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蝉鸣秋意,十首有关秋蝉的诗词,奏响着秋天的乐章!

诗意文化有美学 2024-08-31 20:20:35

秋蝉,是秋天的使者,也是时光的吟唱者。当第一缕秋风悄然拂过,秋蝉便开始了它的演奏。在泛黄的树叶间,在寂静的角落里,那一声声清脆而又带着些许沧桑的鸣叫,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故事,又似在感叹着时光的流转。

秋蝉鸣秋意,十首有关秋蝉的诗词,奏响着秋天的乐章!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其三)秋蝉

唐-骆宾王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暂安。

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

分形妆薄鬓,镂影饰危冠。

自怜疏影断,寒林夕吹寒。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暂安。” 首句点明时节已至深秋,给人一种时光匆匆之感。秋蝉在此时只能暂栖于一枝之上,表现出一种在暮秋时节的无奈与不安定感。

“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 这里运用典故,“隐榆非谏楚” 可能暗指秋蝉不像楚国时某些进谏之士,“噪柳异悲潘” 也表明秋蝉与潘岳悲秋的情感有所不同。通过与历史人物的对比,凸显出秋蝉独特的存在状态和情感特质。

“分形妆薄鬓,镂影饰危冠。” 这两句描写秋蝉的形态,仿佛秋蝉的身影如同装饰着薄鬓和危冠一般,生动地展现了秋蝉的小巧玲珑与精致,同时也暗示了秋蝉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依然有着一种别样的美丽。

“自怜疏影断,寒林夕吹寒。” 尾联中,秋蝉自怜自己的身影稀疏、生命将尽,在寒冷的夕阳下,秋林中的晚风吹来阵阵寒意。这里营造出一种凄凉、落寞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秋蝉在秋末的孤独与悲哀,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以秋蝉为主题,通过对秋蝉在暮秋时节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秋蝉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一种独特的美。

自天平岭过高景庵

宋-范成大

卓笔峰前树作团,天平岭上石成关。

绿阴匝地无人过,落日秋蝉满四山。

“卓笔峰前树作团,天平岭上石成关。” 首两句描绘了天平岭的独特景观。卓笔峰前树木郁郁葱葱,聚拢成团;天平岭上石头林立,仿佛形成一道关卡。这两句通过对山峰和石头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雄伟与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绿阴匝地无人过,落日秋蝉满四山。” 后两句笔锋一转,描写了一幅宁静的秋日景象。绿树成荫,遮天蔽日,地上一片绿荫,却无人经过,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而落日余晖中,秋蝉的鸣叫声回荡在四周的山间,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与落寞。这里以动衬静,通过秋蝉的鸣叫突出了环境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这秋日景色中的孤寂之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天平岭景色的描写,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又流露出诗人在秋日里的感慨与思考。

秋蝉

明-释今覞

绝壑遥怜尔,萧条碧树阴。

危冠如有意,薄翼自成吟。

身与秋枝浅,声连烟月深。

临风断续听,谁识倚阑心。

“绝壑遥怜尔,萧条碧树阴。” 首句中诗人在绝壑之旁远远地怜惜秋蝉,点明了秋蝉所处的环境是萧条的碧树之阴。既表达了诗人对秋蝉的关注,又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危冠如有意,薄翼自成吟。” 这里描写秋蝉的外形,高高的冠如同有意一般,薄薄的羽翼自然地发出吟唱。“危冠” 形象地表现了秋蝉的独特外形,而 “薄翼自成吟” 则赋予秋蝉一种诗意的气质,仿佛它的吟唱是自然而然的表达。

“身与秋枝浅,声连烟月深。” 此句进一步描绘秋蝉与秋景的融合。秋蝉的身体与秋天的树枝颜色相近,融为一体;它的声音连绵不断,与如烟的月色相互映衬,意境深远。这里通过对秋蝉与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和谐而又略带忧伤的美感。

“临风断续听,谁识倚阑心。” 最后诗人在风中断断续续地听着秋蝉的鸣叫,发出感慨,有谁能理解自己倚栏而立时的心境呢?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秋蝉的吟唱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孤独、惆怅的情绪,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秋蝉的描写,将秋蝉与秋景、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忧伤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秋蝉的怜惜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陈缉熙先垄六咏 其二 震泽秋蝉

明-张宁

乱峰如抱水萦回,明月当空绝点埃。

明月不随流水去,秋风无复旧人来。

思家贾客应同感,信宿渔歌莫浪催。

长夜寂寥魂已断,天光云影为谁开。

“乱峰如抱水萦回,明月当空绝点埃。” 首句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杂乱的山峰环抱流水,迂回萦绕,明月高悬空中,洁净无一丝尘埃。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自然环境,为秋蝉的出现铺垫了氛围。

“明月不随流水去,秋风无复旧人来。” 此句中明月静止,不随流水而去,秋风再起却没有旧人归来。明月与流水的对比,秋风与旧人的反差,流露出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增添了诗歌的惆怅之情。

“思家贾客应同感,信宿渔歌莫浪催。” 诗人联想到思家的商人应该有同样的感受,而夜宿的渔歌也不要随意催促。将秋蝉引发的情感扩展到思家的贾客和渔歌之上,使情感更加丰富多元,也体现了诗人对不同人群的共情。

“长夜寂寥魂已断,天光云影为谁开。” 最后诗人在长夜的寂寥中,感觉灵魂已断,发出疑问,天光云影又是为谁而开呢?进一步深化了孤独、迷茫的情感,同时也让读者陷入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以震泽秋蝉为触发点,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情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寂寥中的思考和追问,意境深远,情感深沉。

秋蝉四首

明-释函是

轻身高木可悠悠,断续酸伤独不休。

观世已甘朝露薄,因风犹作岁华忧。

响彻千峰人在梦,生从一壑影临秋。

若教似汝肠应断,白首难为玄鬓愁。

“轻身高木可悠悠,断续酸伤独不休。” 首句描绘秋蝉轻盈地立于高树之上,看似悠然自在,但紧接着 “断续酸伤独不休”,秋蝉的鸣叫断断续续,充满了酸楚哀伤,且不停歇。这里既写出了秋蝉的外在形态,又表现出其内在的情感状态,为全诗定下了忧伤的基调。

“观世已甘朝露薄,因风犹作岁华忧。” 秋蝉似乎已看透世间,甘愿承受如朝露般短暂的生命之轻,但在秋风中,仍然为岁月的流逝而忧愁。此句进一步深化了秋蝉的情感内涵,它不仅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还有对时光匆匆的忧虑。

“响彻千峰人在梦,生从一壑影临秋。” 秋蝉的鸣叫声响彻千峰,而此时的人们或许正在梦中。秋蝉生于一壑之间,身影在秋天中显得格外孤寂。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秋蝉的孤独与渺小,同时也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若教似汝肠应断,白首难为玄鬓愁。” 最后诗人感慨,如果人像秋蝉一样,定会愁肠寸断。人到白首之时,也难以像秋蝉那乌黑的鬓发(这里借指秋蝉的外形)一般只为岁月而愁。此句将人与秋蝉对比,更加凸显了秋蝉的忧愁,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秋蝉为载体,通过对秋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秋蝉 其二

清-戴亨

清风凉露忽成啼,林远烟深望欲迷。

黄叶空山秋色里,断桥古渡夕阳西。

声闻已接犹难见,地步宁藏不肯低。

听汝去年曾醉后,黉宫松畔亦留题。

“清风凉露忽成啼,林远烟深望欲迷。” 首句描绘了在清风凉露之中,秋蝉忽然鸣叫起来。“林远烟深” 营造出一种悠远、迷蒙的氛围,让人的视线仿佛迷失其中,为秋蝉的出现铺垫了一个空灵的背景。

“黄叶空山秋色里,断桥古渡夕阳西。” 此句进一步描绘秋天的景色,黄叶飘落在空山之中,秋色浓郁。断桥和古渡在夕阳西下的映照下,更显落寞。这两句通过对典型秋景的描写,烘托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与秋蝉的鸣叫相互映衬。

“声闻已接犹难见,地步宁藏不肯低。” 秋蝉的声音已经传来,但仍然难以看到它的身影。它似乎宁愿隐藏自己的位置,也不肯降低自己所处的高度。这里既表现了秋蝉的神秘,又暗示了它的高洁品性。

“听汝去年曾醉后,黉宫松畔亦留题。” 最后诗人回忆起去年醉后听到秋蝉鸣叫,在黉宫的松畔也曾留下题诗。这句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增添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秋蝉的特殊情感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以秋蝉为核心,通过对秋景和回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秋天里的感慨和思考,意境优美,情感细腻。

吟秋七律七首 其七 秋蝉

清-张懋勋

垂杨零落不成行,抱叶惊寒怯晓霜。

韵远非关风力劲,怀清只饮露华凉。

碧梧院落嘶残月,红杏园林怨夕阳。

以后枝头莫高唱,恐防身后有螳螂。

“垂杨零落不成行,抱叶惊寒怯晓霜。” 首联描绘了秋天垂杨凋零、不成行列的景象,秋蝉抱着树叶,因畏惧清晨的寒霜而惊恐。此句既点明了季节特征,又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为秋蝉的出场做了铺垫。

“韵远非关风力劲,怀清只饮露华凉。” 颔联中,诗人认为秋蝉的韵致高远并非因为风力强劲,而是它心怀清澈,只饮用清凉的露水。这里赋予秋蝉一种高洁的品质,突出了它在秋天的独特存在。

“碧梧院落嘶残月,红杏园林怨夕阳。” 颈联进一步描绘秋蝉在不同场景中的鸣叫。在碧梧院落中,秋蝉对着残月嘶鸣;在红杏园林里,它又似乎在埋怨夕阳西下。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写,使秋蝉的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

“以后枝头莫高唱,恐防身后有螳螂。” 尾联诗人以告诫的口吻对秋蝉说,以后在枝头不要高声歌唱了,恐怕身后有螳螂在伺机而动。这句既表现出诗人对秋蝉命运的担忧,又蕴含着一种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在得意之时也要警惕潜在的危险。

整首诗以秋蝉为主题,通过对秋景和秋蝉形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寓意深刻,富有诗意。

鹧鸪天·秋蝉

清-沈榛

何处疏蝉唱晚凉。园林暑退淡秋光。

随风响振听还远,抱叶吟残意自扬。

张薄袂,饰残妆。琴声旧识蔡中郎。

共知饮露清标在,不用凄其诉夕阳。

“何处疏蝉唱晚凉。园林暑退淡秋光。” 开篇以疑问起笔,询问疏蝉在何处唱响晚凉,随后点明园林在暑气消退后呈现出淡淡的秋光。既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又引出了秋蝉这一主体。

“随风响振听还远,抱叶吟残意自扬。” 此句描写秋蝉的鸣声随风远扬,即使抱着树叶吟唱到残,其意境依然高扬。展现了秋蝉在秋天里的坚韧和不屈,给人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张薄袂,饰残妆。琴声旧识蔡中郎。” 这里将秋蝉拟人化,“张薄袂”“饰残妆” 形象地描绘了秋蝉的姿态,而 “琴声旧识蔡中郎” 则用典故赋予秋蝉一种文化内涵,增添了诗歌的典雅韵味。

“共知饮露清标在,不用凄其诉夕阳。”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共同的认知,即秋蝉饮露的清高标格依然存在,不必凄凉地向夕阳诉说。强调了秋蝉的高洁品质,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通过对秋蝉的描写,既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又表达了对秋蝉高洁品质的赞美,以及一种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人生情怀。

浪淘沙·秋蝉

清-陈尔士

无奈夕阳残。落叶阑珊。

愁中还又话乡山。

高柳隋堤秋梦里,一翼吟烟。

坐听小窗前。瘦损朱颜。

飞蓬衰鬓问谁怜。

咽尽五更声欲断,露冷风寒。

“无奈夕阳残。落叶阑珊。愁中还又话乡山。” 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夕阳西下,让人无奈,落叶飘零,尽显萧瑟。在这样的愁绪中,秋蝉仿佛在诉说着对故乡山川的思念。这几句既描绘了秋天的衰败景象,又为秋蝉的出现铺垫了情感基调。

“高柳隋堤秋梦里,一翼吟烟。” 秋蝉在高柳之上、隋堤之畔,如同在秋梦之中,振翅吟唱,烟雾缭绕。此句画面感极强,将秋蝉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隋堤)之下,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同时,“一翼吟烟” 的描写,使秋蝉显得更加空灵、缥缈。

“坐听小窗前。瘦损朱颜。飞蓬衰鬓问谁怜。” 诗人坐在小窗前,听着秋蝉的鸣叫,感慨自己容颜憔悴。“飞蓬衰鬓” 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衰老之态,而 “问谁怜” 则表达了一种孤独、无助的情感。

“咽尽五更声欲断,露冷风寒。” 最后,秋蝉在五更时分,声音渐弱,仿佛要断绝。此时,露水冰冷,寒风刺骨。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寒冷和凄凉,也暗示了秋蝉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整首词以秋蝉为线索,通过对秋天景色和自身情感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孤独之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意境凄美,情感真挚。

浪淘沙·秋蝉和衎石

清-周之琦

凉思又铜盘。琴外声残。

一庭愁碧正相怜。

冷入秋心飞不去,衰柳年年。

何处说荒寒。落叶长安。

西风休更倚栏干。

弱羽翛翛真似我,鬓影羞看。

“凉思又铜盘。琴外声残。” 开篇营造出一种凉意弥漫的氛围,“凉思” 给人带来清冷的思绪,“铜盘” 可能暗示着某种古老的器物,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而 “琴外声残”,则在寂静中凸显出一种声音的消逝,为秋蝉的出场埋下伏笔。

“一庭愁碧正相怜。冷入秋心飞不去,衰柳年年。” 庭院中一片愁人的碧绿,让人怜惜。秋蝉的凄切之声仿佛冷入秋心,难以飞去,而衰柳年年如此,更增添了一种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这里通过对庭院景色和秋蝉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岁月的无奈。

“何处说荒寒。落叶长安。” 诗人发出疑问,何处可以诉说这荒寒之感呢?“落叶长安”,长安作为历史名城,落叶飘零更显沧桑。此句既点明了地点,又渲染了一种荒凉的氛围。

“西风休更倚栏干。弱羽翛翛真似我,鬓影羞看。” 西风中不要再倚靠栏杆了。秋蝉那柔弱的羽翼飘飘然,真像诗人自己,看到自己两鬓的影子都感到羞愧。这里将秋蝉的弱羽与诗人自身联系起来,表达了一种自怜自伤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脆弱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秋蝉这一意象,将秋景的凄凉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紧密结合,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孤独、忧愁的心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细腻。

0 阅读:59

诗意文化有美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