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最近国内文艺圈发生了两件不大不小的事,一件是贾樟柯在上海电影节发言,大概就是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票房越来越差,他说中国市场不够多元化,影响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好莱坞电影烂,反而让中国观众反思
他后面找补说不只是引进好莱坞电影,又发言说引进小语种电影。
第二件就是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一直是热议焦点,这游戏大开始就被女性组织因为主创招聘和荤段子说侮辱女性,前段时间预售,然后被曝遭“平权组织”Sweet Baby勒索700万美元。
结果这件事情引起中国和外国网友同仇敌忾,游戏大热。眼瞧事情都要结束的时候,国产动画《罗小黑战记》女主笔孙呱引导攻击,说游戏科学言论有问题,不回应,然后《罗小黑》作者MTJJ微博发文拉偏架,说游戏科学不出来回应,影响到作品怪谁。
结果呢,被网友挖出他们这些年言论更黄,荤段子更多,简直比人家还严重百倍。
这个都还罢了,网友还挖出一个阴阳怪气军人,另一个在内网重拳出击,在外网唯唯诺诺,私密马赛,完全是两幅人面孔。
这个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了,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中国文艺圈多数人是真的对国外非常敬仰(尤其西方和日本),但对国内百般嫌弃,以当年冯小刚《大腕》台词来说:“我们中国演员早就集体补过钙了,就差一步,就差一步!没来得及给你们美国文艺界补钙,你就是缺钙才死的呀”。
拿奖无数,国内票房却差,贾樟柯的电影到底谁在看贾樟柯和《罗小黑》还是不同的,毕竟一个是世界级中国导演,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我相信即使觉得贾樟柯的电影如何如何讨好西方,但也不会否认他电影确实反映部分现实,有较高艺术成就。
不过,贾樟柯电影最大问题就是国内票房很差,你说《天注定》没上映不提。更早的《三峡好人》票房几百万,再更早的电影压根没什么票房,而后来《江湖儿女》国内票房也就破6000万,全球票房不到1亿。
所以,贾樟柯一个文艺片导演说票房,说市场经济,挺搞笑的知道吗?
因为任何一个现代行业靠那种手工作坊用爱发电是支撑不了的,支撑的都是成体系的工业片子。贾导可不光在西方拿奖,多年前有过分析贾导为什么这么热衷拍那些中国市场不喜欢,西方电影节老是拿奖的电影。
正常电影投资方肯定是要有回报的,一部两部亏本赚名气可以,部部都不赚钱,投资方会敬而远之,但贾导为什么还一直不缺资金?这不符合商业逻辑。
贾导确实是个聪明人,他选了一个独特的赛道,他的电影不看重国内票房,就是给西方文艺片市场特供的,投资商就是西方的一些电影投资人,他首先压缩拍摄成本,他选的这些题材不用奢华的后期,不用精良的布景和道具,找个原始最最破败的地方,演员也不用打牌,以艺术电影为噱头,也能让一些演员自降身价来参演,化妆也向“纯朴”靠拢。
产品做出来后,到西方电影节以题材“优势”拿个奖,然后靠西方投资人的渠道在西方小众的艺术院线放映,加上下档后卖给其他渠道,虽然每一部票房不会很高,但是因为成本够低,加上汇率差,部部都是盈利的。
贾导不是什么艺术片导演,他其实开创了一个商业模式,早早的找到了新赛道。在20年前国内还在和好莱坞电影苦战,辛辛苦苦一部电影才几千万人民币票房的时候,他已经拿到了西方电影人的投资,不光是西方电影节常客,电影也在西方艺术院线赚着外汇。
他属于电影圈早早富起来的那批人,当时名气没有冯裤子响,但实际收益却高的多。
国外贤良淑德,国内重拳出击?《罗小黑战记》主创确实“好好笑”如果说贾樟柯电影的生产模式压根不是国内,其实还算是可以理解。但《罗小黑战记》主创那种国内重拳出击,自己脾气巨臭,来一个拉黑一个,各种脏话辱骂。国外用日文发:私密马赛
你就真的很难理解了,只能理解成中国文艺圈很多人通病,学人家学得缺钙了。
这个国内2D动画,漫画圈长时间学日本,学着学着就崇拜了,然后国内市场空缺,出点作品火了一把,明明后续作品不行,但有粉丝哄着,同行捧着,钱赚着,然后开始打拳各种阴阳怪气国内,把自己当意见领袖真不少见。
就像《罗小黑战记》这动画,它最大受众就是国内,当初国外上映也就日本票房好些,票房达到5.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00万元),但中国文化IP在外国受众不高,可能这个票房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日本华人贡献的。
真正看这动画的日本观众有多少呢?怎么算怎么算没有几百万吧,几十万顶天。
结果就是十几亿的同胞我重拳出击,几十万外国我私密马赛,也是搞笑。
多提一句,把电影作为有影响力商品的国家除了美国也就只有韩国(都是国家战略),日本动漫是全世界独一份,其他国家在电影领域的推广力度都很有限。
印度每年近千部电影的产出,能出口到中国的也就几部而已,如果需要中国市场拉动增长的话,印度电影早死了,印度的电影市场还是以国内为先。
其实,许多国家都产出好的电影,有些作品都是通过DVD或网络与观众见面的,美洲的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等国都有许多优秀的影片,令人印象深刻。伊朗、土耳其和黎巴嫩的电影;越南和日本、韩国的电影都曾在中国观众中找到知音。
相比之下,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的电影退步很大,英国电影也是小打小闹,倒是丹麦的电影让人眼前一亮。以前特别喜欢看奥地利的《屠夫》,但奥地利电影的前景却不明朗,最近看了波兰电影《沃伦》,感觉波兰电影还是后劲十足,但作为市场推广对象来说,还是不在考虑范围。
所以,对于看大屏幕的观众来说,全世界所谓外国电影基本上就是好莱坞了。日本动漫还行,韩国电影也只是亚洲范围,世界范围是很差的,成绩最好的就是拿戛纳,奥斯卡的《寄生虫》。
人家贾樟柯的电影是欧洲西方电影节特供,成本本来就不高。《罗小黑战记》这种最大市场,粉丝和受众全在中国,结果主创疯狂舔外国,阴阳怪气国内,完全看不起衣食父母,而把压根不知道你的外国人当信仰。
这在全世界也算是独一份了,而中国文艺圈这种所谓的知识分子,还不少。
贾樟柯也好,《罗小黑》也罢?中国文艺圈真的该补钙了最后,贾樟柯和《罗小黑》的话,还是那句话他们的质量如何先不提,单就讲商业的话。前者是真不靠国内市场,后者国产商业动画,《罗小黑战记》也就3亿上下,票房上面远远不如《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熊出没》《深海》《大圣归来》,还有追光其它动画《白蛇》系列,《哪吒重生》之类的。
而这些商业动画除了《熊出没》,基本上出自彩条屋和追光动画。
这个就是一个文化产业市场需要的商品,你可以说《罗小黑》质量如何如何,你多喜欢。但以它画得那么慢,几年出不了一部作品那种情况,靠他们同行早就饿死了。而彩条屋,追光动画形成成熟产业链,能够一年一部或者两部。
文艺不文艺,质量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你看美国日本商业动画也是这样玩的。
中国第六代导演也一样,贾樟柯、娄烨王小帅拍文艺片的;其它曹保平、刁亦男拍类型片的。拍商业片的陆川,王全安惨败,也就宁浩和管虎冲出来了。
2017年,直到吴京的《战狼2》过后,内地新势力主导的商业大片逐渐崛起,开始对于内地五代,六代和港台大导演进行取代,主要人物大概是吴京、郭帆、宁浩帮、陈思诚帮、徐峥帮、开心麻花、韩寒、韩延、贾玲、还有追光,彩条屋的商业动画电影等等。
这些人当然也有投机者和新流量模式(比如翻拍外国IP+现实主义噱头+明星营销)这种新玩法,但终究还算是解决中国商业电影赚钱的问题(虽然你感觉也很烂,但至少比之前几年商业电影好些)。
中国商业电影产业至少发展起来了,你看华语商业电影如果不算香港电影。张艺谋代表第五代外国拿奖,贾樟柯代表第六代外国拿奖电影,不管你把艺术吹上天,外国观众它看吗?连中国观众都不怎么看。
而《流浪地球2》虽然比不上好莱坞,但外国票房破1亿人民币,这不是钱吗?
《无名》《孤注一掷》东南亚多个国家票房破记录,你以为张艺谋电影,贾樟柯电影能做到吗?
20年过去了,中国文艺圈不但没补钙,缺钙还越来越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