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百态,尽赋笔墨淋漓。8首诗词:春天总是浪漫、斑斓、多情

荔枝姑娘诗词 2024-04-08 11:37:13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里有红花呀

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记忆中的歌词,熟悉的调子不经意的哼唱了起来。

今天的春天,在柳里、在花里、在风中、在雨中、在孩子眼中、在诗人心中。

春,总是浪漫的,斑斓的,多情的。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万里,绽放的尽是雍容。

古往今来,咏春者不知凡几,春之百态,尽赋笔墨淋漓。

掏一捧阳光,闲坐小窗,展卷书香,淡淡的情怀,淡淡的向往。。。

【01】

春天在拂试的柳枝

唐·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的美,在那拂试的柳枝中悄然绽放,它像一位妙龄女子身姿曼妙,亭亭玉立。

柳枝如丝绦般轻轻垂落,随风摇曳,画面跃然纸上。一个“垂”字,细腻刻画出柳枝在春风中款款起舞的飘逸神态,仿佛能听到它们在风中低语,感受到那份悠然自得的春意。

在诗人眼中,春风如同一把精致的剪刀,精心裁剪出千万片细巧柳叶,这份天真烂漫的比喻,充满了童真、童趣、童心,使诗句洋溢着民间歌谣般的亲切与活力。

贺知章,其人亦如诗一般,快乐率真,狂放不羁。他才华横溢,谈笑风生,深受众人喜爱。晚年更是放浪形骸,自称“四明狂客”,以酒助兴,醉墨挥洒,字字珠玑,尽显其风流倜傥。

【02】

春天在山寺花中

唐·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春天的美,在山寺花中绽放,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四月的大林寺桃花中,格外引人注目。

时值白居易四十六岁,身为江州司马的他,带着对春色的深深眷恋,踏上了庐山之旅。

大林寺位于庐山之巅,人迹罕至,环境清幽,四季更替较山下明显滞后。

寺周环绕清泉、苍石、短松、瘦竹,简朴的板屋木器,海东僧侣,共同构成了一幅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画卷。

白居易等人在此体验到“山高地深,时节绝晚”的奇异气象,孟夏之月竟如早春二月,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仿佛踏入另一世界。

原来人间的四月百花凋零,却意外发现春光并未远离,看着眼前的桃花开的正当灿烂,原来春光是悄然转至这深山古刹之中。

白居易由早年的仕途得意,到因讽喻诗触怒权贵而遭贬谪江州司马,人生轨迹的转变,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他开始在贬谪生活中寻找心灵寄托,而大林寺的桃花,恰好成为他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载体。

尽管内心矛盾,既失落于手中无权、壮志难酬,又庆幸于得以在山水诗酒间从容度日,但无论如何,他在庐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桃花源,那是一处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烦恼、享受自然之美的避风港。

春天在山寺花中,这是桃花迟来的绽放,更是白居易逆境中在转角中与春天邂逅的喜悦,转角处找到人生的另一片景象。

【03】

春天在渡头雨中

唐·韦应物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天之美,在于其变幻万千的景致,而在韦应物笔下的《滁州西涧》,这一美韵尤为生动地体现在那雨中的渡头。

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常独步郊外,流连于西涧清幽之处。一次春游,他于城西郊野的滁州西涧,目睹寻常景致在春雨的洗礼下焕发出别样生机,触发诗意,遂挥毫写下这首情感浓郁的七言绝句。

诗人独爱那生长于涧水之畔、绿意盎然的幽草,它们虽不比群芳娇艳,却以其青翠欲滴的姿态与甘于寂静、不随流俗的气质,与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相契合。

黄鹂在浓密树荫中婉转歌唱,动静交织,既打破了一时的宁静,又在诗人内心激起更深的涟漪,增添了春日的灵动与生机。

傍晚时分,春潮因雨水激荡而骤然汹涌,郊野渡口在春雨的笼罩下愈显荒凉冷落,不见人影,唯有空舟随波漂浮。

此处“春潮”与“雨”紧密相连,以“带”字生动刻画出二者同步而至的态势,且以“急”字强化其动态之感。

末句“野渡无人舟自横”,以“无人”二字凸显渡口的荒僻,而“舟自横”则以自在之态,映衬出诗人面对此景时内心的闲适与自得。

诗人捕捉到雨后春潮涌动、野渡无人舟横的瞬间,通过描绘这些寻常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巧妙寄托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仕途坎坷中保持的那份恬淡与忧郁交织的情怀。

这是一首融合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佳作,春天的美不仅在于雨中的渡头,更在于那雨打春潮、舟横野渡背后,诗人对人生际遇的独特体悟与艺术化表达。

【04】

春天在鸟鸣里

唐·王维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玄宗开元年间,正值盛唐社会安定繁荣之际,王维游历江南,寓居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应友人皇甫岳之邀,寄情山水,与自然对话。

王维以其深厚的禅心禅趣,运用以动写静的艺术技巧,将月出、花落、鸟鸣等动态景象融入春夜的幽静之中,创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意境。

尤其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句,堪称神来之笔,生动展现了月亮升起时,山鸟因月色而惊醒,偶尔在春涧中发出鸣叫的场景。

这里的鸟鸣并非源自恐惧或不安,而是对春夜月色的新鲜感知,它们并未远离栖息之地,反而在林间低语,为静谧的春涧增添了几许生动与活力。

春天在鸟鸣里,这一主题思想在《鸟鸣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鸟鸣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春夜、月色、花落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的春景图。

鸟鸣声如同春的音符,轻轻唤醒了沉睡的山谷,与月色交相辉映,赋予寂静的春涧以生命的律动。

这些动景的存在,非但没有破坏春夜的静谧,反而因其适时而自然的出现,更加强化了春山之夜的幽静之美。

王籍有诗云“鸟鸣山更幽”,动与静在此诗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鸟鸣之声恰似春光乍泄,既揭示了春天的到来,又进一步烘托出春夜的宁谧深远。

诗人以鸟鸣声为线索,引领读者步入春夜空山的幽邃世界,那里月色如水,花影婆娑,鸟鸣声声,无不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05】

春天在蝴蝶翩翩舞中

唐·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天之美,在于万物复苏,繁花盛开,而其中最灵动的意象之一莫过于翩翩起舞的蝴蝶。

杜甫在饱经战乱后于上元元年(760年)寓居成都,于西郊浣花溪畔筑起草堂,暂得一方安宁之所。

诗人对这片林塘幽雅的环境深感满意,有故人供给生活所需,使得他在春暖花开时分,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年(或第三年)的某个春日,他独自漫步锦江江畔,沿途赏花,写下《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七首连章之作,每一首均围绕寻花主题,且各自独立成章,却又构成一幅完整的独步寻花图卷。

在这组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春花之美,而蝴蝶的出现尤为引人入胜。在这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桃花盛开,香气四溢,千朵万朵的花朵压低了枝头,花团锦簇,色彩斑斓。

蝴蝶翩翩起舞,穿梭于花间,或停歇在花瓣之上,或轻盈翻飞,恋花之情溢于言表。

蝴蝶的“留连”与诗人的“留连”相互映照,蝴蝶对春花的眷恋恰如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内心的欢愉与沉醉。

对于没有经过患难的人而言,这些都是寻常的春光,对于一位饱受国家战乱,长期颠沛流离的诗人而言,此时的春光那是多么幸福的存在,一种无以言表的满足感,不是我们所能体会的。

【06】

春天在田园中

清·姚鼐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诗篇起首写布谷鸟,以其“播谷播谷”的催耕之音,以“劝”字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生动地传达出春耕时节的紧迫感。

白鹭则以“趁”字点睛,急于在晴好天气中翩翩起舞,展示其优雅身姿,赋予春天无尽活力,预示着农事的即将展开。

山路蜿蜒曲折,隐现于层叠树木与岩石之间,时断时续,愈攀愈高。

诗人正沿路缓行,沉浸于山野之美,为后续春耕场景的呈现埋下伏笔。

阳光洒满梯田,水光粼粼,如带环绕山间;潺潺的放水声声声入耳,那是农人们播撒希望的序曲,宣告春耕大幕已然开启。

此刻,布谷鸟的劝耕之音在现实中得以回应,全诗主题豁然显现,诗人对自然与农耕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跃然纸上。

布谷鸟的殷切呼唤、白鹭的翩翩起舞、山路的曲折多姿以及梯田的熠熠生辉,诗人笔下的春天,不仅是大自然的苏醒与繁盛,更是农人与土地深情对话、共谱生命乐章的舞台。

这份对自然与农耕和谐共生的赞美,源于诗人内心深处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与由衷欣赏,使得这首诗篇如同一首田园赞歌,悠然回荡在春日的田野之上。

【07】

春天在孩童笑声中

清·高鼎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春二月,村前村后青草萌发,黄莺穿梭其间,传递着春的信息。

杨柳依依,翠绿的枝条随风轻拂堤岸,如诗如画。水汽蒸腾,如烟似雾,萦绕于草木之间,更显春意朦胧。

这恬静而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仿佛让杨柳也沉醉其中,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春的柔情蜜意之中。

诗篇后半部分,诗人将视线转向乡村的人文风情,以孩童放风筝的欢乐场景,赋予春天更为鲜活的生命力。

放学归来的孩童,迫不及待地奔向田野,借着和煦的东风,将风筝放飞蓝天。

他们的欢笑声、奔跑的身影与翩翩起舞的风筝一同融入春风里,构成一幅纯真烂漫的春日童趣图。

诗人高鼎晚年遭逢议和派排挤,壮志难酬,选择退隐上饶乡村。在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他被早春的田园美景深深打动,以诗笔记录下春天在孩童笑声中的瞬间,抒发内心的愉悦与向往。

这首诗犹如一首田园牧歌,以孩童无忧无虑的欢笑为引,引领读者步入春意盎然的乡村世界,感受那份淳朴、宁静与和谐,传递出春天带给人们的美好与希望。

【08】

春天在诗人的笔端

宋·朱熹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人以“胜日寻芳泗水滨”开篇,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与主题。

“胜日”象征着适宜出游的好天气,“泗水滨”虽是现实中的地理坐标,实则指向孔子曾经讲学的儒家圣地,暗示诗人内心对圣贤之道的追寻。

一个“寻”字,既流露出诗人的闲适之情,也为全诗平添了几分探索的乐趣。

“无边光景一时新”进一步拓展春日景象,以“无边”二字描绘视野所及的广阔天地,一切景物皆因春天的到来而焕然一新。

诗人并未拘泥于琐碎细节,而是从宏观角度捕捉春的气息,表达出面对盎然春色时内心的惊喜与欢愉。

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全诗的哲理核心。诗人以“识得东风面”象征轻易领悟到春风所蕴含的生机与教化之力,暗示圣人之道如春风般易于感知且普照万物。

接着以“万紫千红总是春”形象地揭示春色的丰富多样皆源于春光的点染,暗喻孔学的博大精深与深远影响。

这两句通过鲜明的意象对比与精巧的对仗,将春日的视觉美感与对圣道的认知完美融合,使哲理诗意盎然。

朱熹身处南宋,国家偏安一隅,个人无缘亲临泗水之滨。然而,他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向往促使他借春游之名,虚构了一场神游孔门圣地的精神之旅。

诗人以春天为载体,寓理于景,使抽象的圣人之道具象化为春风吹拂下的万紫千红,生动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智慧的春天在诗人笔端绽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0 阅读:165

荔枝姑娘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