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永远都会被自己的命运所左右,而人类,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绿巨人,他会将自己的经历,他会将自己的想法,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正如神话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位被选中的人,体内流淌着神圣的血液,被赋予了神圣的能力,当他突然承认自己是一位半人半神的存在时。所以,李安也是在这样一个两难的情况下,才成功塑造出了一个新的英雄。这是一种东方的哲学,也是一种让人看不懂的东西。
“绿巨人”心中的怒火,就是它的本源,就是它自身的表现。也会让他失去理性与智力,变成一个被愤怒所驱动的超级破坏分子。李安在电影中把握了这一具有道德色彩的剧情要素,再次将平凡的人们的情感赋予了电影中的超凡人物。可以将众人的怒气全部发泄出来的那个人,却只是在众人的臆想之下,被塑造成了一个悲催的角色。正如布鲁斯在电影里说的那样:“你知道我最关心的是什么吗?每次他袭击我,我都会彻底失控,我很享受这种感觉。”这正是“本我”最直观的表现。“本我”是最本质的自我,它包括了人的基本欲望、动力和生活所必需的生命力。那是一种渴望。是所有精神力的源泉。幸福的惟一条件就是幸福地生活,远离痛苦。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潜移默化,无法被个人感知到。就像李安所说:「每一个人体内都有一个「绿巨人」,我要在影片中考虑的,他终于可以和贝蒂商量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他重新找回了布鲁斯,重新找回了自己。他有一次说:“不,你们不应该这样。我要剥离这种遗传,我要清除它们,我要在它们对人类产生伤害前,将它们毁灭”。
但是他的雄心壮志却在“他父亲”的一句话面前灰飞烟灭,仿佛已经为他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你和贝蒂肯定都很想这么干,但是你们真的可以这么干么?我可不这么认为。”还有,在影片的结尾,“他的父亲”前来探望他,请求他的报答,赐予他能量。他有气无力地回应着:“随便你吧,反正我是不会和你一起走的”,“不做了”,“我宁愿死”,还有最后一句“你走……”“我”在“超我”、“我”和“真实”三个层面上发挥着调节和调节的功能,保持自己的独立与平静。一个人在“本我”与“超我”对“真我”的掌控构成了威胁时,便会产生忧虑。小我变得软弱,小我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又或许,如果调整不了自己,而“本我”和“超我”又太过强势,两者的矛盾就会将我们击溃。
这就是为什么布鲁斯觉得很难受。给人一种心急如焚的感觉。而在电影的结尾处,秦观却是垂头丧气的站在了两根电杆之间,等待着自己的爸爸的无能为力。
那就是被称为“悲剧英雄”的浩克。然而在这部电影的结尾,他却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他主动承认自己是“绿巨人”,然后他就忍住了自己的暴躁,躲进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中,进行着他的科研工作。他完成了自我拯救。他被自己的宿命所囚禁,这便是他的悲哀所在。
正如许多好莱坞电影中所说,爱,成为了救世主,将“绿巨人”从暴怒中解救出来,也将被“绿巨人”毁灭的能量所波及的牺牲品。不过,布鲁斯对贝蒂的感情,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弥补,因为布鲁斯自幼缺乏母亲的感情。贝蒂伸出她的手臂搂住了布鲁斯,就好像一个妈妈在等一个惹麻烦的小孩回来一样。“绿巨人”也会在贝蒂的狂暴之下,乖乖地匍匐在她的脚边。作为她的女朋友,贝蒂并不像那些好莱坞的经典影片那样,完全相信和支持自己的男朋友。她经常给爸爸打电话,因为和爸爸在一块儿“我觉得很可怕”。布鲁斯是她的救命恩人,她让他去见他爸爸,让他在那儿呆上很长一段时间。身为女朋友,她对自己能不能帮自己所爱的人找回自己的过往,克服自己的害怕,一点也不自信。她想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守护自己,想要和自己心爱的人战斗,所以,在看到自己的父亲要对布鲁斯做什么时,她除了无动于衷外,什么都做不了。
李安的《绿巨人》,耗资一亿六千万,在广告上也是一掷千金,但是在口碑上,却是惨不忍睹。而作为一个充满了人性的人,李安所要表达的,就是一部关于如何去控制和征服每个人心中的浩克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