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清朝历史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剧中经常出现总督、巡抚、提督、道台、知府这些官职称呼,但是很多人估计都搞不清楚这些官职的职能权力是什么。其实清朝的这些官职称呼都是承袭自明朝,下面就细说一下明清时期这些官职的权力和职能。
管辖多个省份的军政长官叫总督总督这个官职称呼始创于明朝的“大明战神”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当初朱祁镇听信太监王振的怂恿,率军御驾亲征蒙古瓦剌部,结果上演了千里送人头的大戏,在土木堡之变中大明军队全军覆没,王振死于乱军之中,朱祁镇被瓦剌太师也先活捉,喜提了“大明战神”的外号。
朱祁镇被捉之后,当时的大明兵部尚书于谦向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建议立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继位,并组织军队抵御蒙古瓦剌。于是孙太后册立朱祁钰为皇帝也就是大明景泰帝,朱祁钰继位之后任命于谦为京师总督,全权负责抵御蒙古瓦剌部,于谦就以京师总督之职率军打赢了京城保卫战击退了蒙古瓦剌部。
在瓦剌退军之后,于谦就卸下了总督之职。从这也能看出来明朝设立总督之初并非是常设的官职,而是因事而设事后即撤的官职,因此总督从明朝设立时就是临时性的官职。
此后在明朝总督一直都是如此,有事情出现,朝廷从京城选派得力的人到地方出任总督,事情结束之后立即撤职,出任者也要调回京城。不过从于谦出任总督抵御蒙古瓦剌也能看出来,这个官职侧重于军事,也确实如此,此后明朝的总督大多是文官出任侧重于统筹管理军务,主要就是边境地区出现军事冲突,朝廷从京城派人出任总督,主要是负责节制统筹各省军务,组织谋划军事行动。
像明朝的三边总督和蓟辽总督,这都属于是专门为军事行动临时设立的总督,比如明末的蓟辽总督袁崇焕,就是被明末帝崇祯皇帝朱由检派到关外抵御后金而设立的。只不过明朝后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再加上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满洲政权威胁,所以明朝的三边总督、蓟辽总督这些官职就一直没有被撤销过,毕竟就没消停过,不过即便如此总督在明朝也只是临时性质的官职,并非常设官职。
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官制,不过到了清朝就把总督变成了常设官职,但是和明朝的总督一样,清朝的总督也是属于文官出任,但却偏重于管理军务。
在清朝总督属于正二品文官,通常清朝的总督会管辖两个省或者多个省军政事务,不过由于总督与一省的最高长官巡抚并不是从属关系,二者属于是平行,巡抚只是受其节制,不受其管辖,因此总督主要侧重于管理辖区各省的军务,并不能过分干预巡抚治理省内的政务。
其实清朝总督这个官职主要在战争时期权力会显得很大,如果发生战争时,总督辖区内的文武官员包括驻防的八旗将军全都要受其调遣。
由于清朝的武官品级都很高,像八旗驻防将军这样的武官都已经达到了正一品的官级,而总督只是正二品,因此通常情况下清朝都会给总督加衔,清朝的总督通常都会挂六部尚书或者都察院左右都御使的衔,这样总督的品级就到了从一品。
清朝设立总督主要还是为了加强各省之间的联系,总督的职能也有负责协调各省官员和事务的责任,主要就是避免遇到跨省问题时有互相推诿的事情出现。
清朝除了负责地方军政的总督之外,还设有专职总督,这就是负责水利事务的河道总督和负责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这两个总督主要负责专职事务,他们的品级与正常的负责军政事务的总督品级一样都是正二品,只不过通常这两个总督很少挂六部尚书或者左右都御史的衔,因此品级上要比挂衔的地方军政总督低一些。
一省最高的军政长官叫巡抚清朝在地方上是承袭明朝的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制度,省级行政机构最高的长官就是巡抚。
巡抚这个官职设立于明朝中期,和总督一样最初也是临时性质的官职,在明朝初期时是没有巡抚这个官职的,当时一个省内共有三名最高长官分别主管行政、司法、军事,分别是主管行政的布政使、主管司法的按察使、主管军事的都指挥使,而这三个长官主管的机构单位就是布政使司衙门、按察使司衙门、都指挥使司衙门,时人称之为三司衙门。
这三个衙门之间互相独立,互不统属,只不过名义上以主管行政的布政使为尊,不过布政使实际权力只负责行政事务。
在明朝中期时,朝廷开始派京官到地方巡视各省,这个巡视时的官职就叫巡抚,其意就是巡视安抚地方。这些京官在巡视各省期间权力极大,可以干预一省的行政、司法、军事三大事务,就如同钦差大臣下来一样,不过巡视结束后这个官职也就随之撤销,因此巡抚和总督一样,最初都属于临时性质的官职。
后来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发现用巡抚来统一管理协调每个省的事务很方便,就这样自嘉靖时期之后,巡抚成了明朝的常设官职,巡抚的职能也就是主管一省行政、司法、军事三大权,巡抚的出现也使得之前互不统属的三司衙门有了统一的管理。
清朝统一全国之后承袭了明朝的官制,保留了巡抚这个官职,清朝的巡抚职能和明朝时期基本一致。
在清朝巡抚属于从二品官级,不过由于在清朝布政使也属于从二品,为了能让巡抚管理布政使,因此清朝的巡抚也和总督一样通常会加衔,一般都会加六部侍郎或者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衔,这样巡抚的品级就为正二品。
而且清朝的巡抚权力也很大,一旦战事爆发,巡抚有权调遣省内所有驻军长官,这一点和总督类似。并且巡抚与总督并不是上下级的从属关系,二者都属于是直接对皇帝负责,二者之间属于是互相监督,二者互不统属还得互相监督,但是清朝皇帝最烦恼的还就是督抚不和。
清朝时期督抚不和的事时有发生,比如清圣祖康熙皇帝时期,两江总督噶礼和江苏巡抚张伯行不和,二人在康熙面前互相弹劾对方,让康熙十分烦恼。不过张伯行是清朝著名的清官,而噶礼则是清朝著名的贪官,所以这次督抚互参事件最终以噶礼罪行暴露被康熙诛杀了结。
几乎清朝每代皇帝时期都会出现督抚不和的问题,而督抚不和的问题就在于二者互不从属,虽然总督比巡抚官级高了一级,但是二者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可以直接跟皇帝对话,又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所以就导致了时常出现督抚不和的问题。
虽然督抚不和让皇帝很烦恼,但是也让皇帝很放心,毕竟皇帝最担心的就是总督或者巡抚哪一方权力过大,在地方形成自身的势力割据一方,反而不利于皇权集中,二者互相监督而不和反而更让皇帝放心,因此督抚不和的问题是让清朝皇帝痛并着快乐的问题。
管辖一省军务的长官叫提督提督这个官职称呼也是始于明朝,不过在明朝提督并非正式官职称呼,而是对总兵官的称呼。到了清朝时期,由于清朝是满人建立的政权,还有独有的八旗军体系,但是只有二十万的八旗兵的兵力不足以驻防各省,因此在统一全国之后清朝又在各省招募了大量的汉军驻防地方各省,而统领这些各省汉军的最高军事长官就叫提督。
实际上清朝就是把明朝各省主管军务的军事长官都指挥使改名成了提督,在清朝提督是从一品武官,还细分为陆路提督和水师提督,清朝在沿海的省份分别设立水师提督和陆路提督,陆路提督主管陆军,水师提督则主管海军。
别看清朝的提督官级为从一品,是非常高级的武官了,但是清朝的提督权力和地位并不高。提督的实际权力只是统领一个省内的绿营汉军,清朝八旗兵的兵权是提督无权管理的,而八旗兵的军务则是由各地的八旗驻防将军管理。
提督不仅权力不大,地位也不是很高,一旦战事起来时,提督要受到总督、巡抚、八旗驻防将军三方节制。总督一般加衔是从一品,八旗驻防将军清初时期是正一品武官,到了乾隆时期之后改为从一品,这两个官职与提督平级,节制他也还说得过去,可是连巡抚这种加衔之后只是正二品还比提督官级低的都能节制他,可见提督的官场地位要比这三个官职都低。
其实清朝就是如此,武官的官级和待遇都普遍比文官高得多,可是一旦遇到战事发生时,武官必须要受到级别比自己低的文官节制。
清朝万金油的官职道台道台其实是民间的称呼,正式官名为道员,清朝的道台可谓是万金油官职。最初道台只是布政使和按察使下面的属官,属于辅助布政使和按察使工作的官员,明朝时期布政使的副手分为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按察使的副手分为副使和佥事,清朝就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道台的官职。
清初时期道台的官级并不固定,一直到乾隆时期道台的官级和职能才趋于固定完善,乾隆命道员分驻省内各府县,道员的职责主要就是统一协调和负责多个府或者县的具体事务,比如税务、水利、盐务、司法、军事、粮食等各项事务,而道员的官级也固定为正四品官。
而且道台这个官职设置很灵活,每个省所设的道台人员数量也不固定,都是针对每个省内的事务不同专门设立一个专职事务的道台来管理,因事而设,哪里需要就在哪里设置,所以道台这个官职在清朝是非常万金油的官职。可以说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随着清朝对道台这个官职的职能完善,很有效的加强了省内各府县之间的联系,也强化了省对府县之间的管理协调力度,使得省内跨区域办事时,各府县之间官员互不熟悉和互不协调的问题得以解决,提升了省内跨区域之间办事的效率,所以道台绝对算是清朝的万金油官职。
虽然在乾隆时期道台的官级固定在了正四品,但是到了晚清时期,由于人才匮乏,朝廷为了挽留人才,经常乱封道台,并且道台的官级也都给的非常高,甚至有正一品的道台。
光绪时期,御史李慈铭就曾为此上书称:今则外官道员多至二品,其封皆至一品矣......得之太易,则人不知恩,予之太骤,则士无由劝。尊卑不别,等级不明。
可是由于晚清人才匮乏,清朝只能靠越级封官来挽留人才,因此李慈铭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晚清时期的道台官级十分混乱。由于道台这个官职在各省是没有规定人员数量的,所以稍微有些能力和功绩的人就会被封个二品或三品道台这在晚清时期都属于正常现象。
管辖一府的军政长官叫知府清朝是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知府就是府这级行政机构的最高长官,而清朝的府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一个市,也就是说知府就是一个市的最高长官。
在清初时期知府是正四品官,乾隆时期改为从四品官,不过这是指的普通府,清朝的顺天府京城和奉天府沈阳这两个府的知府官级为正三品,要比普通知府高一些。顺天和奉天这两个府其实说白了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直辖市规模,行政级别要比一般城市高。
别看知府官级不高,但是权力很大,在战争时期知府可以调遣驻地内的正二品武官总兵,所以知府品级虽不高,权力可不小,毕竟能主管一个府的军政大权。
相比于道台只是省级行政机构派遣出来的衍生官职,虽然道台的官级和地位要比知府高,但是权力上远不如知府。不过按照清朝的官场规矩,通常知府再升官就是道台,然后才能是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
写在最后所以这些官职从权力和职能上来说,总督无疑是权力和地位最大最高的,其次则是巡抚,再其次则是提督,道台和知府属于半斤八两,官级地位上来说道台比知府高,但是权力上则是知府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