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里的人民中路西段——江阴旧忆

文学事读澄 2024-10-30 07:38:50

2021年的人民中路西段东起点

人民中路东起东门桥,西至通江路,是七八十年代江阴城里的主干道,就仿佛北京的长安大街一样。人民中路诞生的时间不长,应该是七十年代后期才正式命名,是由原来的江阴大街东段加上市河(黄田港河)的虹桥到西横街一段填埋,再加上从西横街接上西门大洋桥的一段,直至洋桥下的通江路止。不过早先的人民中路只到新华书店和中山路交界,往西到通江路就是人民西路了,我那时工作的江阴县中学,就属于人民西路的范畴。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民中路向西延伸一直到原来的人民西路止,而人民西路又从通江路一直西延至外环路。应该是在八十年代撤县建市以后吧。

人民中路西段从这幢老房子开始

人民中路东段,我在江阴的大街一文中已经介绍了,所以,今天着重说一下人民中路的西段,也就是从虹桥百货商店、文化馆和老新华书店后门的市河开始到西门大洋桥西堍的通江路为止的一段路。上世纪六十年代,江阴的大街还没有人民中路一说,六十年代后期,江阴城市规划有了新的布局,就是增设人民路,使之成为江阴市的东西主干道,从1969年开始,这样的城市规划就首先从人民路开始实施了。

1987年的人民西路

那时,我们还在小学里,最先出现的就是西门汽车站,大概是1967年,人民路的影子工程首先完工,在环城西路的西门洋桥东北侧,首先建成了江阴西门汽车站,原本在北门北沟弄口的江阴汽车站搬到了这里,那时人民路依然没有,我小时候去老家华士,依然是从西横街绕到白虎巷到纺器厂的环城西路再到汽车站坐车,那时的汽车站感觉大得吓人。

八十年代的西门汽车站

不久,西门大洋桥因为文革武斗毁坏了部分桥面,所以最先开始拆桥建起了水泥大桥,西门洋桥真的变成了宽阔的大洋桥。最早的人民路也在这时开始建造,与它同时建设的有路对面的百货店,食品商店、车站饭店和旅社,就连汽车站东侧也建起了邮政营业所,但这样的建设只是在西横街以西,西横街以东依然没有动静,但能够明显感觉到的,就是城里市河上漂亮的桥一座座在消失,河道一点点在缩小,当然,最早堵塞市河的就是虹桥路往南去的一段,

八十年代的西门大洋桥

接着江阴城里的所有跨河石拱桥一座座消失了,突然有一天,我们上学的必经之桥鸿渐桥一夜间消失,大规模的填河正式拉开了帷幕。那依然是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也就是1973年前,那时,本就不算宽敞的鸿渐路上几乎堆满了一人高直径的水泥管,一个个横着竖着在路边,我们本就贪玩的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自然是喜欢至极,于是,男同学基本都是在这个竖起的水泥管上行走,甚至可以小跑,也就是那一年,我老K失匹,一不小心失足掉进了水泥管,眉角被撞开了一个口子,去澄江医院缝了几针,算是为人民路流血牺牲了一回。

1974年摊铺人民中路柏油路面的照片

而那座我一直认为是江阴最漂亮的鸿渐桥,也在一夜间消失,要知道,当年站在鸿渐桥西往夕阳,桥下是蜿蜒的市河水清澈无比,在县中绕了一个大弯西去,正好倒影是不远处的兴国宝塔和县中那幢漂亮的教学楼的影子以及河岸边的杨柳依依,与夕阳西下形成了绝美的江阴一景,那是我们看不厌的风光。而鸿渐桥东面的河流仿佛是一条明镜似的绸带,把北面的稻田和南面翠绿的茭白田与东南面南菁中学的礼堂和校舍一起组成了另一幅漂亮的田园风光。

那时往北拐的市河已经被新华书店的仓库所填埋,据说,几年后,这里将建漂亮的电影院,那可是我们的最爱。小学还没有毕业,司马桥就拆了,每次去体育场开万人大会,再不要过桥,而是从填埋的土路上经过,反正我的童年,江阴就是一个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到处都在改造,到处都在建设。

红星电影院身下的龙头桥老照片

这样的时光一直延续到1972年,红星电影院率先移到了新华书店仓库的东侧建成,与此同时,对面也开始建设高楼,暨阳饭店,江阴饭店,江阴旅社,前进副食品商店相继落户这里,江阴有了一个新的城市中心,让居住和上学在这附近的我们欣喜若狂,每天都要到这里转悠,在那个遍是大石头,到处都是泥浆灰尘的地方着实是转了个遍。

1972年落成的红星电影院

而接下来就是新华书店门市部开始在人民路和中山路口建设,邮电局大楼也在对面开始建设,而鸿渐街往西去的地方出现了一条新路,市河与县中的南面让出来一块地方,填上了石块,人民路西门汽车站到红星电影院的雏形基本形成。

八十年代的新华书店

我记得中学上学或者放学时,经常会故意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去学校,让在大门口看我上学的老外婆实在看不懂我上学为什么要朝西去,她老人家不知道人民路已经通了好一段路了,虽然不能够骑自行车,但足以让我们在毛坯的人民路上行走了。因为刚刚完成人民路毛坯,县中的南围墙就在极其简陋的竹片搭的围墙下度过了1977年的春节,而那一年的除夕,我和班级的几个男同学为了守护学校,在学校南围墙的工棚里度过了难忘的一个晚上,为此我在公众号上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1975年人民路上欢送上山下乡

从1975年到1977年,最后一段的虹桥路到红星电影院的市河开始填埋,那时的这一段路面坑坑洼洼都是大石头,经过几次的压马路,然后简单的可以在上面行走,记得政府在这条路上办起了农贸市场,一时间人头攒动,从虹桥到红星电影院几乎都是菜农和市民,在人们的踩踏下,不久就像模像样的一条人民路出现了。

1977年的人民路上的农贸市场

到我高中毕业的1977年,人民路已经非常像样了,特别是新华书店的开业和建了好几年大门口都长了一人高的草的邮政大楼的开业,让人民中路的西段开始热闹起来了,当时我在县中读高中,那时县中校门依然在鸿渐街上,整个人民路上都是围墙,记得那时为了配合市政建设,保证人民路的漂亮,政府布置学校要美化围墙,于是让学校书法漂亮的高瑞芬老师负责在围墙上写大幅标语,每一个字都比我们一个人还要高,我作为高老师的助手参与了人民路上的大幅标语的书写,记得那一年柬埔寨国家元首布尔布特、乔森潘访问华西村、正赶上我们在完成大幅标语书写,领导要求我们戒严时不需要撤离,继续书写,让我们近距离地看到了柬埔寨两个领导人的形象。也算是人民中路上的一段趣事。

七十年代人民路上举行的游行活动

不久,五交化大楼也在县中南面诞生,当人民路在1977年铺设了柏油路与人民中路东段的柏油路接轨以后,人民中路的西段就算完成了,此后的几年我因为读大学,没有看到它的变化,但每年回到家乡,这人民中路就有新的变化,再后来,我回到母校县中当老师,以红星电影院为中心的商业群恨不得超过了原本的市中心,那时县中的学生,一到下课就浩浩荡荡冲出东校门,不是去前进副食品商店买零食吃,就是去江阴饭店一楼买时尚的赤豆冰沙。再不就是去新华书店逛一圈。6到八十年代江阴的商业局和供销社成为人民路上的后起之秀,一座座商场,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从淘米弄到虹桥的虹桥街南侧全部拆除,分别建成了学院场公园和人民商场、文化馆大楼、第八商场、精品商厦,金都大酒店,江阴的新的市中心终于形成。

本世纪的人民中路西段照片

而往西去供电局大楼取代了才几年的五金公司大楼,江阴农行也在这里落户,就是我的学校江阴县中学,也在八十年代中期完成了校门改道,选择了已经千年的文庙三桥作为正门入口,那原本的文庙棂星门成为了新的学校大门,那绝对是江阴最有特色的大门,县中几乎所有的学生毕业照都在这里拍摄。

八十年代江阴市中学新校门

此后人民中路又进行了多次的改造,到今天的这个模样,其实已经和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了。所以真正要写人民中路的西段,其实还有许多内容可以说的,今天的人民中路西段已经实在算不上江阴最热闹的地方了。

八十年代的人民中路和中山路口

人民中路西段照片

市河上建起来的人民中路西段位置对比图

感谢顾志翔、郭炯、陈宝金等先生提供的网络照片

0 阅读:16

文学事读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