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2024年,师生恋仍是一个让人谈之色变的话题。
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一位年轻教师不顾世俗眼光,与自己的学生相恋成婚。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计划生育如火如荼的年代,他为了保住二胎甘愿放弃铁饭碗。
这个看似疯狂的决定,却成就了一个商业传奇:他从一个月薪不足百元的乡村教师,摇身一变成为身价千亿的商业大亨。
而他的二儿子,更是在25岁就接手父亲的企业,让公司年收入突破5000亿。
严介和在197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师范学院。
那个年代,教师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不仅受人尊敬,更重要的是能获得一份稳定的"铁饭碗"。
毕业后,严介和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任教。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月薪仅有40多元,即使到了80年代中期也不过80元出头。
这点工资在当时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
生活的压力促使严介和开始在课余时间琢磨做生意,他利用周末到附近乡镇收购土特产,再转手卖给城里的商贩。
1984年,严介和遇到了他的学生张云芹。这个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女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更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思维。
两人在朝夕相处中产生了超越师生关系的情愫。当时的农村,师生恋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但两人还是突破重重阻力,在张云芹毕业后走到了一起。
1985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为了养家,严介和一边教书一边做生意。
凭借着诚信经营和勤奋努力,他很快就攒下了3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万元户"。
然而1986年,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妻子又怀孕了。
在那个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学校领导多次找严介和谈话,要求他在工作和二胎之间做出选择。
经过深思熟虑,严介和做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近乎疯狂的决定:放弃教师职位,保住孩子。
这个决定让他被罚款1.8万元,还失去了来之不易的教师职位。
这个看似最坏的结局,却成为了严介和人生的转折点。
失去工作后,他决定专心做生意。凭借着之前积累的人脉,他开始涉足建筑行业,成为一名包工头。
初期接手的工程都是被转包多次的"剩菜",利润极其微薄。大多数包工头面对这种情况要么放弃,要么偷工减料。
但严介和选择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路:宁可亏本也要把工程质量做到最好。
在他承接的第一个工程中,严介和不惜亏损8万元(相当于当时南京一套房的价格),使用最优质的材料,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这种近乎"傻"的做法,却为他赢得了金子般的信誉。
很快,一个价值千万的大项目找上门来,这让严介和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财富积累。
1995年,严介和成立太平洋建设有限公司。
次年,他又开创性地提出了"BT模式"。这种创新模式虽然风险极大,但却完美解决了当时很多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
严介和带领公司从苏北苏中的中小城市起步,逐步将业务版图扩展到全国。
他采用类似"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优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承接项目,用优质的工程质量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打响品牌。
到2005年,他的个人身价已达125亿元,太平洋建设也成为业内知名的建筑企业。
而让严介和最感欣慰的是,当年因保住二胎而失去工作的决定,却成就了另一个商业传奇。
他的二儿子严昊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商业才能。大学毕业后,严昊被派往一家年亏损3000万的分公司历练。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几乎必死的任务,但严昊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短短一年时间,他就让亏损的公司扭亏为盈,净赚8000万。
这种出色的表现让严介和看到了儿子的非凡能力。
2011年,他做出了让外界意想不到的决定:将公司交给年仅25岁的严昊打理,这个决定再次证明了他的眼光。
在严昊的管理下,公司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技术,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战略。
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年收入很快突破5000亿元。
截至2024年,太平洋建设已成为中国建筑行业的标杆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绿色建筑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回首严介和的人生轨迹,每一个重要转折点都充满戏剧性:一段备受争议的师生恋,一个为守护生命而放弃铁饭碗的决定,一次次在商场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选择,以及将企业交给年轻儿子的魄力。
这些在当时看来都是疯狂的决定,却在时间的见证下都变成了明智之举。
严介和的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人生的转折点往往就藏在那些艰难的抉择中。
在现今这个强调稳定的社会里,敢于打破常规、相信自己判断的人,往往能够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而最重要的是,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选择,或许正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这不仅是一个商业传奇,更是一个关于坚持信念、不惧世俗眼光的励志故事。
在2024年的今天,严介和的故事依然在激励着无数创业者。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命运虽然无常,但只要有勇气作出正确的选择,敢于承担责任,就一定能够开创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参考资料:
严介和:BT模式最阳光 风险是并非牢靠的政商关系——2013年12月24日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