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不是爱,而是害。
你有没有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正在悄悄发生?有些父母,面对“啃老”的孩子,不但不觉得丢脸,反而觉得光彩。一种“新型啃老”正在悄悄兴起,这种啃老并不是直接赖在家里不干活,而是看似独立,却暗地里啃得更凶。叔叔和表姑家的两个孩子,就是这样的典型。一个是明着啃,直接辞职在家;另一个则是暗着啃,看似工作稳定,实则啃得理直气壮。明着啃老,还是暗着啃老,哪个更有杀伤力?明着啃老:直接躺平叔叔家的孩子,简直是“啃老”的代表人物。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最近几年说自己患了抑郁症,索性在家“休养”。每个月从老爸老妈的退休金中拿钱,老两口乐呵呵地说:“反正养得起,干嘛逼孩子呢?”听起来是不是挺孝顺?但仔细想想,这种“啃老”模式,不仅让孩子失去了独立的机会,更是给了他们一个随时回避社会挑战的借口。问自己一句:孩子真的需要这样的保护伞吗?暗着啃老:看似独立,实则啃得更狠不得不说说表姑家的孩子,这位看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学毕业后进了国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这份"稳定",每一步都需要父母在背后"输血",从买车买房到结婚生子,样样不落。从买车买房到结婚生子,表姑家孩子每一笔大开销都由父母“支持”。说是“工作养家”,实际上自己兜里没存下半分钱。这可是另一种新型啃老:在外装模作样地“奋斗”,在家偷偷地“吸血”。每当提起这个“优秀”的孩子,表姑骄傲地说:“孩子自己工作,能养家啦!”真的是如此吗?还是只是在表面上撑起一个体面的幌子,掩盖着不愿离开父母的怀抱?父母的两难:为爱还是为害?父母总怕孩子吃苦,但这种过度的“疼爱”,真的是在为孩子好吗?还是在把他们推向更深的依赖呢?有的父母为了孩子,几乎掏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在自己本该享受退休生活时,仍在为孩子操劳。记得表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就是这一辈子的积蓄,早晚是孩子的。”可她有没有想过,当她的积蓄花光,力不从心时,孩子能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吗?无论是“明啃”还是“暗啃”,啃老的背后,藏着的都是一场无休止的恶性循环。父母舍不得孩子吃苦,却不知这种‘保护’反而让孩子在社会上愈发无力。孩子依赖父母,却不知道这种依赖已经让他们的未来更加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