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里的露天电影

明徽 2024-09-19 21:33:00

文/韩磊

小时候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快事。那场景如同闪烁的星光,照亮了那段纯真而又美好的岁月。

我家住在豫东平原小县城北部的一个较大的集镇(那个时候的集镇叫某某人民公社)。多年前的农村集镇生活,简单而又宁静。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集镇周围是茂密的树林和一片片田野。镇子居民居住的房子大都是土墙麦秸顶,当然也有少数砖瓦房。冷清一色的街面,只有在早集和“逢会”的时候才略显得热闹些。

乡亲们吃晚饭都比较早,因为过去要点煤油灯,早吃晚饭可以省点儿灯油。乡邻们爱端着粗瓷大碗到门口,随处一蹲,就着大蒜或者洋葱,边吃边聊。说的最多的还是庄稼的长势和收成。后来,生产队干部家里或者有吃商品粮的人家,买了台收音机,那会吸引很多邻居来听这小箱子里发出的美妙的声音。其中刘兰芳老师在晚饭时间段演播的评书《杨家将》,最吸引人了。经常是一集《杨家将》播完了,乡亲们才恋恋不舍地起身回家盛饭。

饭后的村庄,人们没有什么文化娱乐项目,听着狗吠或者虫鸣,聊着家长里短,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而一场电影的到来,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节日,能让整个镇子四街八巷都沸腾起来。总有消息极为灵通的人,在村子里给最要好的朋友最早传递要放电影的消息。这消息比鸟都飞得快!当得知有电影要放映的消息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便开始了满心的期待。大家一整天都在兴奋地谈论着、猜测着放什么电影,尤其是我们这些上学的孩子们刚刚放学,便迫不及待地冲回家,草草完成作业后,随便啃几口大馍喝几口凉水,就带着稍大点儿的塑料布或者小板凳,去到放电影的银幕前方,占块儿地方,通常是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一边玩着闹着,一边等着夜幕的降临。这个时候,我们小朋友因为占地盘而打架哭闹的还真不少呢。

傍晚时分,这里的放映员会早早来到电影放映地点——镇子大街的中心十字路口,调试着放映设备。孩子们会暂时离开自己占着的地盘,围在八仙桌旁,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电影放映员和电影设备。看着放映员熟练地倒胶片,眼里心里都是崇敬之情。

饭后,男女老少纷纷扛着板凳,拖家带口,从四面八方奔涌过来。不大一会儿,这里就热闹非凡,比“逢会”都热闹。人们欢声笑语,相互打着招呼,谈笑风生,俨然一场盛大的聚会。

等到天色渐渐暗下来,放映员酒足饭饱后,从人群里挤到八仙桌旁,打开八仙桌旁绑在桌腿边的长竹竿上的灯泡时。大家知道电影快要开始了。一束强光打在幕布上,放映员开始调焦距了,那白色的矩形框忽大忽小,最终恰到好处地落在银幕上。每当这个时候,总有坐在场地中间的大人、孩子站着、跳着,高举双臂,叫喊着,挥舞着双手,把自己的胳膊、手、或者脑袋的影子投射到幕布上,还有的在幕布上投影出奔跑的兔子、小狗等。

电影开始了,全场霎时安静下来,大家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幕布,置身于电影的世界里。我们小朋友看不懂电影里的内容,就喜欢看从放映机镜头发出的不断变幻的光束,心里想的是,这光落到那块大白布上怎么就会变成人、树、山水了呢?

那个年代,正式的影片放映前,还会放一些过了不知有多久的新闻短片,也算是给乡亲们进行了国内国际的时政教育啦。

电影题材并不多,也就是二十多部电影重复放映。记得常看的有《渡江侦察记》《打击侵略者》《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红灯记》《海港》《沙家浜》等。

稍长几岁后,看到的最难忘的大片就是宽银幕电影《少林寺》了,那幕布比往常看到的要长得多。看过《少林寺》后的多天,我和小伙伴们都爱模仿少林和尚,耍弄棍棒,还大喊着“呜”、“吼”、“哈”的声音来制造气氛。

每当放好看的电影时,就连银幕后面也有很多观众。来晚的小孩,就在银幕下方坐在地上仰着头看,大人站在后头看,还有骑在人家院墙上看的,站在远处的也有站在自行车后座上看的,还有爬到树上骑在树杈上看的呢。每当一卷电影放完,电灯泡就会亮起,在放映员换另一个片子时,会吹口哨的小伙子们就会此起彼伏地吹起口哨,似乎在给好伙伴们打招呼说“我在这儿”,或者似乎相约去撒尿,或者似乎提醒小伙伴“我这边有好看的姑娘,快看”……

在放唱戏的电影时,互不服气的几股“少壮派”,当互相看着不顺眼时,有时就会到附近的麦田或者打卖场,模仿电影里的情节,通过摔跤打斗,分个“你输我赢”。可是,当望风的人说,“放好看的电影了”,大家又会迅速地收起拳脚,汇合在一起赶到放映场地,继续观看电影,并相约下次看电影时再接着“战”!

放电影时,放映员在放映前有时会通过扩音器给大家说今天晚上放什么什么电影,通常是放两部电影,最多的时候也有放三部的。放一部电影的,也有过,很少。有时,放映员只带了一部电影片,说放完了接着放“跑片子”。所谓的跑片子,就是从几里外的另一个村的电影放映场被专人骑自行车往我们这儿送的影片。通常是,那个场地先放某部电影,放完了送到另一个场地,换这边的刚好放完的影片,再带回去放。可是有一次,第一部电影放完了,下起了小雨,很多人都不舍得离开,在雨中等待“跑片子”人的到来。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电影放映员在放着影片时,通过扩音器说谁家的媳妇喝农药了,让村里的赤脚医生赶紧去诊所救人。眼看着,有几个人跟着医院先生就匆匆离开了。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孩子们是最不安分的。一会儿在人群中来回穿梭,一会儿又跑到外面去买零食。一包瓜子,一根冰棍儿,就能心满意足。而大人们却是格外认真,或许他们是沉浸在电影中的某个情节,或许在回忆着自己的青春岁月,感受着那个年代的气息。

有时候一场电影结束后,人们还会久久不愿离去,沉浸在电影的余味中,讨论着剧情,回味着那些难忘而又有趣的画面。

回首过去,看过的露天电影,能记住影片名字的,也有不少。我们为英雄的壮举而喝彩,为精彩的打斗场面而紧张,为幽默的故事情节而捧腹大笑。

露天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社会交往。乡亲邻里之间在这个时候更加亲近,大家一起分享着快乐,交流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当年露天电影的盛况,早已不复存在了。但是,小时候在农村看露天电影的那些美好回忆,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间。

当今,文化娱乐产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色彩和乐趣,影视、音乐等作品层出不穷,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但旧时光那段简单而快乐的记忆,是一份珍贵的历史画面。

童年的回忆见证了那段平常朴实的岁月,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见证了农村的跨越式变迁,也见证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作家档案】

韩磊,男,汉族,安徽淮北市人,大学文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协会会员,淮北市诗词学会会员,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擅长报告文学、散文、杂文、诗词创作。多年来钟情翰墨,不懈笔耕,致力于文学创作,在《中国诗歌》《诗刊》《青年文学》《大地诗歌》《安徽诗歌》《现代诗歌》《淮北日报》《运河流韵》《民众文学》等国家、省、市各级刊物和文学网络平台发表各类体裁文章千余篇,并有多篇作品获奖。诗歌作品入编《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中国诗人抗疫诗选集》等文集。

来源:作家驿站

0 阅读:0

明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