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美国在红海主导的护航行动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方面,“罗斯福”号航母匆忙奔赴中东,接替“艾森豪威尔”号,却在进入印度洋后步履蹒跚,速度大减;另一方面,也门胡塞武装力量频繁出击,对过往商船发起精准袭击,其“准确率”之高,令人震惊。
这中间的问题,不得不让人心生疑虑。
更重要的是,“罗斯福”号的到来并未能阻止胡塞武装的袭击,也未起飞舰载战斗机参与拦截。而与此同时,美国中央司令部还在高调的宣扬,其“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在与印度海军“维沙卡帕特南”号驱逐舰等舰艇进行联合海上活动。这不禁让人怀疑其真正目的:到底是为了护航,还是为了虚张声势?
另外,就眼下的局势而言,“罗斯福”号能在红海坚守多久也是个问题。按照惯例,美航母单次海外部署任务时长为6个月,然而,“罗斯福”号在奔赴中东的征途上,已经逼近了这一时限的临界点。即便它效仿过往那些超期服役的航母前辈,其在红海的驻守时间也顶多只能勉强延长3个月。到那时,美国海军在中东地区势必将再次面临“航母荒”的严峻考验,这无疑是一场时间与战略的双重挑战。
实际上从这里也不难看出,美国在航母问题上已然陷入一种相对被动的局面。然而,美国近期的所作所为却颇有些欲盖弥彰的意味。
当初“艾森豪威尔”号的事情人尽皆知,但“艾森豪威尔”好不容易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后,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新闻网站却发文大肆吹捧“艾森豪威尔”的表现。要知道,“艾森豪威尔”号的核心任务是护航,打通红海航线,但以色列最重要的港口埃拉特港宣布破产就能说明,“艾森豪威尔”号并没有完成任务。然而,美国却自吹自擂,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毋庸置疑的是,历经近几年的风云变幻,全球对美军航母的敬畏目光,已经发生改变。可以肯定地说,美军航母随心所欲便能威慑一国的时代,已然成为过往云烟。如今的美军航母,更像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尽管美国依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包括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和1艘“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但这些庞然大物却更热衷于扮演“修理厂常客”的角色。它们不是在维修厂中接受“疗养”,就是正在奔赴“疗养院”的路上,这一幕幕场景无疑是美军实力衰退最生动的注解。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尼米兹级”航母便开始了它们的漫长服役生涯,而“福特级”这位技术新锐,则像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频繁的维修让其战斗力大打折扣,成熟之路似乎遥遥无期。至于多丽丝·米勒号,这位未来的新星,还得等到2032年才有望登台亮相,真是让人感叹“好饭不怕晚”,只是这“晚”得实在有点离谱。
而且,“尼米兹级”航母的设计寿命为40年,但目前多艘已超期服役。不仅如此,斯坦尼斯号原计划2021年的“中场休息”也因种种缘由被推迟到了2026年,简直就是一场“修船马拉松”。而这一切的背后,既有航母轮流修理导致的“工期撞车”,也有美国造船业日薄西山的无奈。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的造船业如今还面临着零部件短缺和技工荒的尴尬。维修人员不得不化身“寻宝猎人”,四处搜集零部件,甚至不惜从“兄弟舰”身上“拆东墙补西墙”。而航母在修理过程中还不断爆出新状况,风力涡轮发电机损坏、火灾频发,让维修时间一再延长。
当然,航母修理速度慢如蜗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修理厂“僧多粥少”。细数之下,美国能承担起航母修理重任的造船厂,不过诺福克海军船厂、纽波特纽斯船厂以及普吉特湾海军船厂寥寥数家。而在这其中,能独挑核反应堆换料大修重担的,只有纽波特纽斯船厂一家,而它还要同时肩负三艘福特级航母的建造重任,导致航母们只能排起长队。
为了缓解这一尴尬,美国不得不向日韩伸出援手,推出“军舰海外维修计划”。2022年起,美海军甚至开始依托印度造船厂对补给船进行维修。未来,日本一些私营大型造船厂也将获得授权。
看到这个我们也不得不说,把修航母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印度,美国还真不怕翻船。当然了,印度说了负责修,但是没保证能修好。看看之前印度给美国飞机提供零部件出的问题,美国对印度也是够放心的!
总之,航母维修的严重延误已经让美国在全球的航母部署捉襟见肘。目前,美国在海上部署的航母数量有限,且多艘航母正在或即将进入维修状态。美国在全球已经陷入“航母空窗期”,其海上霸主的地位正受到挑战。这不禁让人深思:有称霸的野心又能如何?没有谁能永远站在巅峰。
如今,美国的航母困境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挑战,更是其军事霸权动摇的象征。曾经的海上霸主,如今却不得不面对航母老化、维修困难、部署捉襟见肘的尴尬现实。当然,这也再次印证,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计划,终归会成为泡影。
这不仅暴露了美国军事力量的软肋,更让世人看到,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若沉迷于霸权野心,忽视了制造产业链能力升级,终将难以维持其昔日的辉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那些坚持和平发展、不断创新进取的国家,才能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而美国的“航母困境”,无疑也为全球各国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警示:真正的力量,不在于炫耀武力,而在于赢得人心,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