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查|家有好儿女,幸福过晚年—两位农村老人的养老故事

吉林日报 2024-06-03 10:05:53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养老方式“千万条”,老人安心“第一条”。在大部分老人心目中,能有子女或晚辈相伴,享天伦之乐,生活起居无忧,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但是在生活节奏紧张、生活压力山大的当下,这个小小的心愿,其实并不容易实现。即使在生活相对悠闲的农村也是如此。

曾几何时,农村里三室同堂的大家庭很常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很多年轻人都到城镇工作和生活,而留在乡村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留恋着故土和家园,留恋着农村和一草一木或者老朋友、老邻居,并不希望或者习惯过城市生活,也有很多农村老人没有条件进城市生活。在乡村,能和父母一起生活,孝敬老人的家庭,都是令人敬佩和羡慕的“文明家庭”。近日,记者走访了公主岭市、农安县两个农村家庭,了解他们温暖感人的养老故事。

开心的“80后”老人

走进公主岭市八屋镇胜利村村口的韩大伯家,和睦快乐的氛围扑面而来。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三室同堂大家庭,也是令人羡慕的“文明家庭”。老人韩大伯今年已经83岁了,近几年患了小脑萎缩,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耳朵也有点背,但这都不影响老人每天的快乐心情。坚强乐观的韩大伯是一位普通农民,没有文化,前半生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累,把5个子女养大成人,4个子女在外地,生活都挺好,也懂事孝敬老人;最小的儿子韩双一直在身边,儿子、儿媳妇对他更是十分孝顺,生活起居照顾妥当,他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是相当满意,总是笑呵呵的。

每天早晨,韩大伯的儿子韩双起床后的最重任务,就是帮助老爸换内衣、戴假牙。看似简单的生活小事,对于韩大伯来说,却并不容易。韩大伯对于儿子的话经常是好一阵才能听明白,也常常把衣服穿错、假牙戴反。“老爸,错了,错了!”如果儿子说话声音大,他也会有“意见”:“老儿子,别跟爸大声喊啊!”这时,儿子就会哄他,父子俩和好如初。韩双身体不好,加上为了照顾老爸,不能进城务工,还得供孩子读书,家里就养了牛,还养了鸡、鸭、鹅,他和媳妇每天都很忙碌。老人经常弄脏衣服和被褥,儿媳妇每天洗洗涮涮,把老人伺候得很干净,左邻右舍都夸老人有福,夸儿媳妇孝顺。

韩大伯最开心的时候,是晚辈们逢年过节回来看他。他总是笑眯眯地问上几遍:“你是谁呀?”哪怕是自己的闺女、儿子,孙子、孙女,他也好像认不出来,也像故意认错,常常逗得家人开怀大笑。幸福,在老人的笑容里绽放,也在一家人的心里弥漫。

50多年生活“在一起”

有福气的,不仅是韩大伯,在农安县伏龙泉镇新阳社区,95岁的王德老人也在儿子家安享晚年。走进王家,屋里整洁干净,窗台上摆满一盆盆的鲜花,令人耳目一新。

王德老人的儿子王树洪和媳妇李桂珍是出了名的能干、孝顺,虽然还有4个兄弟,但他们一直跟老人“在一起”,没有分过家。50多年过去了,现在王家已经是四世同堂。王树洪夫妻的两个儿子都在城里工作,也希望父母能去享福,可是老父亲年岁大了,不愿进城,他们就在农村伺候老人。

王德老人一生勤劳,身体结实,头脑清楚,80多岁了还能干简单的家务活儿,有个小病小灾治疗一下就扛过去了。老人年过90岁以后,身体渐渐虚弱,前几年患了中风。为了给老人治病,儿媳妇李桂珍四处寻医问药,买了中草药,每天给老人煎服,坚持了一个多月,老人病情有所好转。没想到,2022年夏天,王德老人在走路时不慎跌倒,之后卧床不起。经过治疗,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生活已经不能自理。

因为患病,王德老人情绪低落,不爱吃饭,儿媳妇就每天给他喂饭,端茶送水,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的身体也慢慢有所恢复,扶着能坐起来。作为村里年龄最大的长者,王德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多亏了有个孝顺的儿媳妇啊!”(文中两位老人名字为化名,部分为资料图片)

来源: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韩雪洁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