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蹄疾步稳求发展 躬身服务获点赞——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综述
通讯员 蔡妮
近年来,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按照中省市相关部门要求,坚持服务“三农”、惠民利企,为实现全域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贡献农信力量。
截至2022年9月末,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各项存款余额153.81亿元,较年初净增15.49亿元,十年期间净增114.4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1.28亿元,较年初净增10.12亿元,十年期间净增57.33亿元。
扎实开展“双基联动” 助推“一村一品”产业兴旺
金秋十月,又是一年丰收季。
“2015年前,高李村种猕猴桃的还没有几家,村民的地也是七零八落,没有办法搞规模种植。后来村委先是组织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又在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猕猴桃的示范种植推广。现在我们全村12个组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猕猴桃,今年的收成好,行情好,群众们都赚了钱,脸上都乐开了花。”临渭区阳郭镇高李村党支部书记董艳利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猕猴桃产业的推广不单是政府支持的功劳,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也是关键所在。”万事开头难,猕猴桃产业刚起步时,村里人缺少启动资金,当地信用社响应政府“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政策号召,联合镇村两级干部,成立“双基联动”评级授信小组,开展了农户建档评级授信,为村民送去了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迈出了第一步,赚到了第一桶金,极大地带动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猕猴桃产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村迅速推广开来。
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高李村猕猴桃产业实现了“六个统一”的规模化现代化产供销模式,获得翠香、瑞玉、郁香、徐香4个省级猕猴桃品种的绿色认定和陕西优质猕猴桃供应商的销售资格,并成功入驻了中国扶贫产业网的销售平台。2022年,高李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2700亩,其中盛果期面积达2400余亩,总收入达3100 余万元,人均收入达10000元。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高李村猕猴桃园里话丰收的欢声笑语,伴随着飒爽的秋风如同一曲动人的歌谣,向党的二十大奏响乡村振兴的凯歌。
支持青年创业热情 助力大学生圆梦
1995年出生的大学生王泽西,受家人熏陶爱好种植,毕业后发展蔬菜规模化种植。2019年,王泽西敢想敢干,承包了384亩土地,栽种了两茬大葱,因为“颜值高”,销往甘肃、北京等地,地头络绎不绝拥堵的客商车辆,让他感受到了创业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021年受到高温、秋淋等恶劣天气影响,菜棚坍塌,损失惨重。2022年受周边疫情影响,蔬菜销路又受阻,初尝创业胜利滋味的王泽西哪曾想有这么多坎坷在等着他。家人朋友眼见他半年间憔悴了许多。用他的话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工作人员在下乡过程中主动摸排疫情保供产业金融需求时,及时了解到王泽西的困难,立即前往地头、家中进行了贷前调查,解决了王泽西的燃眉之急。采访中,王泽西还感慨地说:“我很感激信用社,在我坎坷的创业路上,拉了我一把,给了我继续创业的信心和力量。”
8月份,为了进一步抵抗市场风险,提高生产效益,王泽西时刻关注市场行情,采取分散风险的策略种植了紫甘蓝、香菜、萝卜、大白菜等多种应季秋菜,王泽西觉得要想发展好专业种植和规模化种植,还得用现代农业科技,搭建温室大棚,还要提高规模化产量,扩大种植面积。王泽西高兴地说:“没想到信用社贷款额度高,服务这么热情,手续还便捷,有了信用社发放的这170万元贷款,解决了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难题,后面发展就更有信心了。”
2022年,为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和“金融为民”理念,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区域青年创新创业,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将“秦青优惠贷”作为落实政府决策部署的一项具体措施,打通“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渠道,充分发挥“点多面广”天然优势,在全辖范围内建立“金融青年服务团”,指派业务骨干作为金融服务顾问,结合贷款专营机制、首贷金融服务,更好服务青创企业,支持地方经济和青创型小微企业发展。
截至2022年9月末,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累计发放各类创业促就业贷款5.5亿元,为创业者贴息4805万元。
聚焦粮食安全保障 做优金融服务
“感谢你们在我最需要资金的时候伸出援手。”这是临渭区官道镇收粮大户党俊新对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道出的肺腑之言。
党俊新从一辆三轮车起家收购粮食20年,2008年正式经营粮庄,年收购量百万斤以上。
近年来,党俊新扩大粮食仓储空间,改善粮食收购经营环境和更新设备。2021年,他再次加盖立仓,增加烘干机设备,让粮食收购周转量更大。粮食收购流动资金需求量大,这让刚刚投资了固定资产设备的党俊新有些犯愁,眼看着2022年又是一年丰收年,不能因为流动资金紧缺影响了自家粮行生意,同行商家当前也是收购旺季,没有多余的资金出借,愁坏了党俊新。就在党俊新一筹莫展之际,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上门走访,经过实地考察,仅用5个工作日,为他成功发放了150万元秦V贷,解决了收购高峰期流动资金难题和循环使用的问题。
9月是党俊新最忙的时候,忙起来几乎连脸都忘了洗,饭都吃不上,因为当地粮食的收购外销全都指着他和另外几户粮食收购和加工者。见到党俊新时,他“灰头土脸”,不过两眼神采奕奕,没有了愁容。
“信用社提前一天打电话就把我需要的现金准备好了。‘秦V贷’很方便,授信速度快,额度高,使用灵活,循环使用,真是咱农民的贴心银行。”党俊新的问题解决了,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据了解,截至2022年9月,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为全区收粮大户累计发放贷款1.6亿元,累计发放种子化肥、粮食种植、粮食收购等各类粮食安全保障类贷款达5.3亿元。
“我们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聚焦主责主业,紧紧抓住种业和粮食收购这两个关键点,以点带面,全力做好粮食收购环节现金调拨和信贷支持等各项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资金桥梁作用,守护好百姓的‘粮袋子’,推进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为农民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好金融保障。”这是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的心声。
农户变身“专家” 数字普惠贷款惠万家
2016年,家住临渭区崇宁镇樊庄村的刘玉侠夫妇,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两个孩子幼小,一家四口主要依靠粮食种植收入为生。在脱贫包联干部的建议下,刘玉侠夫妇决定发挥刘玉侠丈夫会养牛的特长,买了30头秦川牛以肉牛养殖实现脱贫致富。当地信用社推出“5321”政策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为刘玉侠夫妇授信5万元,解决了刘玉侠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养牛6年来,信用社从5万元脱贫人口贷款支持到30万元的授信支持,刘玉侠的养殖规模也从30头养殖规模稳步发展到存栏100余头以上,刘玉侠迈着铿锵的步伐走在致富路上。
2022年5月,需要补充存栏,流动资金不足,恰巧面临信用社贷款到期。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工作人员走进牛舍,上门服务,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还贷、授信贷款等手续。老实巴交的刘玉侠憨憨一笑:“这也太快了么,现在都是互联网放款,这么方便,这下我放心了……”客户经理幽默地向刘玉侠解释道:“你是我们的老客户,信用好,产业发展好,让你也体验一下我们的数字普惠贷款新产品——乡村V贷,专门为你们这些大种植户、养殖户量身打造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9年8月18日,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数字普惠贷款体系中的第一个拳头品牌“秦e贷”应运而生。“秦e贷”以“线上申请、方便快捷、随用随贷”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申贷模式,实现了贷款全自助办理,缓解了“贷款难、效率慢、门槛高”等老大难问题。“秦e贷”这一拳头产品,打开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疫情发生后,基于该体系推出“秦e贷——战疫快贷”数字化产品,在区域金融服务的阵地上,通过非接触式服务助力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在个人数字普惠贷款逐步完善的同时,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发力小微数字普惠贷款体系建设,于2020年12月推出小微数字普惠贷款“秦V贷”,并于2021年1月底全面推广。2021年4月,又同步上线个人住房抵押自助贷款“秦e贷——e房贷”、纳税客户专享数字普惠贷款“秦V贷——小V税贷”。截至目前,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初步建成个人数字普惠贷款“秦e贷”和小微数字普惠贷款“秦V贷”两大品牌、双轮驱动的多层次数字普惠贷款产品体系。
“深入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全体员工牢记于心,他们推广数字普惠贷款,推进农户贷款普惠化、小微贷款专业化、消费贷款场景化、小额贷款线上化转型。依托“秦V贷”小微数字普惠贷款,结合“3+X”特色现代农业工程和“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研发细分行业和场景、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普惠贷款产品。依托数字普惠贷款,拓展行业和场景,将数字普惠贷款与生活生产场景结合,构建“互联网金融+现代农业”“互联网金融+电商+物流”等融合业态,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累计为57051户客户提供数字普惠贷款累计授信36.7亿元,累计放款22.68亿元。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新高度,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不懈奋斗,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陕西农信临渭区联社相关负责人字句铿锵。
渭南日报 记者 王晓宁 摄
渭南日报 记者 王晓宁 摄
渭南日报 记者 王晓宁 摄
通讯员 蔡妮 摄
来源:渭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