起义造反。但同时,如果考虑到占比情况,这个问题似乎也没那么大。弘治年间明朝的总人口数,一直在五千万以上。也就是说,就算把全国的流民加起来,算一百万人。这些流民的总数,依然只占总人口数不到百分之二。这个流民占比,其实已经相当低。至少,这个比重远远没达到马上会推翻明朝的程度。

所以总的来说,明孝宗是一个典型的守成之君,在位期间没有太过著名的作为和政绩。同时,他本人的一些做法,确实不太完美,确实有一些可以被后世诟病的地方。而且,作为一个王朝中期的皇帝,明孝宗也没能改变土地兼并的大趋势,没有大范围对外扩张,没有像汉武帝那样给国家大范围扩张地盘。但如果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在明孝宗时期,应该是感觉不错的。

0 阅读:108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