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这一年还发生了两件小事。
第一,曹魏的征西车骑将军张郃挂了;
第二,曹魏的镇西将军曹真挂了;
这两个人虽然是同一阵营,同一军区,且同一年挂的,但他俩的挂的原因,却各有不同。
曹真挂的原因,是因为他之前就病了,死的原因是重病医治无效,而张郃挂的原因,是因为他在追击败走的诸葛亮时,中了诸葛亮的埋伏,然后死于非命的。
曹真的死应该算是正常的,因为当年他位高权重,又是老曹家的嫡系,所以没人敢害他。
但是张郃就不一样了,他是曹魏西北军区功勋卓著的老人,以他当时在西北军的地位,他是没有理由去亲自追诸葛亮的,那么他当年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呢?
据《魏略》等书记载,当年诸葛亮撤退的时候,是西北军的一号人物司马懿提出追击诸葛亮的(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当时张郃本来不愿意去(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但是司马懿很坚持,于是(郃不得已,遂进),然后张郃就把命搭里面了。
那么当年司马懿为什么非要张郃亲自去追诸葛亮呢,难道已经“弃笔从戎”了很长时间,且在军事上很有独到见解的司马懿,看不出这次追击会让张郃折在里面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司马懿是什么人,那是在刚一出山的时候,就能给曹操出谋划策,威震华夏的二爷,就是间接死在他手里的,他当年就能很快看清军事走向,此时又有了实践积累,他能看不出张郃都能看明白的事?
既然司马懿知道张郃如果去的话,必然是九死一生,那么他又为什么非让张郃去呢?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曹魏集团的创始人曹操起家以后,集团内部的重要军事岗,安排的一直都是自己,以西北军区为例,第一代的一号人物,是夏侯渊,夏侯渊挂了之后,是曹真,曹魏的其它军区也基本一样。
这种安排在当时算是常规操作,因为外姓的人一旦成了军区的一号人物,那么在儒家没落的情况下,君主拿什么才能防住他们尾大不掉,唯一的办法,就是一直用自家人。
据相关史书记载,曹丕执政期间,曾很想破个例,让司马懿接触下军事工作,但司马懿多能,知道这是很犯忌讳的事,所以一直不同意,后来直到,曹休归天,曹真前期忙不开,后期有病重的情况下,他才开始一步步染指军事的。
但当时的司马懿心里很明白,权臣染指了军权,后果会是什么。
诸葛亮去世以后,曹魏这边把司马懿调离了他已经经营起来的西北军区,而让他去了不熟悉的辽东作战,当时司马懿已经年事已高,曹魏高层的这个安排,明显就是要找机会把司马懿给办了,司马懿当时也知道,还留了“绝命诗”,结果一个意外让才让他有逆天改命的机会。
因此在司马懿还在西北军区的时候,司马懿应该就已经看到了他那个相对正常的结局,但他又没法在开弓之后,再当回头箭,他当时能做的,就是为自己的未来多积累筹码,而当时的张郃,就是那个能限制他的人,所以司马懿怎么可能把张郃再留下。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司马懿那么聪明,张郃也不是个傻子,为什么他们俩就不能想办法走到一块呢?
司马懿和张郃都是聪明人,但是你别忘了,当时曹魏的当家人曹叡,那更是个人精,当年要不是他突然身染重病,然后很快就挂了,那么司马懿有很大概率会死在他的手里,就这么一个能让司马懿差点走的人,他能容忍司马懿一家独大,他能容忍自己的棋子张郃,和司马懿走到一块去?
那么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呢,那就是张郃想办法,不去参与曹叡和司马懿的君臣之争,选择提前退休,或者想办法躲到一边去呢?
张郃是什么人,他是基本靠自己一步步凭军功跨越阶级的“普通人”,他早年差点让曹操前功尽弃的降将,也就是说,他的背后不光没有靠山,还有一些敌人,纵观他在曹魏这边的工作经历,他干的基本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危险工作。
他如果早点急流勇退,说不定还有机会,但是他当时都已经成了西北军区的二号人物了,他想退还能退的了吗?
老板给你升职加薪的时候,是只为了奖励你之前的努力吗,人家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你在未来做得更多,好为他提供更多的剩余价值,你既然已经提前拿到了好处,老板怎么可能还会让你往回缩,而且你就真的能做到见好就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