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多次被骂上热搜,从公知到公敌,“风流才子”高晓松怎么了?

姜姜求知娱娱 2024-11-07 16:37:16

《中国好声音》曾宣布停播,竟然还跟刀郎的一首《罗刹海市》有关?

更戏剧性的是这首歌里"公公自古闻名"的歌词,让曾经意气风发的高晓松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位曾经用"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打动无数人的清华才子,如今却沦为了人人喊打的"公敌"。

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泯灭?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办

说完高晓松现在的处境,不得不提提这位"公子哥"的显赫家世。

要说起家世背景,那真是甩出去十条街都找不着对手。

外公张维人称深圳大学的筑梦者,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

外婆更是了不得,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创之初就扛起了重担,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成就,绝对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最厉害的还得说他爷爷高景德,清华大学首任校长,那可是响当当的学界泰斗。

这么强大的家族基因,按理说高晓松应该稳稳地在学术道路上走下去。

可偏偏这位"别人家的孩子"骨子里藏着一颗叛逆的心。

年轻时的他不顾家人反对,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简直是"疯狂"的决定。

清华大学?不读了!

为啥?就因为迷上了音乐,这操作属实让人眼前一亮。

和老狼这位后来的民谣教父一拍即合,直接组建了"青铜乐队"。

你别说这波操作还真就给他玩明白了。

《青春无悔》一出,直接在音乐圈掀起了一阵清新的旋风。

看来艺术这条路,还真让这个"学霸叛逆者"给找对了。

后来觉得光有音乐还不够,又杀进了北京电影学院深造。

搞音乐、拍视频、写剧本,简直就是全能选手在线进化。

从高知世家的"别人家的孩子"到横跨多领域的文艺青年,这波身份转换可以说是相当帅气了。

天赋异禀的高材生,本该在艺术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可惜啊这位"才子"的嘴巴实在是太能作妖了!

在《晓松奇谈》节目中,他那张口就来的"神论",简直就是在给自己挖坑。

你说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居然说"参拜靖国神社没问题",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靖国神社里可是供奉着14名侵华战犯,这种历史伤痛怎么能轻描淡写?

更离谱的是他还敢质疑"火烧圆明园"的真实性。

在他看来"美国是最友好的国家,从未侵犯过中国"。

我的天呐!八国联军的历史是不是要重修一遍?

但这都不是最过分的,他的言论愈演愈烈。

在某次访谈中他竟然放出惊人之语:"在我们家,硕士学位简直等同于文盲!"

这话一出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直接下场进行批评。

可人家依旧我行我素,简直就是活脱脱的"键盘侠祖师爷"。

但说真的最让人无语的还是他那次酒驾事件。

喝得醉醺醺的朋友好心帮叫代驾,他倒好一句"我又不是平民百姓"把大家都给整不会了。

结果可想而知一路连撞四辆车,最后直接进去蹲了好几个月的局子。

你以为这就完了?2018年又整出个新活。

突然宣布自己成了"哈佛大学研究员",可把粉丝们给乐坏了。

结果方舟子一个帖子,直接打脸——原来就是个义工身份。

这波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网友们的评论区直接炸锅了。

一个接一个的争议,让这位曾经的"才子",硬生生把自己推向了"公敌"的位置。

说完这些争议再来八卦一下这位"才子"的情感史。

啧啧啧这简直就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渣男进化史"。

说起来高晓松的初恋还挺浪漫的。

那是在9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年少轻狂的他爱上了班上的一个女同学。

为了这段青涩的感情,他写下了那首传唱至今的《同桌的你》。

可惜啊这位初恋女友现在连名字都没人记得了,仿佛成了一个无人问津的都市传说。

但真正让人唏嘘的是他和筠子的那段情。

两个音乐人的相遇,简直就像命中注定一样。

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们一见钟情携手走过了一段看似美好的岁月。

家都装修好了婚礼都准备着了,高晓松还特意为筠子制作了一张专属专辑。

谁能想到这份看似天作之合的感情,却被一个偶然彻底击碎。

1999年7月的那个夜晚,醉醺醺的高晓松在经贸大学门口遇到了沈欢。

好家伙这哥们脑回路真是清奇,认识才三天就单膝下跪求婚。

当时的筠子还在焦急地找寻男友的下落,殊不知男友已经投入别人的怀抱。

这段闪婚最后以一场狼狈的收场告终,高晓松除了保住一辆破车什么都没捞着。

但显然这位"情场高手"并未吸取教训。

到了38岁他又给大家表演了一出"爷青结"。

娶了一位年仅17岁的徐粲金,这波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

那时的徐粲金还是个懵懂少女,结果这段"忘年恋"也只坚持了6年就宣告结束。

看来在感情这件事上,这位"才子"的情商可能还不如他的智商的零头。

看完高晓松的感情史,再看看他如今的处境,不得不说造化弄人啊。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清华才子,现在连说句话都得小心翼翼。

《晓松奇谈》的风光不再,连他引以为傲的"知识分子"标签都被人嘲讽。

有网友说得好:"扁桃体都比脑袋大了",这话虽然扎心但好像也没说错。

从满口"诗和远方"的文艺青年,到动不动就"硕士等于文盲"的狂妄之语。

从被万千粉丝追捧的偶像,到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的"公知"。

这一路走来简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

说白了可能是被追捧太久,忘记了自己是谁。

优越的家世、不俗的才华,这些光环反而成了蒙蔽他双眼的阻碍。

他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可偏偏在这种"不同"中迷失了自我。

用争议性言论博眼球,用偏激观点刷存在感。

结果呢?树倒猢狲散风光不再。

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伤人最快的不是刀剑,而是那张永远停不下来的嘴。

或许这就是命运给高晓松的一记响亮耳光。

提醒他也提醒我们:无论站得多高,都别忘了脚下的路该怎么走。

毕竟人生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还得看清眼前的苟且。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2

姜姜求知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