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秀梅:朝鲜战争中只开了一枪,她的一等功从何而来

陶陶读历史 2023-02-20 17:04:53

1952年5月,已经初夏的北京显得格外清爽,此时中南海怀仁堂里花团锦簇,人声鼎沸,人们来来往往好似过年一般热闹。

在怀仁堂外的草坪上,很快聚集了一群穿着军装英姿勃发的女青年,而当她们集合完毕后,眼疾手快的记者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他们面前,闪光灯发出的耀眼光芒让很多人都眯上了眼睛,但她们的身姿依然站的笔直。

这些人便是这天的主角,一群来自部队文工团的女兵。但特殊之处就在于,她们前不久刚刚从朝鲜战场回到国内。

抗美援朝无疑是一场惨烈的战争,无数英雄人物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的土地上。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顽强斗争的品质深深震撼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志愿军也在朝鲜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在这一切的背后,这些文艺兵们同样功不可没。在抗美援朝期间,她们创作了大量作品为志愿军战士演出,极大鼓舞了志愿军的士气。

同时她们在战场上还充当着战地护士的角色,帮助志愿军转移伤员、保护战略物资等,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归国的文艺兵代表中,有一个人显得格外特殊,她就是解秀梅。

在毛主席亲切接待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团时,旁边的工作人员向他介绍解秀梅道:“这是我们志愿军中唯一的女一等功臣解秀梅。”毛主席随即亲切地与解秀梅握手致意。

解秀梅的名字也在这件事后迅速传开,作为志愿军中的文艺工作者,她在朝鲜战场上只开了一枪,打死了一个敌人,便被授予一等功,如此传奇的经历自然让人产生无限联想。

那么,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一切还是要从她之前的经历开始讲起。

追寻英雄人物立志参军

解秀梅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一户贫困家庭里,在她的童年时代,正是日寇侵华最猖獗的时期,华北作为全国敌后抗日的核心区域,让解秀梅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幸好,在抗日战争初期,高阳县就建立了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政权,抗日武工队和八路军通力配合,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

抗战进行到相持阶段,一场由八路军发起的百团大战打响,解秀梅的家乡高阳县为配合百团大战,也在紧锣密鼓的执行破坏敌人交通线和联络站的任务。

虽然解秀梅当时只有八岁,但长期以来看着八路军和武工队为了保护老百姓付出巨大牺牲,年少却懂事的她报名加入了八路军通讯站,成为了一名小联络员,在高阳抗日期间已经逐渐成长为一名不怕牺牲的小革命者。

当时八路军在各村庄宣传抗日时,经常有文工团的同志前来表演,对此解秀梅尤为印象深刻。文工团的同志们将党长期以来的斗争史编成歌舞剧,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就这样呈现在解秀梅和高阳群众的面前。

英雄人物和革命先烈深深启发了年少的解秀梅,她也因此从小就立志参军,和共产党一起救万民于水火。

抗日战争胜利后,高阳县经过数次与国民党军的搏斗,总算是守住了敌后抗战的成果,高阳县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处于党的管理之下。但解秀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在全国战场上解放军正与敌人进行着最后的较量。

于是,少女解秀梅果断报名加入解放军,并被安排到解放军文工团担任演员。

1948年,身在文工团正在排练的解秀梅接到了一出舞台剧的台本,上级指示她出演这出舞台剧的女主角刘胡兰。这对于解秀梅来讲是一个新的角色,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她还是接下了出演刘胡兰的任务。

为了饰演刘胡兰,她特意查阅了关于刘胡兰的所有资料,不料这一查却让她沉浸在这个角色中难以自拔。

首先刘胡兰与解秀梅一样都是1932年生人,两个人在幼年时代都被地主恶霸欺压过,对于共产党都怀有莫大的感激之情。

只是刘胡兰在1947年就被敌人残忍杀害,只留下一句“怕死不当共产党”如晴空霹雳一般让解秀梅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她们两人的遭遇实在太像了,区别只在于解秀梅还活着。当她了解刘胡兰的事迹后,便将刘胡兰当做是自己的偶像和榜样,并暗暗发誓一定要如刘胡兰同志一样,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

在解秀梅用心的揣摩和演绎之下,她扮演的刘胡兰形象在军区里广受好评,解秀梅也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小刘胡兰”。

新中国成立后,解秀梅继续留在解放军文工团,并经常下连队慰问解放军战士。正当她准备就这样在一次次慰问演出中,光荣结束自己的军旅生涯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顾中央人民政府的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朝鲜局势顿时急转直下。

当此之时,中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联合国军交战,保卫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当志愿军征兵的消息传来后,解秀梅义愤填膺,马上报名参加了志愿军。

或许当时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次到朝鲜战场,她会成为唯一一个在朝鲜战场上立下一等功的女战士。

朝鲜战场书写巾帼本色

有鉴于解秀梅踊跃报名,并结合她平时的活跃表现,上级特别安排她作为第一批入朝志愿军的一员前往朝鲜战场。

在前往中朝边境的火车上,解秀梅知道虽然她此行是作为随军文艺工作者,安全方面要远远高于在前线杀敌的志愿军战士,但毕竟是在战场,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因此甚至都准备了寄往家里的遗物。

鸭绿江边,秋风萧瑟,从对岸传来的寒风让解秀梅不由得裹紧了衣服。一旦跨过这座桥,便只有一往无前。

由于敌人控制着朝鲜半岛空域,解秀梅和其他志愿军战士一样是徒步入朝,然后急行军到前线去。这一段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公里,但由于志愿军昼伏夜行,加之行军路线上到处都是山地,这段路走得并不容易。

虽然解秀梅是一名女战士,但却背负着和男同志一样的行装,不畏艰苦的向指定地点走去。

在路上,沉重的行装让许多男同志们心生同情,提出主动帮助解秀梅她们分担一些,但解秀梅却拒绝道:“你们的任务比我们重要,别耽误了,我还能行!”

前线的战斗很快打响,在英勇的志愿军顽强的反击之下,联合国军很快从三八线以北撤退,在此期间解秀梅亲眼见证了志愿军的英勇身姿和坚韧斗志,这也给了她很强的创作启发。

在战区后方,解秀梅所在的文工团除了为志愿军战士慰问演出之外,还肩负着战地医院中护士的职责。

她此前没有任何当护士的经验,对于医疗用品的使用和一些护理知识可以说一窍不通。但是她为人勤勉,又肯下苦功学习,在战地医生的指导下,解秀梅很快掌握了一个护士该有的基础知识,并主动帮助医生救治和护理伤员。

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为了能及时救治伤员,解秀梅所在的医院被安排在距离战场很近的地方,有时甚至敌人射出来的炮弹都能直接打到距离医院只有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炮弹爆炸的震动时常给正在手术中的医生带来很大的困扰。

不过尽管这样,解秀梅也丝毫不惧。在医院里几乎就没见过坐着的解秀梅,她不是在照顾伤员,就是往来于药房和病房之间的路上,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让伤员赶快好起来,将美国鬼子都赶跑。

在奋力救治伤员之余,解秀梅还用唱歌、说评书、唱戏、说快板等艺术形式为伤兵营里的战士们表演打气,让战士们忘记伤痛,鼓足干劲重新回到战场。

朝鲜的冬天很快降临,冷得几乎都要把人都冻成冰。这天解秀梅为了保证医院供暖,与其它同志们一起上山捡柴火,然而随着队伍的分散,解秀梅很快落了单。

就在这时,一声男人的叫喊声响起,解秀梅回头一望,赫然就看见一个美国大兵正拿枪指着她。虽然来到战场已经有短时间,但这却是她第一次与敌人正面接触。

面对眼前这个魁梧高大的美国大兵,解秀梅临危不惧,本着宁死不当俘虏的觉悟,她奋然上前与敌人搏斗起来,然而她明显不是敌人的对手。危难之际,她看准机会一把抽出敌人别在腰间的手枪,对着敌人的胸口扣动了扳机。

枪声很快吸引来了巡逻的战士和其他在山上捡柴火的同志,在得知解秀梅的遭遇后,大家都为她捏了一把冷汗。

此后的战事越来越残酷,战地医院里的伤员也越来越多,解秀梅除了不停的照顾伤员,还要时刻警惕敌人飞机的轰炸。

在一次空袭中,敌人的飞机向战地医院扔下了燃烧弹,整个医院瞬间化为一片火海,不过好在医护人员和伤兵都已经转移到防空洞而躲过一劫。

然而解秀梅在清点人数时,忽然发觉一名战士未能及时从病房中逃出,想到这里她奋不顾身的从防空洞中出去,头也不回的扑进熊熊燃烧的帐篷中。

最终,她顺利找到了那位伤员,并成功将他转移,而自己的身上却落下了多处烧伤。

有鉴于她在战场上的活跃表现以及救治了无数伤员,组织特别授予她一等功。她在授勋时表现地很低调。“我只消灭了一个敌人,实在受之有愧。”而首长却说道:“可是你也救了很多人啊,这都是你应得的。”

回归平凡不以英雄自居

1952年,解秀梅跟随中国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团来到北京,接受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

当毛主席听说了解秀梅的事迹后,当面夸赞道:“你可以说是我们军中的花木兰啊!”随后毛主席在给解秀梅的签字中写道:“志愿军在朝鲜为中国人民争光,人民感谢你们!”

同年十月,解秀梅和其它一等功战士受到了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接见,一个文艺兵一等功臣先后得到两国领导人的接见,这在整个抗美援朝过程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面对这份荣誉,解秀梅非常珍惜,但却从未主动向别人夸耀过。1953年,解秀梅从朝鲜战场上回到国内后选择了退役,她决定用自己的余生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

为此,她将自己得到的一个一等功,两个三等功和朝鲜人民军一级战士等荣誉勋章全部封藏,接受组织上的安排转业到河北华兴印刷厂工作。

此后的近半个世纪里,解秀梅再也没有主动向人提起过自己过往的经历,就如同一个普通人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直到九十年代,她的故事才再次被广大群众所熟知。

1993年,解秀梅因病住院,由于病情太重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其家人四处筹措仍然无济于事。这时,她的儿子不顾解秀梅的反对,从家中找出解秀梅的荣誉勋章,向省政府申请援助。

当政府工作人员得知解秀梅这位人民功臣病重却无钱医治时,马上将解秀梅转院到石家庄第一人民医院医治,随后省领导和军区领导都前往医院探望她,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动不已。

这件事很快被媒体知道,中央、省、市各大媒体在征得她本人同意后,纷纷上门采访解秀梅,她的事迹随着一遍遍的宣传才被大众所熟知。同时,人们也知道了她便是著名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人物原型。

1996年,解秀梅因病在石家庄逝世,享年65岁。

她是那个年代普通群众因心怀信仰,在党的号召下踊跃参军的代表,在战场上她虽然只消灭了一个敌人,但她却不顾自身安危,不畏艰险磨难,救活了无数志愿军战士,为支持抗美援朝立下不朽功勋。

在人生的后半程,她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在普通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默默奉献,这份豁达与赤诚,足以成为后世的楷模。

解秀梅坚韧而信仰坚定,有大功却不自傲,她的美好的品格始终激励着许多年轻人。

0 阅读:110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