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功陈赓强于黄克诚,为何大将排名在其后面?洛阳战役是分水岭

南书房 2024-07-05 14:40:51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分别为十大元帅和十大将颁发了军衔。

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十人中,粟裕凭借淮海战功稳居榜首,以5000大洋支援党中央的徐海东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位置分别被黄克诚和陈赓拿下。

在今天看来,黄克诚大将的名气似乎并不高,为什么他在十大将中的排名比军功赫赫的陈赓还要高呢?

一、评衔标准、职务平级

从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出现之日起,各种议论就层出不穷,议题的核心内容无外乎一点:

“这些开国元勋是否具备享受如此荣誉的能力和功勋?”

十大将人选和排名的确定并非一蹴而就,因为候选人都是在革命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评定标准显得至关重要。

当时,大将军衔的评定标准主要分为五项:现任职务、党内军内资历、革命贡献和军事成就、出身派系以及授衔名额。

这五项标准,以授衔名额最为严苛,“十”这个数字基本上确定其中大部分的人。

至于其余的四项标准,出身派系决定了十大将的人选,现任职务、党内军内资历、革命贡献和军事成就则决定了十大将的排名。

清楚了评定大将军衔的标准,自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黄克诚大将的排名更靠前,而战功赫赫的陈赓大将却屈居其后了。

1955年授衔时,黄克诚的职务是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央军委秘书长,而陈赓的职务是副总参谋长,两人的职务级别不分伯仲。

实际上,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黄克诚与陈赓的职务基本都是平级。

红军时期,黄克诚是红5军的师政委,陈赓是红4军的团长,由于红军队伍经常扩编和缩编,导致师和团的编制来回更换,长征前夕,黄克诚的职务是团政委,陈赓的职务是团长。

抗战时期,黄克诚先是被任命为八路军344旅政委,后又被调往新四军任师长兼政委,陈赓则长期担任八路军386旅旅长的职务。

解放时期,黄克诚被派往东北任西满军区司令员,陈赓则是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由此看来,在党内军内资历这一标准上,黄克诚与陈赓之间没有差别,甚至看起来非常相像,但是两人的经历却存在天壤之别。

二、军功卓著、富有远见

相比于黄克诚,陈赓的革命经历更为丰富,其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这也是陈赓名气大的原因之一。

陈赓是一位颇具个人魅力的开国大将,他出身黄埔,救过蒋介石性命,参加过南昌起义,还有跟随周总理在秘密战线与敌人斗争的经历。

提起陈赓大将,人们可以随口说出一段有关他的革命经历。

东征打头阵,西征当先锋,中国最好旅长,扬威神头岭,汾孝歼阎军,洛阳降猛虎,逐鹿中原,决战淮海,越江千里追穷寇,抗法援越,抗美援朝……

毛主席曾亲切地评价陈赓说:“陈赓就是好战!”

在革命战争年代,陈赓立下的军功数不胜数,说陈赓的军功远超黄克诚,并不是在夸大其词。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黄克诚担任过的职务多以政委为主,而陈赓则是长期担任军事主官。

决定大将排名的一大重要因素是军事成就,既然陈赓在这一条标准上完全胜于黄克诚,为什么排名却不如黄克诚呢?

其实,陈赓的军事成就主要体现在战场上,而黄克诚的军事成就则体现在全局战略上。

黄克诚是一位能从战争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的军事指挥员,他虽然高度近视,但是却一向以富有远见而著称。

红军时期,黄克诚对我党革命事业有两大贡献;

一是坚决反对先夺取大城市的错误方针,二是多次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坚决与“左”倾冒险主义作斗争,最终促使我党领导集体大洗牌。

抗战爆发之初,黄克诚建议中央恢复已经取消的军队政委制度,这一贡献至关重要,与毛主席提出的“党指挥枪”的原则不谋而合。

军队政委制度的恢复,有力地纠正了八路军中的不正之风,让红军的优良传统得以保持。

抗战八年,八路军能够区别于国民党军队,并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正是源于军队政委制度,黄克诚的建议为我党我军发展壮大提供了制度基础,这是任何一场战役胜利都无法比拟的。

抗战胜利后,黄克诚又率先提出了“抢占东北”的战略方针,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认同,毛主席特意点将黄克诚前往东北开辟根据地。

黄克诚不仅让我军在东北站稳了脚跟,还在日后承担起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证了东北顺利解放,而东北解放又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由此看来,黄克诚对革命的贡献远比陈赓要高,他能够时刻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向中央发出准确又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

三、革命坎坷、洛阳战役

黄克诚和陈赓正式参加革命队伍的时间,都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而且两人始终坚定革命初心,又都在建国后被授予大将军衔。

然而,两人的革命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黄克诚是我党内部挨批和被撤职次数最多的将领,而陈赓的革命经历虽然不如黄克诚那般坎坷,但是却有过两次因伤中断,一次失误被“贬”。

1927年时,陈赓在会昌战斗中左腿负伤,被迫前往上海治疗了一年,到了1932年时,陈赓又在胡山寨战斗中右腿负伤,再次离队前往上海治疗了一年多。

解放战争中后期,陈赓率领晋冀鲁豫四纵参加了洛阳战役,这一仗,陈赓打得并不好,首轮攻坚没有取得较大的战果。

而与晋冀鲁豫四纵互为两钳的华野三纵和八纵却在首轮攻坚中摧毁了敌人的核心阵地,且赢得了率先攻入洛阳的荣誉。

当然,陈赓在这场战役表现不佳,不能说明其指挥存在问题,导致陈赓没能打好这一仗的因素有很多,如联军指挥系统的问题。

陈士榘指挥的华野三纵和八纵本就是擅长攻坚战的部队,晋冀鲁豫四纵虽然擅长打恶仗,但是与之对比难免落入下风。

洛阳战役结束后不久,陈赓领导的陈谢兵团被逐渐拆分,他的军事成就也因此战而受到影响,这也是陈赓在十大将中排名较低的原因之一。

1 阅读:447

南书房

简介: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