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四川省人民医院张宇:愿把“奇迹”化“日常”

四川健康 2024-08-12 15:00:31

健康四川——大美医者

近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推荐评议活动结果出炉,共推荐评议出10个“健康四川—大美医者”最美健康服务团队,5个“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医路先锋团队,20位“健康四川—大美医者”个人。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团队及个人的优秀事迹,敬请关注。

四川省人民医院张宇——

愿把“奇迹”化“日常”

这位曾身披军装的转业军人,不仅继承了部队的坚强意志和执行力,更将这份精神转化为对医学技术的追求和对患者生命的敬畏。他以“优雅”的方式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和康复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张宇,了解他如何将一个个医学难题转化为救治患者的创新实践,以及他如何用技术和爱心,点亮患者的生命之光。

继承部队精神的转业军人

和多数同事不一样的是,张宇早期的医学生涯有一抹军绿色。

1996年,张宇考上第三军医大学,除了学习钻研医学技术,张宇的大学生涯还养成了部队军旅作息习惯。“和普通医学生最大的不同在于,部队的医学院对专业要求更高,强调超强的执行力、毅力和恒心,除了精进专业技能,还要有强健的体魄,这些精神意志层面的锤炼让我受益终生。”张宇说,他在大学除了学知识技能,还在参加日常训练,“练出来的体能和意志力能让我到现在也能长时间奋战在手术台上,这段军旅生涯放在如今是非常受用的,毕竟外科医生都需要有好的体力和毅力,才能把高难度的手术做好。”张宇笑着回忆道。

张宇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学习,师从严律南教授学习肝脏移植和微创手术,主攻肝胆重症、急病相关领域。其间,张宇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肝胆病人,因为病情危重且不具备针对性的好技术,往往要经历漫长复杂的救治,张宇又想到了他的老前辈、第三军医大学黄志强院士的教导,“他说过,优秀的外科医生要倾尽全力治好别人治不了的病,所以我不能停下求索新技术、新视野的脚步。”为此,张宇又先后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和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医学中心学习。“学技术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拓宽视野,了解国内外其他地方的外科医生是怎么做肝胆手术的,尤其是在肝胆移植和微创手术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思路和方案。”张宇告诉记者。

“优雅”的肝胆外科医生

在工作中,张宇运用所学,很快协助科室建立起肝胆移植和肝胆微创手术体系。早在2009年,张宇就开始探索开展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取得多项腹腔镜肝脏手术的技术创新并在权威期刊发表成果,这些成果也慢慢体现在了病人的康复上。

2014年,张宇收治了一个右肝巨大肝癌患者,因为病情发展较重,常规手术已无能为力。张宇立即和科室商讨治疗方案。他创新性地先处置病人病变部分肝脏,将血管转移到健康肝后再切除病变部分,大大降低了患者爆发性肝衰竭的风险,完成了这台巨大肝癌开展的全腹腔镜前入路ALTPS术(前入路经肝后隧道绕肝带结扎并门静脉结扎的分期肝切除术)。2019年,病人自主走来接受张宇回访,身体状况没有明显异常。这台高难手术被发表到权威期刊后,成为国际上的首例报道,被美国外科医师协会审稿人打上了“优雅”的标签。“其实我也不大清楚为什么审稿人会如此形容,可能是这样的手术以特殊的方式保住了病人的好肝,细节处置上还不错吧。”张宇笑着告诉记者。

今年6月5日,在为34岁的右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索先生(化名)做了切除术后,张宇瞬间想到了一名集静脉高压伴门静脉海绵样变、贫血、脾功能亢进等多种复杂的情况于一身的5岁入院小女孩。手术团队从索先生切除的右肝中分离出200多克功能完整的肝段,为小女孩实施了辅助性肝移植。这台“变废为宝”的“废弃肝”辅助性肝移植突破了右肝残肝切除修整及右肝残肝的辅助性脾窝异位移植的超高难度,还让原本需要肝移植才能预后良好的小女孩成功脱险,为这家人省去了一半的费用。

前段时间,小女孩还回到省医院接受随访,张宇看着她活蹦乱跳的样子感觉不可思议:“她刚来医院的时候身体十分消瘦,精神非常萎靡,没想到她原本是一个如此活泼和顽皮的孩子。”张宇说,他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看到病人们以更小的代价,更快、更平稳地康复并回归正常生活。“我们会继续努力精进手术方式手段,争取更多手术机会,让患者康复效率更快,花更少的钱。”

坚守的“抗虫”斗士

在读书的时候,张宇就了解过包虫病,也知道高原地区亟待更专业的包虫病救治体系建设。2006年起,张宇的脚步就踏上了川西高原,长期致力于包虫病关键外科技术的创新推广、防治网络体系的建设及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建立了高水平的包虫病防治医疗队伍。他利用相关技术治疗复杂肝包虫病例多例,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手术切除率,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团队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年赴高原开展肝包虫病患者现场筛查、会诊、随访工作,每年均现场随访患者近1000例。

2017年,一名晚期泡性肝包虫病病人前来求诊,病情使患者失去常规手术机会,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张宇。张宇运用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先将病人肝脏拿出体外,经过仔细分离、切除病变部分,将剩余的肝脏进行修补、管道成型,最后植回病人体内。经过近16个小时的努力,取得了首例自体肝移植的成功。

“包虫病一旦恶化,往往需要寻求肝移植和高难度手术来康复,但我希望的是这样的患者越来越少,从早中期就能接受干预治疗。”于是,张宇又积极研究肝包虫病诊疗新技术,认真对待每一次培训带教活动,手把手教当地医生如何识别、诊断和治疗,通过多年努力,张宇也逐渐感受到,每年需要到省医院接受肝移植等复杂手术的肝包虫病患者明显减少了:“这说明当地的肝包虫病早期筛查率和治疗率提升了,大多数病人只需要留在当地接受治疗,我们的培训带教有了成效。”

张宇主导研究的“肝包虫病外科诊疗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202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收到的哈达也足以挂上一面墙:“我们去当地开展诊治工作之前,有些当地患者家属就知道了情况,骑着摩托从距离县城百多公里外的牧区出发,就为了说几句感谢的话,这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瞬间。”张宇说。

希望医学没有奇迹

多年的钻研和实践,让张宇不断突破医学高峰,治愈了一个个疑难杂症,受到了一次次患者好评,他听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奇迹”:病人家属都觉得,张宇做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复杂手术,都是一次次起死回生的奇迹。

不过,张宇并不敏感这两个字:“医学上最好不要有什么奇迹,我希望所有的病都能被治好,所有的奇迹都是平常事例。”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不仅在国内外医学会议上频繁分享自己的经验,还在团队中潜心培养年轻医生,多次到医联体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义诊带教工作,积极推进优质医疗技术下沉。每当收到省内外医院的工作指导需求,张宇只要有空都会积极参加,每当有省外医院前来交流经验,他也坦诚相待。张宇还在国内外发表多篇文章,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及专家共识,通过新技术的传播,使众多患者从中受益。

张宇告诉记者,他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好技术能惠及更多人:“医学是救人命的,好东西就该让更多医院和医生掌握,我希望更多的奇迹能变成日常,这样患者就不再畏惧疾病,更多人会得到良好的治疗和康复。”

记者:大众健康报 白华宇

1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