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全产业链布局,是成为咖饮头部品牌的前提。
注:本文为“红动食刻联动大咖直播季”期间,以《本土咖饮品牌如何打造全产业链优势》为主题直播对话实录,红餐网整编发布,有删减。
近年来,我国咖饮市场高速增长,据红餐产业研究院测算,2024年全国咖饮市场规模达到了1,177亿元,同比增长15.4%。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中旬,我国咖啡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6万家,企业存量为13.2万家,同比增长5.2%。
作为备受瞩目的“黄金赛道”,从上游到下游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咖饮品牌扩张的关键所在。
日前,红动食刻力邀缇里咖啡创始人刘桥与“强哥聊餐饮”主理人李强,深入探讨本土咖饮品牌如何打造全产业链优势。
本期节目嘉宾樊宁
红餐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北京大学文学学士和经济学双学士,澳门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近年来专注于餐饮产业研究及品牌营销服务,连续多年参与《中国餐饮发展报告》的编审工作。
刘桥
缇里咖啡创始人
资深广告人,孟连精品咖啡推广大使。
李强
《强哥聊餐饮》主理人
资深餐饮人、餐饮领域自媒体博主,全网40万+粉丝。强光餐盟超级加盟商社群发起人,著有《就想开家咖啡馆》系列 《咖啡馆的生存逻辑》《茶饮店就该这样干》等书籍。
观点·红动食刻01.咖饮消费者越来越专注咖啡本身
分析缇里咖啡门店的数据表现,能够明显观察到消费者对咖啡的功能性需求以及复购率,同比均有了显著提升。在未来,咖啡或许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民咖啡的时代已在不远处招手。
另外,茶饮市场依旧引领着年轻人的消费潮流。今年,霸王茶姬等中国茶、东方茶品牌的强势崛起,犹如给整个饮品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力兴奋剂,进一步激发了饮品市场的活力。
李强:如今有越来越多爱喝奶茶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咖啡。对于年轻人而言,奶茶和咖啡之间的界限已不再那么分明。
数据显示,中国的咖啡市场已然培养出了近三亿的用户,只不过少数咖饮大品牌主导了市场,形成“寡头化”的局面。然而,咖饮是注重体验的业态,这种特性导致未来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态势不会处于被垄断的状态。因此,当下部分咖饮品牌以及咖啡馆在经营上的困难,在我看来都只是暂时的。
02.目前咖饮市场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樊宁:本土咖啡品牌在近几年飞速发展,已然具备了与国际一线品牌较量的实力。从中长期的发展眼光来看,处于腰部及腰部以下的品牌同样拥有极为可观的发展前景。然而,其前提是必须精准地寻找到独属于自己的特殊生态位,保持自身的发展节奏,避免与头部品牌展开正面冲突。可以确信,未来的咖啡市场必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状态。
03.如何真正做到稳定的出品?
刘桥:在咖啡领域,稳定的出品至关重要。当门店达到一小时要制作 200 杯的规模时,如何确保口感的稳定性呢?这与全产业链布局有着极为直接的关联。质量、价格、成本的控制等皆来源于供应链的稳定。
倘若没有稳定的供应链,加盟商便无法获得足够低的成本以及质量稳定的原材料,那么闭店率就会升高,自然也无法实现持续稳步增长。从源头的咖啡樱桃果开始,便影响着终端消费者对咖啡的评价与认可,这无疑是一个极为漫长的链条。
一方面,就咖啡豆的选择而言,就算是同一树枝上的咖啡豆,今年与明年的风味都可能存在差异,所以必须拥有足够的库存量,方能保证出品的稳定。
另一方面,只有将制作工艺严格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口感的稳定。
此外,门店选用什么样的设备、进行何种培训、如何进行监控、巡店管理以及日常食品安全采集等问题,都需要仔细考量。从产业链的源头——种植,到加工环节,再到门店出品,必须紧紧掌控在自己手中,否则稍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无法保证出品的稳定。稳定性是餐饮门店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品牌能够做得更大、走得更远的关键所在。
04.全产业链布局,是成为咖饮头部品牌的前提
刘桥:基于品牌发展的规划以及长期主义的战略思维,我们必须在全产业链上进行全面布局,涵盖一产种植、二产制造以及三产服务业。我们要在各个环节都拥有自己的抓手、坚实的底盘和牢固的根基。唯有如此,当未来我们做到千店、万店乃至十万店的规模时,才会拥有足够的支撑力量。
李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以及生产工艺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都促使咖啡行业来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未来的竞争舞台上,比拼的将是全方位的实力。谁能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谁能拥有高效的组织架构,谁的中台后台能够提供坚实的支撑,谁就将在咖啡赛道中脱颖而出。
可以断言,未来能够在咖啡领域成为领军者的,必然是那些坚定地推行全产业链布局战略的企业,这是不容置疑的发展趋势。
05.未来3-5年,缇里咖啡有什么新的战略规划?
刘桥:在合作方面,稳扎稳打是关键。我们会以审慎的态度去寻找合适的伙伴、有利的位置和良好的时机,避免盲目冒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合作的稳定与成功,让各方都能从合作中获得收益。
而在发展的进程中,“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同样重要。当我们确定了正确的方向后,就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去推进各项工作。人才建设为品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数字化建设提升品牌运营效率;运营层面的搭建则确保整体业务的顺畅运行。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我们持续探索、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