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孝武(二十)焦芳是六部之首,为何泄露六部弹劾计划给刘瑾?

惊心探索古今 2024-09-26 04:09:21

在正德初年的政治斗争中,明武宗朱厚照和太监刘瑾之所以能够逆风翻盘,在以刘健内阁和内部尚书为首的文官集团的弹劾中胜出,吏部尚书焦芳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焦芳作为吏部尚书,是当时的六部尚书之首,地位仅次于内阁首辅刘健。他提前将户部尚书韩文拟定的弹劾计划泄露给了刘瑾,使其能在弹劾发生的前夜找朱厚照哭诉,改变了朱厚照向文官集团妥协的意图,为第二天的反击埋下了伏笔。正是因为焦芳的通风报信,刘瑾等八虎太监才完成了对文官集团的布局,在政治斗争中大获全胜,刘健内阁因此而倒台。

然而站在文官政治的角度,焦芳临阵反水的行为是非常令人生疑,让很多历史爱好者感到不解。焦芳当时已经是朝廷中数一数二的重臣,也是文官集团的领袖之一。刘健和韩文组织的,针对刘瑾八虎的政治斗争,本质上是为文官集团争取利益的。焦芳作为文官领袖,理应全力支持才对,为什么会突然反水,将消息提前透露给刘瑾呢?有人说是焦芳提前就与刘瑾勾结好了,是刘瑾阉党的重要成员。也有的人说焦芳与内阁大臣谢迁有仇,所以谢迁支持的他都反对。还有人说焦芳与前任吏部尚书马文升不和,所以不支持这次弹劾。

历史上的学者们对焦芳的评价基本上是毁誉参半的,其中将焦芳列为阉党人员之一,是比较主流的历史观。可是把事情回归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却发现上述说法是有待商榷的。焦芳在政治斗争后出任内阁次辅,地位仅次于内阁首辅李东阳。他与掌控司礼监的刘瑾勾结,形成了内庭和外朝的联合,使得内阁首辅李东阳大权旁落,阉党人员独霸朝政的局面。他这样的经历,被认为是阉党的重要成员,刘瑾独霸朝政的帮凶,这是毫无疑问。但是说他站在这次政治斗争发生之前就已经与刘瑾勾结,却是没有直接证据的。

从各种史书上看,说焦芳和刘瑾暗中勾结的正军很多,但无一不是在刘健内阁倒台之后的事。史料中抨击焦芳趋炎附势的内容,又发生在正德年之前的,对象没有一个与刘瑾有关。实际上在焦芳趋炎附势的对象中,都是朝廷的重臣,刘健在当时还到不了那个等级。比如最早焦芳依附过成化初年的内阁首辅大学士李贤,成化末年他又依附于吏部尚书尹旻,这些都是朝廷一等一的重臣。而当时的刘瑾,只是执掌钟鼓司的太监,虽然受到朱厚照的宠信,却没什么实权。而焦芳此时已经是吏部尚书了,根本没必要纡尊降贵的讨好刘瑾。

从这些史实来看,说焦芳讨好刘瑾,甚至是依附和勾结的说法,是典型的倒果为因的。很多学者先入为主的将焦芳列入阉党范围,然后再去找证明其阉党的证据,显得荒唐且可笑。实际上在刘瑾独霸朝政期间,大量的文官受到打压和贬谪,但他却不敢对焦芳动用任何非法手段。焦芳即便与刘瑾及其爪牙发生冲突后,刘瑾也拿焦芳没有办法。刘瑾倒台之后,刘瑾的爪牙被大量清洗,但焦芳却没有受到任何牵连。在刘瑾晚年,他对焦芳很不满,多次咒骂焦芳,却拿对方一点办法都没有。焦芳提出退休致仕,刘瑾也无法打击报复。

在刘瑾权倾朝野的时候,他尚不能拿下焦芳,那在被刘健等人逼得走投无路时,又凭什么让焦芳投靠呢?因此从具体的事情上分析,焦芳与刘瑾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依附,至少的刘健内阁倒台之前没有这种事。说焦芳因为依附于刘瑾而出卖了文官集团,明显是倒果为因的,也是不合适的。

既然焦芳和刘瑾在当时没有这层关系,拿他为什么要背叛文官集团,偷偷向刘瑾通风报信呢?真的是因为他和内阁大臣谢迁、前任吏部尚书马文升、户部尚书韩文的私人矛盾么?从当时的情况分析,这种说法成立的可能性并不大,至少这种私人矛盾不是促使焦芳通风报信的主要原因。

焦芳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做到了六部之首的高位,但人际关系却是明朝文官集团中最差的。他早翰林院庶吉士出身,但却被认为是巴结内阁首辅大学士李贤才进入翰林院的,所以在朝廷的名声很差。他在历史上的评价毁誉参半,奇怪的是皇帝对他的评价都很好,文官集团都很敌视他。从明宪宗朱见深到明孝宗朱祐樘,再到明武宗朱厚照,没有不夸焦芳学问的。但在文官集团中,如内阁大臣彭华、谢迁、杨廷和等人,都说焦芳粗鄙不堪,不学无术。这种非常极端化差异的情况,也让焦芳在历史上的评价众说纷纭。

如果只是这种情况,很多人认为焦芳是靠着拍皇帝马屁上位的。但事实却不完全是如此,他的确拍皇帝马屁,但文臣之中也有少量的支持者。除了提拔焦芳的内阁大学士李贤外,成化末年的吏部尚书尹旻、弘治末年的兵部尚书刘大夏,这些人都很看重焦芳。如果焦芳没有一点能力,真的是不学无术粗鄙不堪,这些名臣又为何会看重他呢?成化末年,尹旻被奸佞集团陷害罢官,焦芳也受到牵连而贬官外放。可是到了弘治十年,明孝宗朱祐樘却主动将焦芳调回了朝廷,原因是焦芳在当他老师是课讲得好,是个有学问的人。

同僚和皇帝之间的评价相差如此的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从焦芳的行为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个典型的重北轻南的官员。他看重北方的士大夫和官员,力图为北方人谋利益,从而不择手段的打压南方人。从他在给朱祐樘当老师开始,他就对南方官员非常厌恶,用尽权力打压排挤。与他有仇恨的大多来自南方, 比如江西的彭华、浙江的谢迁,这些都是科举名省的官员。他和刘瑾谋划削减江西和浙江的科举名额,增加河南和陕西的名额,既有打压南方官员的考虑,也有扶持家乡士大夫的想法,是典型的顾家型官员。

抛开江西、浙江等南方科举大省的官员不谈,其它官员与焦芳的关系都是不错的。湖南出身的李东阳、刘大夏就与焦芳很好,山东出身的尹旻父子也与焦芳的关系密切。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焦芳是典型的明朝初年的重北轻南的作风。明朝虽然在南京定都,但在初年却是重北轻南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让北方人在科举中不吃亏,故意把南北士大夫分开,告了南北两榜。明成祖朱棣因为靖难之役的缘故,与南方士大夫关系极差,所以也是重北轻南的。直到明仁宗朱高炽和朱宣宗朱瞻基之后,明朝官场才成了南重北轻的格局。

焦芳在各种场合下仇视和打压南方官员,自然受到南方官员的排斥和反击。他和彭华、谢迁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士大夫集团内部矛盾。如果只是因为这种矛盾而出卖了士大夫文官集团,他所依托的北方官员也会受到连累。况且在这次弹劾的组织者中,作为刘健副手的户部尚书韩文也是来自山西的北方官员。所以从焦芳泄露消息的核心东西看,不应该是因为南北官员矛盾引发的。说他因为和谢迁的仇恨而泄露消息,只是一厢情愿的。在政权更迭的大规模政治斗争中,私人仇恨和集团利益相比,那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既然不是与刘瑾勾结,又不是私人仇恨,那焦芳泄露消息的动机是什么呢?从当时发生的事情可以出,焦芳的动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拍皇帝朱厚照的马屁,一个是打破清流官的垄断局面。因为明孝宗朱祐樘重用清流官,所以朱厚照登基时朝廷中形成了清流官主导政治路线的局面。这些清流官掌权后也和浊流官一样,形成了新的官僚利益集团,利用朝廷大权谋取私利。这个利益集团是以长江以南各省的官员为核心的,比如以南京为首的南直隶,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还有就是科举大省浙江、江西、福建。

这些地方是明朝财政赋税的主要来源地,却全被所谓的江南集团士绅所把持。刘健等人成了他们在朝廷中的代理人,各种国家政策向着江南士绅倾斜。比如正德初年出现天灾时,朝廷缺少赈灾资金。户部尚书韩文不去找有钱的江南士绅筹集资金,而是想要收取皇家园林、皇庄和宫廷的各项收入。皇家的收入虽然丰厚,但比起江南士绅是九牛一毛的。韩文舍大就小的做法,不但让朱厚照很不满,也让焦芳很生气。焦芳作为吏部尚书,六部之首,韩文的计划居然不经过他,而是听内阁刘健的指使,为江南士绅谋利,焦芳岂能答应?

如果让刘健内阁继续掌权,清流官霸占朝廷权位,继续给江南士绅做利益输送,那焦芳就成了六部的摆设。这种情况不但焦芳反对,刚刚升为兵部尚书的许进也表示反对。所以焦芳将六部弹劾计划泄露给刘瑾,本质上不是依附于刘瑾,而是依附于皇帝朱厚照。通过朱厚照的手打破刘健内阁对朝廷的垄断,他作为吏部尚书的权威才能名副其实。否则他就会被刘健联合六部尚书架空,成为虚有其名的吏部天官。可以说焦芳泄密的行为,是兼具个人私利和朝廷政治格局的考量,在利益链方面对于刚即位的朱厚照是非常有利的。

焦芳之所以不经过正是途径上书反对,主要是因为他已经没有更多的反击渠道了。司礼监和内阁沆瀣一气已成定局,焦芳通过正式渠道上书都会被司礼监拦截下来,根本到不了朱厚照手里。而且六部官员在做弹劾计划时,全部听命于刘健内阁,根本不给焦芳发言权。在他们眼里焦芳就是签字盖章的摆设,只需要走个流程,然后把奏章递上去集体弹劾施压,逼迫朱厚照妥协即可。可是让刘健意外的是,焦芳并没有向内阁妥协,而是想尽办法破坏了这次集体弹劾,让朱厚照和刘瑾在这场政治斗争中逆风翻盘。

虽然焦芳在历史上名声不好,被认为是依附于刘瑾的阉党,但他在朱厚照眼里评价极高。他不但受命编撰《明孝宗实录》,而且被升为内阁次辅,成为正德初年事实上的外朝掌权大臣。在清洗刘瑾的党羽时,朱厚照也没有动焦芳,而且多次给退休在家的焦芳赏赐财货,这都表明了他在朱厚照心中的位置。他协助朱厚照打倒了刘健内阁,在文官集团看来是国家衰败的开始,但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却是国之大幸。如果刘健内阁不被打倒,必然发展成明末东林党一般的怪物,明朝灭亡危局将提前一百年出现。

0 阅读:5

惊心探索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