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新媒体 周杰 报道
湖北应城市四里棚,人们传颂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何锐长期以来帮助他人不图回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许多佳话。
2021年2月24日,何锐告诉《中国纪录》新媒体: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变成时尚美丽、生态园林式的“美丽乡村”……
少年当自强
何锐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应城市张杨村何家湾,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从小爱学习、爱劳动、是个爱动脑筋,有梦想的孩子。何锐读小学时成绩好,是优秀的少先队员,每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何锐八岁时就帮家里劳动,抱谷、插秧、抽水,他事事学得有模有样。放假时,何锐喜欢钓鱼,经常钓得“盆满钵满”,他每次将“战利品”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直到现在,还总把在休息时间钓回的鱼送给大家,此番孝心孝行深受大家赞扬。曾教过何锐的中小学老师邓炳望、王金桃、王一、陈玲、陈振华等,都一致地称赞和夸奖他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特别懂事,是好学生。
1993年,何锐的爷爷去世,临前嘱托:一定要何锐替爷爷压棺(农村丧葬习俗,是死者生前的遗愿,说明对所喜爱小孩的一种最高奖赏)。
社会责任强
由于家境条件差,兄弟姐妹多,何锐中专学业结束就外出打工。他很想参军,可何锐那时正在广东某厂担任中层管理,时值厂里生产旺季,如果离开必须赔偿企业一大笔损失,此事始终未得厂里支持和许可。因此,当兵的梦想成为泡影,这是何锐人生最大的遗憾。
何锐非常孝敬自己的爷爷奶奶,因为他们是老一辈勤劳的农民,放学后、空闲时就去照看伺候老人。何锐特别敬仰自己的父亲,深受父亲的教育,总想长大后能独当一面。连续多年,何锐从小就帮家里做家务事和农活,协助父亲帮助村里和办事处粉刷宣传制作标语。每当腊月寒假,还主动上街售卖年货和年画,免费送对联给五保户和孤寡老人。
何锐常说,他是受到了父亲个人魅力的影响,积极做人做事。无论在哪,他总是以雷锋和英雄人物为榜样,做好事,行正义。“做好事,行善事,办实事,成大事”,也正是父亲创办“人旅文化企业”宣传的核心理念。
何锐先后在广东、杭州和云南打工10多年,曾数次帮助家乡外出的青年农民,积极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并为他们落实好吃、住等费用,受到同事朋友和家乡父老乡亲的一致称赞和好评。因而,凡认识和接触的青年伙伴,都愿和何锐交往,听从安排。何锐的号召力很强,都愿和他共事。逢年过节,好多年轻人都爱到何锐家拜年、交流。
广州打工期间,何锐多次为社会献血。杭州打工期间,还多次无私帮助他人找工、住宿。云南打工期间,何锐主动为汶川地震捐款1000元,发动工友共同捐款近万元。
2008年,何锐的大伯母因病去世,他迅速安排好工作,从几千公里路远的云南边远地区飞奔回老家送葬。
几年前,一位朋友的母亲病危,需要抢救。他二话不说,把积蓄的2万元拿出,为朋友慷慨解囊。媳妇有些责怪,何锐却说,“借钱就能救人一命,还有什么比抢救生命更宝贵的事呢?”
家乡筑梦强
何锐对家乡充满热爱和建设的感情由来已久,从小养成尊敬和孝敬长辈的好习惯。何锐积极支持父亲创办的“人旅文化”事业,为家乡父老乡亲着想,热衷于做好村里公益事业。每年春节前后,热心组织举办尊老爱幼、德勤品行以及文明和谐等主题交流活动。为乡亲们赠送礼品,邀请与会代表吃年饭,以表达对家乡父老的孝道敬意之情。
张杨村何家湾,是应城市四里棚“美丽乡村”的试点湾村。在近几年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中,何锐积极参与并用实际行动支持何家湾的“美丽乡村”建设。
1、乘其父亲不在家时,将自己家备用填屋前低洼场地的大量石头无偿贡献给村湾填堰和铺路之用,既为建设节约了资金,更是有效促进工程进度。
2、建设中的农田需赔款项,如青苗款、厕所砖款、沙石用料,虽然至今未得到一分赔偿,但他从未向组织催要过。
3、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已修好进出水泥路,可何锐家周围,有的地方连主路都还没修。屋旁的放水沟被“人为”堵塞,从而导致去年七月下大暴雨时,大水已淹到屋后门,在此情况下,也没有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4、在几年的建设中,何锐看到有些人利用建设大搞自私行为时,何锐总是站出来说真话并及时予以制止。他说,钱是国家用来支持和建设我们的家乡,怎么能随意占用而不去做实事呢?
5、怎样才能让农民致富?彻底改变乡村面貌呢?他想:如果能在家乡把路修直,把树栽好,把村里湾里鱼塘打造成能养殖、钓鱼的乡村旅游休闲场所,那该多好?
6、和原村主任陈志高相互交谈过,考虑在村里湾里路边兴建一条龙服务的第三产业,既方便沿路市民和游客前来消费,也能促进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
记者手记:何锐有思路有想法,但怎样将梦想变成现实?怎样发展建设家乡?怎样回报服务乡亲?让村民富起来!让村庄美起来!这是何锐心中的梦—“美丽乡村梦”。彻底把村民抛弃的荒田耕作起来变良田,让家乡的路更宽、田更绿、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