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导报」舌尖上的诱惑-只放盐巴的全羊汤(下)

澳門導報 2020-07-13 19:01:38

作者:杨丰明(来源:澳门导报)

(续上期)

汤鲜味美的全羊汤的精加工尤其注重每一道工序的细节,选羊、宰羊、煮制诸环节皆不可等闲视之。

地道的全羊汤最好选取一岁左右的骟羊,实在没有合适的母羊也行。切记不要使用公羊,公羊羊肉汤膻味太重,只有饥不择食的人才能接受。闻到那股浓烈的膻味,大多数的人会掩鼻而逃,更不用说还要去尝两口啰。

(此处有删减)

煮肉最好用柴灶,锅要大,水要宽。火一发燃,记住要把事前准备好的鹅卵石放入灶膛,鹅卵石大小以淬油时使用的容器容量为标准,同时要选择那种烧红以后不会爆裂的质地细腻绵韧的鹅卵石。羊子宰后清理完,头蹄要单独用旺火烧炕,烧糊了的皮毛必须剔刮净尽。否则,汤会变苦带糊味。羊的肢体部分同肚杂、头蹄一同放入冷水锅中以武火爆煮。内脏中的小肠冲洗干净后要编成辫子状,这样便于煮熟后切割、夹食。

二次煮制也是全羊汤的加工特色工艺之一。羊肉肚杂放入锅中滚水煮制10分钟后全部捞起,待温度下降到手能持握宰割为宜。开水煮制10分钟起锅这道工序,主要是为了紧肉去膻挤水分,便于之后宰割。羊肉和头蹄、肚杂均割成5厘米大小,重又倒回肉锅中再煮。肉锅里的原汤继续使用,再煮时一次性把水加足,中途加水会冲淡鲜味。肉汤中不加花椒、生姜、橙皮、海椒、蒜苗、草果等任何作料,盐巴也暂时不放,就清汤武火爆煮。羊肉煮到七成熟之前,事前准备好两个直径在25公分左右的容器,最好是木制的小盆,把晾好的羊油切碎备用。

小凉山彝区全羊汤最特别的加工工艺体现在“红石淬油”这个关键环节上。

先在盆底铺上碎油,厚度不超过2公分,用火钳把烧红的鹅卵石从灶膛中夹出,吹掉灰尘马上放到铺好的碎油上,然后又把剩下的碎油均匀地铺盖在鹅卵石上半部。这时,羊油被烧火的石头烫得滋滋作响,香喷喷的油烟顿时升腾起来四处弥漫,使人馋涎欲滴,欲罢不能。

大致不到1分钟,厨师用明火点燃已冒烟的羊油,羊油一被点燃,厨师必须眼捷手快立即把另一个小木盆扣上去,尽量不让油烟泄漏。这时熟练的厨师双手合扣两个木盆,上下左右晃动数下,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合扣在一起的两个小木盆塞入肉汤中。烧红处于高温状态的鹅卵石滚入汤中,肉汤马上沸腾翻滚,厨师用带柄炊具一直用力压住木盆,让油的香味尽量渗入并浸润在油面下的肉汤中,直到肉汤不再沸腾并平静下来为止。

淬油这道工序结束后,尽快把鹅卵石捞起,这时才请出百味之王  —盐巴登场,慢慢地、均匀地将其撒入汤中。

解放前,彝区食盐紧张,不能放开使用盐巴,通常用的是坨坨盐,主人家为了节约,将坨坨盐浸没在羊肉汤里,在锅里顶多转三圈。现在食盐不紧张了,但也不能放得太多,用量必须拿捏得当,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味淡易改,味重羼水稀释,富厚的汤味就变得寡薄了,还是原汤味鲜。

所有加工工序到此基本结束,只需添柴文火再煮20分钟多左右,一锅只放盐巴、鲜美无比、香味四溢的全羊汤就等客人前来享用了。

小凉山彝区这种全肉汤味道鲜美,加工简单,连汤带肉,既节约食材,又很实在。在全力脱贫攻坚,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今天,值得在大小凉山广为推广。(完)(来源:澳门导报)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