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重大安全问题时,所谓的“隐私保护”其实都是荒唐的借口!

世事风云变幻 2024-03-31 09:35:13

从俄罗斯方面抓获的几个莫斯科恐怖袭击嫌疑犯的供认情况来看,素未谋面的几个人之间就能够轻松实现这种“恐怖交易”,其实也进一步说明了:社交平台后台数据的重要性。

被俄罗斯当局抓获的那个恐怖袭击的嫌疑犯交代说:一个多月前就有人通过社交软件Telegram联系到他们,让他们随便在莫斯科找个地方杀人,造成大恐慌,这样就可以轻松获得100万卢布的报酬。

结果,这几个在平台上已经被“洗脑”成功的外国人,真的“迫不及待”的就在莫斯科近郊的音乐厅把这事给做了。

做完之后,他们还“莫名其妙”的直接跑向俄乌边境,想从那里直接出境。这不就是妥妥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泽连斯基的团队再怎么被美国利用,但这点基本常识应该还是有的,俄罗斯也应该清楚:这个幕后之人绝非泽连斯基,因为他现在自身都难保了。

这场恐怖袭击究竟是谁指使的?相信大家都有自己认定的一个答案,这里就不和大家去争辩这个问题了。

我们今天来说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互联网时代,掌控后台数据的重要性。

Telegram是由俄罗斯企业家帕维尔.杜罗夫和他的哥哥、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Nikolai共同开发的。这对兄弟在早些时候就共同创建了Vk.com,这是当时东欧地区最大的社交网站之一。

但后来,由于一些原因,他们两个选择逃离了俄罗斯,成为圣基茨和尼维斯(西印度群岛的一个岛国)的公民。

长期以来,Telegram一直都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通信平台,几乎所有主要媒体、政府实体和公众人物都在上面有运营内容频道。

但这里面的“故事”却很多。

2017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的自杀式爆炸袭击就导致多达15人丧生,当时恐怖分子使用的就是Telegram。

当时有报道称,俄罗斯联邦安全机构此前曾提供6个使用Telegram的手机号码,要求这家平台的创始人兼CEO帕维尔.杜罗夫提供解密所需的一些信息,但都没有得到最后的回复。

于是乎,2018年4月13日,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一纸令下,直接封禁了社交平台Telegram,俄罗斯境内全部屏蔽其服务。

这是该平台多次拒绝配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要求获取用户加密信息的要求导致的。平台给出的答复是:如果妥协的话将会侵犯到用户的隐私。

但俄罗斯方面一直没有公司能够搞出一个可以替代Telegram的类似的平台出来,导致两年后,在大量用户的“民意”推动下,俄罗斯不得不于2020年解除对Telegram的禁令。

已经早就跑到国外去的telegram平台创始人杜罗夫对于俄罗斯当局解除封禁这一举动表示欢迎,他认为封禁会损害1500万俄罗斯人的生活质量,且对改进俄罗斯的安保没有帮助,恐怖分子对俄罗斯的威胁依然维持在同样水平,极端主义者会继续使用其他的加密通讯措施。

最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仅仅三年后,俄罗斯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又发布公告称:

自2023年3月1日起,《关于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保护法》的第10条第8-10部分的更新正式生效,该部分法条禁止俄罗斯部分组织(政府机构和银行)使用外国实体拥有的信息交换系统。

这里面包括telegram、whatsapp、wechat等平台软件。

事实上,俄罗斯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他们始终都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就只能采取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强硬措施,虽然一直也都在鼓励“国产软件”,但实际的效果都不佳。

一年后的2024年3月22日,莫斯科近郊恐怖袭击嫌疑犯就是使用的Telegram,你让人该咋说呢?

这家公司的总部现在在迪拜。

回过头来想想,3月7日,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曾发布“四级”(最高级别)红色旅行警告称,监测到“极端分子”正密谋在未来几天内,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发动袭击。

甚至美国驻俄大使馆的警告信息中还准确提到了音乐会这一类的地方。

细思极恐,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工作已经做到如此细致了吗?怎么做到的?再想想波兰外长说过的话,他说北溪管道被炸这件事,美国人早就知道了,只是没有去干预而已。

而巴以冲突爆发这事,据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和摩萨德早就获取到了相关信息,只是内塔尼亚胡政府没有足够重视而已。

是以色列当局真的不重视呢?还是他们不想重视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以色列人不需要看美国的眼色,相反,他们非常清楚的知道,以色列一旦开战,美国人还得照样“乖乖”给他们送武器来。

点到为止,还是回到之前的话题,美国中央情报局是如何快速的获取到这些恐怖袭击的信息的?甚至还能精准到恐怖袭击的地点类型,难道不令人怀疑吗?

我们先不说美国的那些Facebook等等平台有没有数据后门,就想一个问题:究竟这家创始人是俄罗斯人,现在已经是圣基茨和尼维斯(西印度群岛的一个岛国)公民的帕维尔.杜罗夫的公司Telegram,他们究竟有没有给美国政府预留数据后门,并且提供了一些信息解密工具给美国呢?

要不然,中情局那些精准信息是怎么快速得到的?想想看,恐怖分子一个月前与幕后指挥者沟通,十几天后,也就是3月7日,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就发布警告,时间“配合”得真的是“天衣无缝”。

所以,抛开这次莫斯科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究竟是美国还是乌克兰不说,光一个通讯平台后台数据掌控这事,就值得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去思考,尤其是被美国人盯上的这些国家,包括我们。

想想那个已经辞职的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在今年1月31日最后一次访问基辅时对记者说过的话:

我离开时也更有信心,即使乌克兰加强了防御,普京先生也会得到一些“惊喜”。

所以,还是那句话,一切不顾国家安全的所谓“个人隐私保护“,其实都是荒唐的借口而已。

就冲这,TikTok都不能卖,哪怕被封禁。大不了以后再来一个TikTok2.0,重新在美国开始……

图源网络,侵权删!

0 阅读:0

世事风云变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