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钱,境外当局动用金额降至1045亿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挫

前生今世说 2024-08-11 22:36:35

从下面三条消息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国和沙特、日本、阿根廷、英国、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不仅启用率非常低,而且当前处在“他们还钱的高峰时间段”。

第一条消息是中国央行在2024年上半年货币执行报告中提到的,大意是:截止到今年6月份境外货币当局动用人民币余额为1045亿元,我国动用的外币余额折合美元小幅提升至4.81亿。

截止到2023年年末,境外货币当局动用人民币余额为1148.86亿元,我国动用外币余额为2.46亿美元——这是第二条消息,与今年上半年的1045亿元相比,境外当局动用的人民币余额减少103.86亿元。

接着看第三条消息,日期是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的,境外货币当局动用的人民币余额为1150.8亿元。

而今年上半年为1045亿元,仅一年时间境外货币当局动用的人民币余额就减少了105.8亿元——105.8亿元的降幅看似不多,但与1045亿元的基础相比,就等于缩减了10%左右。

南生还注意到,截止到2023年年末的时候,我国与韩国、日本、沙特等40多国、地区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为4.16万亿元人民币,与1045亿元的实际动用余额相比,启用率仅为2.5%。

在启用率如此之低的背景下,我们的合作伙伴还处在“净还钱”阶段中,即“他们新启用的人民币金额,远低于他们偿还的金额”。令人唏嘘啊,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看来是再度受挫了。

货币互换协议,目前存在着问题

超过4.16万亿元的协议总金额,这使得中国人民币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互换货币”,而且涉及40多个国家、地区。这一方面可有效降低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对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第三方货币的依赖,缓解汇率波动对跨境贸易企业的影响。

另一方面则有利于缓解部分国家“美元流动性潜在危机”的危害。对那些面临外汇流动性风险,但却不在美元流动性互换体系中的发展中经济体来说,加入人民币互换体系,也能获得较为充足的外汇。

但上述好处的前提是“和中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不仅金额要较大,启用率也得较高啊”。

否则,大家都只是表面上客客气气,签署了协议,却不认真履行协议,扩张流动性的好处哪里会有呢?中国商报曾提到:一些在海外经营的中资企业,部分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企业是希望使用人民币的。

但他们却发现使用审批流程较为复杂,部分东道国没有稳定的人民币流动性获取渠道,也就是和货币互换协议相配套的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阻碍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货币互换协议流程是这样的:两国签署协议后,一方若想启用,得向另一方面的央行申请借钱,并约定利息金额。以中国和阿根廷为例,他们的申请得到我国批准后,将资金打到阿根廷央行账目上。

阿根廷央行再将从我国借来的人民币注入到阿根廷境内自己的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将人民币贷给、兑换给需要的企业。到期后,阿根廷央行再将人民币的本金、利息还给我国央行。

期间的审批流程如果较为繁琐,则不利于他国启用人民币。他国借人民币,还的还是人民币,而且还得给我国央行利息。这就要求:他国需要拥有稳定的人民币流动性获取渠道,若不能赚人民币。

从我国借来的人民币用完了,如何“用人民币还给中国啊”——货币互换的本质是借什么钱,就要用什么钱来还,还得给利息。

这个责任不仅仅是东道国,也包括我们自己!人民币使用场景扩大,他国获得人民币流动性的渠道多而且稳定,才能有效激励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紧急流动性支持作用,才能推动启用率的上涨。

人民币互换协议之所以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互换体系,是因为多数发展中经济体在很长时间内被“排除在主流的货币互换体系”之外,同时还伴随着国际社会“去美元化”的思潮。

机会很难得,但我国不能仅满足于协议本身。与签署协议相比,有效地落实协议实际上更重要。在国际社会创建完善、简化使用流程的人民币金融体系,提升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才能满足东道国降低对美元、欧元依赖的意愿,才能给本国企业获取人民币流动性、开展投融资活动提供更多支持。否则仅签署协议,发几条热闹的新闻,然后束之高阁,不怎么启用的现象难以扭转。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发、评论、留言和分享!

0 阅读:0

前生今世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