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叶子玩收藏,分享收藏乐趣,传播钱币文化,感谢关注。
2024年第一季度即将结束,全国各地大小拍卖行的春季拍卖会陆续拉开帷幕,相信在未来几个月里会有不少大名誉藏品亮相。本章给大家介绍两枚古钱币,其都曾在知名拍卖行亮相,并创下不菲的成交价。
下面就来看看这两枚古钱币背后都有怎样的故事,为何能拍如此高价。
清代道光通宝宝源局小平雕母此枚清朝道光通宝宝源小平雕母,直径为25.27毫米,厚1.78毫米。虽未评级,但钱体无论是面、肉,还是文字、穿口皆是精雕细琢,地章略微隆起,文字深俊立体,每一处线条极为平滑流畅,整体呈镜面光泽,是清朝中期行用雕母中的标准器,极为难得,最终成交也高达57.5W。
那为何雕母价值如此之高,道光时期的雕母钱有何特殊之处?
雕母,也称祖钱,为母钱之母,是由铸钱匠人手工雕制而成,供上司主管、帝王裁决或用于进行翻铸的制钱模型,其性质特殊,再加上钱局使用完后,一般都会销毁或存档入库,因此民间流传下来的雕母极少。雕母制作材质也较为多样,如铅、铜、锡,亦有象牙、玉石、木质等材质。
在清代古钱体系中,道光时期的雕母钱是个较为特殊的存在。道光早期的雕母钱一直延续前几朝的形制风格,钱肉平坦,直到道光中后期其雕制风格发生了些许变化,钱体稍厚,钱肉也微微鼓起。那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这主要是由于道光中后期,社会经济越来越差,而工人以及铜价却不断上涨,朝廷为了维持铸钱的正常发行,只能不断降低成本,这也导致铜钱的品质越来越差。为了保证成品率,只能采取折中的方式,将雕母的钱肉突起,使在浇铸时确保液体在钱模中顺畅流动,而清朝中晚期的雕母也延续这一风格。
清朝咸丰通宝背宝福一十通宝面大清试铸样钱此枚试铸样钱为咸丰年间所铸,直径为40.50mm,虽为裸币,但其品相极佳,最终的成交高达82.8w,能达到此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样钱,即钱币的样板、样本等,是新钱铸行前,先行制作的试验性钱币,其一般分为两大类,进呈样钱和颁样钱。颁样钱是国家颁发给地方,依样鼓铸的钱币样式;进呈样钱则是地方上呈中央,供其审核存档的钱币样式。而试铸样钱应该属于进呈样钱,初期只有少量试铸,且试铸样钱钱文只存在于样钱,普通流通钱中见,属于铜钱中的珍罕品。
而此项拍品除了是试铸样钱外,还有更为特殊的原因是其出身,出自福建宝福钱局所铸。从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中可了解到,宝福钱局早在道光四年,即1824年开始就停铸了;到了1850年咸丰继位,而此时也正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朝廷政治腐败,经济困危,通货膨胀越发严重。为了稳定社会经济,挽救即将崩溃的货币市场,清政府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试图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也因此停铸多年的宝福钱局再次开炉,铸纪元钱。
在咸丰年间发行的古钱币体系中,宝福钱局所铸的古钱币风格独具一格,大钱版式较多,钱形也较大,形制极美,铸造工艺精良,也是当时全国28个铸钱局之魁首,深受钱币收藏者的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