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宗吾(《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特约撰稿人)
相信很多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陈海良这个人,他是文学博士,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八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首届书法本科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攻读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创作专业博士,2009年获博士学位并留院供职。201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书家 ”、“中国书法当代三十家优秀范本” ,长期担任中国书协“国展”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委。
陈海良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个人书法展,引起了书坛上的巨大轰动,但说得直接一些,就是陈海良的这个个人书法展,是给书坛上带来了很大争议。这个争议就在于陈海良的书法是传统还是创新的问题。许多人认为,陈海良的书法是与传统相去甚远,是传统书法的破坏者。但还有更多的人认为,陈海良功底深厚,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是当下一位“不可多得的书法家”,也是可以“与古人比肩的人”。
对于陈海良书法来说,究竟怎么去评价他的作品?他给当代书坛带来了哪些影响?其实,我认为,想要看待陈海良书法,就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看待。一是陈海良在书法上的真实功底,也就是他的学古能力究竟如何?另一方面,还是要站在书法创新的角度来评价,古人在书法上也是讲究创新的,不能因为提出创新这个词,大家都去一味地进行否定,这是不科学的。米芾这句话说得很清楚:“古人书各个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
先说说陈海良的书法功底和学古能力。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都要从古人那里学起,陈海良也不例外。就拿他曾经临摹张旭的《古诗四帖》来说,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临摹得实在太像了,有人对临摹作品的细节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简直跟原帖一模一样,甚至像是复印机复印的一样。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陈海良学古时并不是走马观花的粗学粗看,而是真正把功夫下到位了。这一点应当是当下人们学习书法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既然是临摹,就是要稳准狠,而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不要太像了。
再说说陈海良的创新能力。关于创新,我想说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什么的问题。现在有很多人只要一提创新,就认为是瞎搞,是破坏传统,我并不这么认为,试想想,我们学习哪个古人,总不能在写自己作品的时候,也是把古人照搬过来,就像陈海良临摹《古诗四帖》,只要他多下功夫,专门取法《古诗四帖》,并借用《古诗四帖》来“造字”,他的风格就是张旭的风格,这便成了他的符号了,可陈海良并没有这么去做,而是多种取法,最后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个人的书法风格。
另外,人们在学习古人书法时,也会把笔法融合在一起,最后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这些笔法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它。就好像我们学习了某个武术动作后,真正在实践中运用时,也会游刃有余地使用这些招数,而非生搬硬套,那样的话,对方的拳术来了,我们还在思考如何应对,那样的话就晚了。而陈海良则在笔法上融合了许多古人,在自己创作时,根本没机会去思考要运用哪个古人的笔法?不可能也不现实的。
说了这么多,陈海良书法给当下书坛带来了哪些影响?我认为主要有三:其一,学习书法时还是要做到精准临摹,临不像,就不可能得到古人的用笔之法,临个大概,岂能得到!这是虚晃一枪的骗人骗己的做法。其二,不能盲目地崇拜古人,古人的东西是后世用来学习借鉴的,我们不能盲目地去照搬和复制。其三,创新是书法继承和发展的唯一途径,它需要人们技与道并进,写出有个性的书法作品来。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