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育局组织了一场优质课大赛,学校要求老师报名参加。结果是没有一个人名。
这也是很尴尬的事情,后来学校把通知改动了一下:参加优质课大赛获得的证书,评职称可用。就因为填了这几个字,所以很多老师争着报名,老师们之间还想闹意见。
所以,你看到了没有,老师们的心思都在职称上。如果一个教学活动和评职称没有关系,那谁会参与呢?
案例二:新生入学了,要选几个班主任。很快要开学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报名。
于是,学校在群里说:不当班主任的老师不能参与职称评定。这个通知一下发,有很多老师争着要当班主任。
你看,老师们之所以当班主任,还是因为职称啊!
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学校里很多工作都和职称联系了起来,学校一有教育教研活动,在发通知的时候都会加上一句话:评职称可用。
于是,老师们才会参与,如果没有这一句话,老师还会参与吗?即便是参与,也是支应公事吧。
当职称成为老师们工作的指挥棒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能好吗?不得不说,在很多时候,学校已经变成了名利场。很多老师变得越来越势利,有名有利的事,老师们会积极参与。没名没利的事,老师们会躲得远远的。
这样下去,不利于我们教育的良性发展。老师是教书育人的,老师应该把心思放在教书育人之上。
而当老师的心思都在名利之上的时候,还能安心教书育人吗?
文||不愿露脸的杰克声明||文章原创,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侵删。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可喷!
评职称文件中对优质课、公开课节数、班主任任职年限、课题研究、培青培优等本来就有规定的。这些老师不可能没研究过文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